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郭志远: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稳步增进民生福祉丨新时代黄河情
河南日报
2024-09-14 15:40:59

▢郭志远

9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省兰州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牢牢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促进全流域生态保护上新台阶、绿色转型有新进展、高质量发展有新成效、人民群众生活有新改善,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河南进一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突出黄河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对黄河河南段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实施分区分类治理,强化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继续实施好河南秦岭东段洛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强化对黄河干流及伊河、洛河等主要支流以及小浪底水库、栖霞园水库、陆浑水库等重要水库水质保护。加大清洁能源消纳利用,降低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强度,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强化污染系统治理。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源头治理力度,坚持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持续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大力推广有机肥替代,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实施好生态廊道网络体系建设、森林河南建设和国土绿化提速行动“三大行动”,强化黄河生态廊道建设。

持续提高黄河水沙调控能力,全力保障黄河安澜。保障黄河长久安澜是河南必须扛牢的政治责任,持续提升黄河流域水沙调控能力是保障黄河长治久安的“牛鼻子”工程。着眼未来,河南应发挥好黄河实验室等科研平台的作用,加大现代科技手段的研发和运用,着力提升骨干枢纽水沙调控能力,不断完善小浪底和三门峡等水库调度方式。积极推动三门峡水库改造升级,持续优化水库调度方案。加强对小浪底水库入库水沙时空分布的动态监测,提升水库排沙效率。不断加强河道综合整治,强化河流岸线管控,持续推进黄河“清四乱”,建立完善的现代化治理体系。此外,还应加强与上下游省份和地区的合作,优化水沙调控调度机制,加强水情、沙情信息的共享,提高洪水、泥沙监测预报能力,强化干支流、上下游联合调度。

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利用制度,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严格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发展理念,以水资源可持续高效利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首先,强化水资源指标刚性约束,一方面,提高水资源配置能力,用足用好黄河干流分配指标;另一方面,严格实行区域流域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其次,针对农业这一用水大户,根据水土资源现状,科学确定农业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加大节水技术应用,提高农业全行业灌溉用水效率。再次,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严禁上马高耗水项目,加大技术改造,全面淘汰高耗水工艺和高耗水设备。最后,加快实施节水行动,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将节水理念和节水技术应用到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推动发展方式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特色优势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推动各地根据资源、要素禀赋和产业基础,做强主导、特色产业,统筹抓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未来产业谋篇布局。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用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强化创新驱动、数字牵引、绿色转型和集群发展,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培育发展现代服务经济、数字经济和生态经济,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融通和区域分工合作,形成创新引领、绿色共促、产城河协调相融的发展格局。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和优质粮食工程,推动粮食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同构”,稳定提升粮食产能,巩固国家粮食基地地位。有序发展分布式光伏、生物制气、氢能、储能等新业态,打造沿黄地区绿色能源生态走廊,加快重点行业清洁能源替代。

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稳步增进民生福祉。河南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业和农村。为此,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镇和乡村贯通联动。增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引擎作用,发挥郑州都市圈带动作用,优化城镇化发展格局。继续夯实县域经济基础,提升县城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减轻生态脆弱区的承载压力。更好发挥县城连接城市、带动乡村作用,率先在县域内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构建产业升级、人口集聚、城镇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保护弘扬黄河文化,传承好历史文脉和民族根脉。坚持将文化遗产资源保护放在首位,加强对黄河文化时代价值的挖掘,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通过旅游和创意赋能,将黄河流域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旅文创产品和业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充分凸显黄河文化的地域特点和魅力。一是加强对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开展黄河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普查,实施数字化保护工程;加强非遗项目生产性保护,创新传承利用方式。二是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加大文字、功夫、曲艺、戏曲、诗词等元素的运用,加快河南黄河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三是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构建全域化旅游格局,持续擦亮“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旅品牌,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助力黄河文化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作者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生态文明研究所副研究员)

编辑: 王月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