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明海英)5月15日,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指导,华中师范大学承办的2025年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第五平行会议“智能时代教师角色转变与能力提升”在武汉举行。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云彦,塞拉利昂技术与高等教育部副部长萨尔乔·阿齐兹·卡马拉,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俞伟跃,华中师范大学校长彭双阶出席会议并致辞。开幕式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韩劲红主持。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夏立新表示,教育领域人才培养目标已经变化,亟需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特别是培养具备数字素养的高水平未来教师。他介绍,学校研发了“小雅”智慧教学平台支持师生教与学。例如,打造强互动教学模式,基于“立体综合教学场”平台创建多空间、多主体的虚拟教学场域,增强师生的沉浸交互、具身认知的体验;创新“1+M+N”同步教学模式,即利用“1个主讲教师+M个协同教师课堂+N个助教同步课堂”的模式,实现规模化下的个性化教学。
俄罗斯莫斯科市立师范大学校长伊戈尔·列莫连科表示,对师范生专业发展而言,获取可量化、能持续追踪成长曲线的动态反馈具有关键意义。他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量化师生的情感状态与课堂参与度。
纽卡斯尔大学副校长奈吉尔·哈克尼斯表示,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已不再局限于工具层面,而是日益深入地重塑教学与学习的范式。这种转型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深远要求,涵盖三个关键方面:重新定义学生未来职业所需的核心能力,营造AI驱动的课程与教学法创新环境,以及重构高校未来的人才战略规划体系。
人工智能催化了教育变革,激发了教育创新,对教师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熊璋认为,人工智能素养是未来教师的发展之本。未来教师既要秉持教育初心,又要发展人工智能素养、不断提升教育创新能力。教师人工智能素养包含数字意识、协同计算思维、数智化学习与创新和智慧社会责任。
研讨会设置主旨报告、圆桌讨论、案例分享、成果发布等环节。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吴砥代表团队发布年度《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报告》。会上还发布了《智能时代全球教师发展倡议》,倡导以数字技术赋能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