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所谓成长,就是努力读书,挤进名利场;所谓变老,就是退出职场,淡泊名利。
这一来一去,就是一辈子。
可是有的人,却总是糊涂,退休之后,还丢不开名利,要么唉声叹气,迅速颓废。
聪明的人都知道,退休是开启人生的第二春,和少年、中年的努力方向,大不一样。
退休后,一定要学会反向生活。
01
反向攀比:低配生活。
“人比人,气死人”,我们和周围的人对比,退休金少了很多,儿女也混到不太好。平时的吃喝拉撒,都显得不够档次。
人的心,喜欢向上看,总是把高处的人当成参考物。不知不觉,我们总是往面子上贴金,空耗钱财和心情。
如果你看年轻人,会发现自己比他们幸运多了。他们找工作的机遇,更难;读书更卷,还要延迟退休。
但是年轻人的生活,却还有很多轻松的地方。
什么时候,年轻人把“物美价廉”当成最高级的炫耀。在朋友圈里,展示自己十几元买来的包,还能装很多东西,也看起来有档次;去某个小众地方打卡,花钱不多,吃好喝好,还有风景。
可以大大方方地邀约亲戚朋友,去自己发现的一个“物美价廉”的店铺,吃一顿。
原来,很多人比的是“价格、品牌”,现在聪明人比的是“性价比”。
有一对老夫妻,妻子总是买很贵的洗衣片、洗衣液等。退休后,妻子用普通的洗衣粉。看了一下效果,差不多,并没有如同广告说的,差距多大。
人家为了广告效果做出来的画面,你也信?还是自己去体验,找到性价比最高的消费方式。
社会推崇低配生活,不是让大家畏畏缩缩过日子,降低生活水平,而是尽量用少一点的钱,让生活过得丰富。
好的家庭生活,一定能“物尽其用”,把节俭当成最大的“面子”。
02
反向流动:随遇而安。
有很多人,总想着,退休了,就去农村老家。
那里有童年的乐趣,还有熟悉的山水,空气也不错。
但是回到农村,发现一切都变了,交通不方便,小农意识还很强,穷山恶水出刁民。
也有老人,固执地在自己喜欢的小城生活。每到节假日,就等着儿女来拜访,孝顺。若是儿女不来,这就脾气大了。
有一种互动的方式——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为什么一定是儿女来拜访老人,顺着和老人的意思,非得去乡下打造一片天呢?
为什么不是老人随着儿女,去儿女喜欢的城市呢?
儿女还在中年,他们需要生活,工作也忙,没有太多的时间,方方面面照顾老人。就是从远方到故乡一次,都耗费好几天,不一定能够有足够的假期。
内心通透的老人,总是“此心安处是吾乡”,有空的时候,常常去儿女在的城市看看。自己很老了,走不动了,也能够定居儿女所在的城市。
一辈子都在流动,只要一家人在一起,什么幸福都会有。
03
反向社交:人少缘深。
人在职场,为了几个碎银,总是希望社交圈变大。
为了社交,我们喜欢对别人好。这个“别人”,可能是上司,也可以是客户,潜在的利益关系人。
退休了,社交的方式,要反过来了——对我好的人,我加倍珍惜;对我不好的人,及时舍去;我不求他,就没有必要讨好他。
根据对方的言行举止,去看对方是否值得长期交往。你会发现,真正对你好的人,没有几个。这,不是悲哀,而是“正合我意”。
退休后,有三五知己,或者有几个长期互助的邻居,亲戚,这就足够了。
没有必要把太多的人,请到生活中来了。不想去的聚会,大大方方地拒绝,没有什么不好意思。
一个圈子里,人少了,人与人的距离就近了,互相帮助的氛围更浓了。
04
反向旅游:轻松怡然。
到过节的时候,你会发现,大部分的景区,都人山人海。
上班的时候,我们也仅仅是过节,才有那么几天假期,不看人海,又有什么办法呢?
诗曰:“不是闲人闲不得,能闲必非等闲人。”
退休了,闲暇的时间多了,可以说每天都是节假日。
真的不要去挤占什么节日了,应该把节日旅游,让给年轻人。
估摸着,什么时候,什么景区没有什么人,就去走一走;看看某地进入淡季了,就去看看,这看风景不赶路,也能够减少开销。
还有两种反向旅游方法,就是撇开门票很贵的景点,去看类似的不要钱的景点;把旅游变成旅行、旅居,在一个地方体验生活,而不是来去匆匆,打个卡。
别人 一天走的路,你用一个星期走完,也不是不可以。这感受,肯定会更好,也真正享受到了风景。
05
有个词语,叫“逆来顺受”。看起来是贬义词,其实对于生活很有指导意义。
不顺的事情,是和你的人生方向有冲突的,你把方向改变一下,那不就好了。
比方说,南风很大的时候,你要顶着风雨去避雨,肯定很难,但是你顺着风,去另外一栋房子,就轻松了。并且,另外的房子,也可以避雨。
等风雨过后,你走出去,再去要去的地方,轻轻松松。
我们没有办法改变社会,那就顺着社会趋势走。
我们不能改变过去,那就把过去当成出发点。
我们的钱财没别人那么多,那就把欲望降低一点。
我们的身体没有那么强悍,那就让一步,天地宽。
我们无法走遍全世界,那就展开臂膀,拥抱世界。
转念一想,万事通。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