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3D打印与编程齐驱,神龙小学“火星车项目”点燃学习热情
兜妈说育儿
2025-05-18 10:18:20

3D 打印 + 编程:这所小学的 “火星车项目” 让孩子爱上学习

**
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神龙小学湖畔校区,一场别开生面的学习之旅正在 “星屿学院” 内火热展开。六年级(1)班的魏子玉和小伙伴们,正为制作 “AI 火星救援车” 而忙碌地准备着材料,他们所需的超声波传感器、伺服电机、T 型螺旋支架等一一在列。这看似简单的材料收集,背后却是一个融合了 3D 打印与编程等多领域知识的大型跨学科项目 ——“火星车项目”,它正悄然改变着孩子们对学习的认知,让他们深深爱上学习。

#创作挑战赛八期#

“星屿学院” 作为神龙小学湖畔校区学生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体验区和项目式研究学习的空间,面积达 3000 平方米,内部划分出教研室、自习室、创客室、艺术创作中心、国际交流中心等多个区域。在这里,学生们以自主体验、小组合作、STEAM 项目式学习等方式,尽情探索人工智能的奥秘。而 “火星车项目” 正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学生们制作火星车的想法源于一次科技馆研学之旅。在那里,他们发现了休眠中的 “祝融号” 火星车,好奇心瞬间被点燃,一个大胆的念头在心中萌生 —— 制作一辆属于自己的智能火星救援车。回到学校的 “星屿学院” 后,学生们便开启了一场知识的追逐之旅。他们通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科技馆 “云游”,观看大量关于火星探测的科普讲座和科普视频,借助 VR 设备沉浸式感受火星地貌与环境,这些前期的知识积累为他们后续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3D 打印技术发挥了关键作用。学生们在 “材料车间” 根据设计图纸,选配符合火星车设计方案的标准配件后,便来到 3D 打印区。在这里,他们可以建模打印定制化车标,将自己脑海中对于车标的独特设计通过 3D 打印机变为现实。五年级(4)班的万瑾瑞兴奋地说:“我用 AI 音乐软件创作了 3 首新歌,‘火星救援车’将播放着我创作的歌曲飞入太空。” 而六年级(1)班的周泽颖则和其他 6 名同学分工合作,把制作 “火星救援车” 的过程制作成了微电影。一辆火星车,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将德、智、体、美、劳完美串联并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 “五育” 融合。
编程环节同样不可或缺。学生们要让火星车实现远程遥控行驶与器械臂救援等功能,就必须进行编程操作。他们与 AI 专属智能体(精工制作师)对话和讨论,生成制作流程图,在 “组装车间” 进行拼装与编程。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学生们在编程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程序逻辑错误导致火星车无法按照预期行动。但正是在不断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编程需要严谨的逻辑思维,每一个指令、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精确无误,这使得学生们在思考问题时更加全面、细致。同时,当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成功让火星车完成相应动作时,那种成就感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从教育意义的角度来看,“火星车项目” 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对于学生的创造力而言,编程和 3D 打印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在编程的世界里,他们能够设计独特的程序来控制火星车的行动;在 3D 打印过程中,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设计火星车的外观、车标等部件。这种将内心想法转化为实际成果的过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据相关调查显示,参与编程学习的小学生在艺术创作和创意写作方面的表现明显优于未学习编程的孩子,作品更具想象力和创新性,而 “火星车项目” 正是这样一个全方位激发创造力的平台。
在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学生们在制作火星车的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难题,从材料的选择、3D 打印部件的尺寸精度问题,到编程时的逻辑错误等。但他们没有退缩,而是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尝试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在 3D 打印火星车的某些部件时,可能会出现打印失败的情况,学生们就需要分析是模型设计的问题,还是打印机参数设置不当,亦或是打印材料的问题。通过不断地排查、调整,最终成功打印出符合要求的部件。研究表明,经过编程学习的小学生在面对问题时,更倾向于主动思考和尝试解决,问题解决的成功率提高了 40%,而 “火星车项目” 无疑为学生们提供了大量这样锻炼的机会。
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也是该项目的一大亮点。在制作火星车时,学生们通常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有各自明确的分工,有的负责 3D 打印部件的设计与制作,有的专注于编程部分,有的则负责收集资料、撰写项目报告等。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需要不断地沟通、交流,协调彼此的工作进度和任务安排。例如,负责 3D 打印的同学需要与负责编程的同学沟通,确保打印出来的部件尺寸和结构能够满足编程控制的需求;负责资料收集的同学要将所获取的信息及时传递给其他成员,以便大家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参考。通过这样的团队协作,学生们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不同的观点,学会了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为实现一个目标而努力。据统计,完成项目驱动学习的小学生在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方面有显著提高。
神龙小学的 “火星车项目”,通过 3D 打印与编程的有机结合,为学生们搭建了一个充满趣味与挑战的学习平台。它让学生们摆脱了传统课堂的枯燥与束缚,在实践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真正让孩子们爱上了学习。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持续更新,相信会有越来越多像这样的创新项目出现在校园中,为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