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午后,阳光洒在花园里,孩子在花丛中欢快地奔跑着,时不时停下脚步,俯身嗅着花朵的芬芳,仰望着天空中形态各异的云朵,眼神里满是对美好事物的好奇与欣赏。然而,当孩子回到家中,面对的可能是家长更多关于学业成绩的关注,而那与生俱来对美的感知与探索欲,却常常被置于角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审美教育本应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可为何常常被家长忽视呢?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丹的这句名言深刻地揭示了美在生活中的普遍性以及我们对审美培养的重要性。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将孩子的教育重心过度倾向于智育。“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的传统观念仍在部分家长心中根深蒂固,他们认为孩子只要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就能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立足。于是,孩子的课余时间被各种辅导班、作业填满,而像参观美术馆、欣赏音乐会、阅读文学名著等有助于提升审美素养的活动则被视为可有可无。例如,有的家长宁愿让孩子多做几套数学试卷,也不愿意带孩子去看一场艺术展览,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却不知这样做正在逐渐扼杀孩子对美的敏锐感知。
“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 蔡元培先生的话明确指出了美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与其他教育的关联。审美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学会欣赏美,更是对其品德和人格的塑造有着深远影响。一个具有良好审美素养的孩子,往往更能理解他人、尊重差异,因为他们能从不同的人和事物中发现独特的美。然而,家长们往往忽视了这种内在联系,只注重眼前的功利性目标。比如,在家庭装修或孩子的穿着打扮上,家长更多考虑的是实用性和经济性,而很少从审美角度去精心设计和挑选,没有意识到这些生活细节其实都是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的潜移默化的机会。
“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出火花。” 贝多芬的这句名言体现了艺术对人类精神的滋养作用。审美教育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如音乐、绘画、舞蹈等,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当孩子沉浸在一首优美的乐曲中时,他们的思绪会随之飘荡,脑海中可能会浮现出各种奇妙的画面;在欣赏一幅绘画作品时,他们会对色彩、构图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但家长们往往因为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而忽略了艺术教育对孩子全面发展的推动作用,没有为孩子提供足够的接触艺术、学习艺术的机会,使得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难以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培养。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雅斯贝尔斯的话提醒我们教育是一个灵魂与灵魂相互影响的过程。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自身的审美观念和对审美教育的重视程度对孩子有着深远的示范作用。如果家长本身缺乏审美素养,对生活中的美漠不关心,那么孩子也很难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形成对美的积极追求。例如,有的家长在家中从不阅读书籍、观看文艺节目,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自然难以感受到文化艺术的魅力。
孩子的审美教育不应被忽视,它是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们应转变观念,认识到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入手,为孩子创造更多接触美、感受美、创造美的机会,让孩子在美的熏陶下茁壮成长,成为一个不仅有知识,更有审美情趣和高尚灵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