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来找我吐槽工作上的烦恼,如工作投入和产出的问题,和领导客户之间的问题,自己工作和生活时间平衡的问题,然后问我,有没有什么书可以推荐。
我说,有啊,推荐一本经典著作——这本书,每隔一阵子,我积累了一些关于工作的疑惑,还有因此产生的情绪垃圾之后,都会去翻看。
朋友说,是什么呀,不会是那种“毒鸡汤”吧?那种只是看完了一时爽,到事儿上也没啥用。
我说,不会的。先随便摘几句,你感受一下——
“工资决定于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敌对的斗争。胜利必定属于资本家。资本家没有工人能比工人没有资本家活得长久。”
“当资本家赢利时工人不一定有利可得,而当资本家亏损时工人就一定跟着吃亏。”
“应当看到,工人和资本家同样苦恼,工人是为他的生存而苦恼,资本家则是为他的死钱财的赢利而苦恼。工人不仅必须为物质的生活资料而斗争,而且必须为谋求工作,即为谋求实现自己的活动的可能性、手段而斗争。”
“工资的提高引起工人的过度劳动。他们越想多挣几个钱,他们就越不得不牺牲自己的时间,并且完全放弃一切自由,在挣钱欲望的驱使下从事奴隶劳动。这就缩短了工人的寿命。”
“工资的提高在工人身上激起资本家那样的致富欲望,但是,工人只有牺牲自己的精神和肉体才能满足这种欲望。”
怎么样,看完这些句子是什么感受?有没有觉得犀利又扎心?
这本书是谁写的呀?
卡尔·马克思。
对,就是那个你我都熟悉的、小时候贴在教室墙面上的德国大胡子,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啊。
我上面摘的这些句子,都是马克思年轻时候的思想所得。
19世纪40年代初,年轻的马克思迁居巴黎,对资本主义制度和法国工人运动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对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说和社会主义学说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做了大量的摘录和札记,有三大本笔记,这些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形成阶段的重要著作。
那时,他才二十五六岁。
然而,这本书在马克思的生前并没有发表,属于一部未完成的手稿,所以书名会叫《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今天翻开这本年轻时代的马克思的笔记,仍然能够看到深刻思想的火化。尤其是在当下,相信很多“打工人”会有共鸣。
996到底是谁的福报?卷不动又躺不平的职场该怎么办?我们是不是在异化?
每次翻开这本书,对工作这件事,我都会有一些“正本清源”的理解,虽然未必有利于解决职场的具体问题,但一定会多上一些冷冽的思考——再回看工作上的很多事情,就不会再黏黏糊糊、忿忿不平和不切实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