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花神起源(一)‖菊香满秋:九月花神的文化传承与诗意绽放
田宇飞
2024-09-29 15:37:37
#创作挑战赛六期#
#晒出你的国庆记忆# 
#城市里的国庆氛围# 
#书香河南全民阅读# 
#表白祖国的N种方式# 

   
                    菊香满秋:
      九月花神的文化传承与诗意绽放

                    ○田宇飞

     九月花神,菊花之尊,其源远流长的传说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古代的文化长河中熠熠生辉。这一传统观念,不仅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更融入了文学的雅致与民俗的温情,共同编织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文化画卷。



历史的积淀


     在古代中国的悠久历史长河中,花卉不仅仅是自然界中的绚烂存在,更是文化与精神的载体。自春秋时期开始,随着文化的繁荣与文人雅士的兴起,关于百花的传说与赞美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花卉文化。这些传说不仅赋予了每种花卉独特的美丽与魅力,还通过文人的笔墨,将花卉赋予了深刻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在众多花卉之中,菊花以其独特的生长习性和品质,成为了文人墨客笔下最为钟爱的题材之一。菊花不畏秋凉,独自在百花凋零的季节里傲然绽放,这种坚韧与高洁的品质,恰好契合了古代士人追求清高自守、不屈不挠的精神境界。因此,菊花逐渐被赋予了高洁与坚韧的象征意义,成为了文人表达情怀、寄托理想的重要媒介。


      在文献记载方面,《礼记·月令》作为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典籍,其中明确提到了“季秋之月,菊有黄花”。这一记载不仅证明了古代人们已经对菊花在九月盛开的特性有了清晰的认识,还进一步揭示了菊花与秋季之间的紧密联系。这一时期的古人,通过观察自然、感悟时节,将菊花与秋季的萧瑟、清凉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意趣和文化意象。


      随着历史的演进,菊花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从最初的象征意义到后来的诗词歌赋、绘画艺术等各个领域,菊花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和心灵。同时,菊花也成为了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重要元素之一,人们在这一天赏菊、饮菊花酒、佩戴菊花等,以此祈求健康长寿、吉祥如意。这些习俗和活动的传承与发展,不仅丰富了菊花的文化内涵,也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菊花的喜爱和敬仰之情。



文学的渲染

   
     文人咏菊,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菊花,以其独特的形态、丰富的色彩及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无数文人墨客抒发情感、寄托理想的载体。以下,我们将通过引用多位诗人的菊花诗,来进一步探讨菊花在文学中的深远影响。

晋代陶渊明

     除了广为人知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还有《饮酒》其五中的“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悠然自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更借菊花之清逸,表达了自己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境界。


唐代黄巢

     
    唐代诗人黄巢的《不第后赋菊》则赋予了菊花一种别样的气势:“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诗中,菊花不再是单纯的高洁象征,而是化身为革命力量的象征,展现了诗人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豪情壮志。


宋代郑思肖

    宋代诗人郑思肖的《画菊》则以画菊为题,寄寓了深沉的家国情怀:“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此诗通过描绘菊花不与群芳争艳、独自盛开于篱笆旁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坚守气节、宁死不屈的高尚情操。


元代元好问

     元代诗人元好问的《赋十月菊》则以菊花的晚开为引子,抒发了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慨:“秋香旧入骚人赋,晚节今传好事家。不是西风若留客,衰迟那得久开花。”诗中,菊花成为了坚韧生命力的象征,即便是在萧瑟的秋风中,也依然能够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这些诗人的菊花诗,不仅丰富了菊花作为文学意象的内涵,更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情感,展现了菊花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多重意义。它们或表达对自然与简单生活的向往,或寄寓着革命斗争的豪情,或抒发对家国情怀的坚守,或感慨于生命的短暂与坚韧。正是这些丰富而深刻的文学表达,使得菊花在中华文化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了连接古今、沟通心灵的桥梁。

下文待续

图/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