打开APP
修身,是寻找和自己相处的方式
抱琴堂|李悦
2024-10-08 07:19:50


修身,是寻找和自己相处的方式

    慎独是儒家君子修身方式,什么是慎独?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从曾子“三省”看出,自省当是检讨自己和总结自己。学会与他人相处是人生的第一课程,这只能说是社会的义务。学会与自己相处当是人生第二课程,这是人生的权力。学会与他人相处是人生知识,学会与自己相处当是人生智慧。
    知识是自己与他人的对话,智慧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黄帝四经•经法》中说:“公者明,至明者有功,至正者静,至静者圣,无私者智,至智者为天下稽”。黄帝仅用“公”、“明”、“正”、“静”、“无私”六个字,将修身治世的精华高度概括起来。黄帝认为:日月大公而以光明普照大地,故,至明则正,至正则静;至静则圣,至圣则无私;无私则智,达智则王,王心即公心,公心不仅能自明自知,还能达到至明大观,功德于社会和国家。
     从古人“观物取象”的思想中不难理解,学习自然的动机是获取智慧,使用智慧改造自然而形成知识,其根源所在,公正无私的修身。对“智慧”的认识,孟子认为是“良知良能”,康德认为是,“知性”,苏格拉底的观念是“德性”。
    于修身而言,圣贤所表达的意图是将自身感官经验与心念体会结合起来,这样可以直接获得灵性觉悟。庄子与自然灵性的对话,物化而自性,无我化性、真我化生、大我化育。这便出现了无知致知,知而行知,行知复知的智慧践行的逻辑。阳明先生说:“吾性自足,五经臆说。”阳明先生的观念意味着修身明心,真知自现。自足化性,真相大白!
     理性表达知识,无知则存在人的陌生状态。“陌生”的现时性呈现反映出人的无知,而当前所达到的“知识”就是在自己“无知”现时性呈现,正所谓“知道不知道即是智慧”。未知是知识的发现。阳明先生说 “一念发动处便是行”。是的,慎独的人是读懂了自己与自己的陌生对话。修身别无他用,只能是自己与自己的相处方式,且以智慧践行。

​#创作挑战赛第六期#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