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在秋天收获中成熟
——浅读陈树照诗歌《哦,秋天》
文/云儿
霜降至,秋已尽。秋的脚步如此急促,让人还未来得及细想在秋天收获了什么,它就急急匆匆地离开了。每天上班下班,看着树上尚未落尽的叶子,已步入生命之秋的我,除了裹紧身上的风衣,就是低头疾行于车匆匆人茫茫的路上。有时为了避开马路扬起的灰尘和车鸣人沸的嘈杂,我便绕行走进附近的公园,每次都能看见那几株枝头结满红豆的树。我不知道树的名字,心想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生于南国的红豆树,或是北国的杏树,杏果干瘪后犹如红豆一般?后来才知这种北方寒冷地区到处可见结出红豆的树,叫花楸树。其实并不在意它是什么树,吸引我的是花楸树所彰显的优雅迷人的气质。它们树干高挑,枝头除了脱水干瘪的已然不见一片叶子,但仍矗立萧飒秋风之中,不卑不亢淡定从容。待我走近仔细端详那些气质优雅的枝干,颗颗红豆虽已布满了皱纹,可暗红中透着宁静和安详,似乎在向我倾诉着秋的成熟与厚重。彼此凝视良久,不觉心生怜爱,如同遇见了梦寐以求的知己,交流着彼此,领悟着秋的禅意。
前几日读过的一首小诗《哦,秋天》,忽然浮于脑海,愈发撩拨起我对秋天的眷恋。 哦,秋天 /那么多的秋风 秋雨 它们要干什么?路边的白杨无语/地里的庄稼无语/只有一片又一片金黄/在原野起伏 //哦,秋天 /“请你放慢脚步 等等我 等等灵魂”。这是今年十一桦南采风期间,诗人陈树照于采风途中新创作的一首小诗,当时他是用微信传给我的。初读这首寥寥数行的小诗,只觉得意象简单质朴,画面视觉清新鲜活,再读意境豁然明朗辽阔,细品却是意蕴深厚令人回味绵延无尽。
这首小诗,不仅蕴含了极其丰富的内涵,揭示了从宇宙自然循环往复到苍生万物生息轮回的多元意境空间,而且阐明了一个深邃旷达的哲学思想。自从与小诗邂逅,它时常就在我意识里闪现,让我沉浸在小诗构建的完美意境之中。每次回味都让我对自然、对生命、对物质、对精神、对得失等等层面,生出许多新的感悟,令我欣喜感动。
洞鉴古往今来的诗山词海,探访落英缤纷凄冷清爽之秋,无不是引领着历代的骚人墨客,或以悲愤、幽怨,或以豪迈、欣喜等风格迥异的手笔,对秋天画之赋之歌之咏之。也许是因为这类文辞华丽,极尽奢华的作品读多了,我才更乐于接受和喜欢《哦,秋天》这首词语短小精炼,风格清新透彻的小诗。从而衍生出诸多感触,禁不住书于纸上,以抚慰那些在秋天收获中成熟的灵魂。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是唐人刘禹锡《秋词》里的句子。秋风瑟瑟,秋雨凄凄,很容易诱导人进入一种悲秋寂寥的氛围,让人感叹韶华即逝的蹉跎岁月。可刘禹锡偏说秋天比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前后两句诗的意境颠覆,顿时可激发读者对秋天的深入思考。虽然陈树照在这首诗里,没有采用春天对照来突出对秋的赞美,但开篇就追问:“那么多的秋风,秋雨/它们要干什么?”更加将读者引入一个深远想象的思维空间,从而使整首诗气氛新颖别致,避免落入悲秋伤怀的俗套。
诗人以“哦,秋天”的感叹直接点击主题,随机的发问“那么多的秋风,秋雨/它们要干什么?”凸显了诗人在这容纳千般意象的秋天中,所陷入深思的是那秋风,是那秋雨。这看似诗人自言自语的问秋,却自然地引领读者深陷其中,去思考,去问询,心感身受如临其境,与诗人一起来寻找答案。这种简洁自然入情入理耐人寻味启人深思的书写,已然形成陈树照诗歌的独特风格。读过诗人的很多作品都是以自然俗常的景物构建诗意,感觉亲切热忱又贴近寻常生活,每每细品又不乏深奥广博之意境,从而达到以小见阔、由表及里、意在言外的诗歌艺术效果。这首小诗也不例外,秋风、秋雨、白杨、庄稼等寥寥无几的秋之常见景物,都在诗人着意构建的问秋氛围中,以人与秋天对话,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效应,无形之中增添了诗歌引人入胜令人神往的迷人魅力。
是啊,“那么多的秋风,秋雨/它们要干什么?”我想每个读者见此问,都会以自己的学识阅历以及对秋的感悟,给出各自不同的回答。早在二千年前欧阳修在《秋声赋》中,就曾这样描述过秋风“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我不禁惊诧于这秋风、秋雨推动季节更替循环往复的赫赫威力了。可诗人陈树照并未正面给出回答,而是以“路边的白杨无语/地里的庄稼无语/只有一片又一片金黄/在原野起伏”借助意象思维的跳跃转换,用白杨和庄稼的无语,进一步引领读者深陷思考,去感知诗人内心深处那欲将裸露的秋之解读与感悟。此时,读者在诗人潜心的感召下豁然清明。那么多的秋风、秋雨,原来它们是来加速秋的进程,促进秋的成熟,催促生命归位的。它们是季节派出的使者,承载着落下秋天帷幕,迎接冬天降临的使命。那原野上起伏的一片又一片金黄,那象征金秋成熟的色彩,已然给出了强有力的回答。
诗中“无语”一词,可谓是神来之笔,足具无语胜千言之奥妙。越是无语越暗示着万千思绪的涌动欲出。诗人连续用了两个“无语”来强化渲染隐藏于心中那因秋而生的无尽感慨,饱含哲思的诗意在读者的内心世界氤氲升腾,百般情愫如入旷达空灵之境。至此,那些潜藏读者灵魂深处的思想闸门被激活打开,灵动跳跃的思绪得以释放喷涌而出;那些绵延不绝,经久不息,令读者深切体悟的哲思愈发深邃、旷达、难忘;任思绪徜徉的内心方可得以安宁,得以淡然从容。满眼的秋熟之景触发读者的浮想,映射到脑海里的是春夏秋冬循环交替,沉潜在心底的是生老病死的生命轮回。当把这些统统放逐于容纳宇宙万物的时空之轴加以考量时,方可悟出宠辱不惊的内心是何其淡然,去留无意的灵魂是何等超脱,收获的秋天是何样壮美怡人。那些穿越了春夏秋冬周而往复,洞悉了自然万物生息演变,参透了生命轮回缘起缘灭的天道法则,就是天地人神,道法自然。当四季之秋与轮回之秋,无意间惊人地吻合时,必将发出铿锵有力震撼灵魂的共鸣。
在金色的秋天里,稻谷飘散着成熟的芬芳,累累果实闪动着成熟的光泽,总能给人以欣喜和安慰。这里“无语”表明在秋天,该成熟的就会成熟,该结果的就会结果。如果此刻还没有结果,就来不及了,正如诗人里尔克所言:“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诗人在告诉自己,什么时候干什么事,该播种时就播种,该收获时就收获,过了季节,就是另一种轮回。一切都要按照自然规律而来,反之就会出问题。
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德不配位的事物?所以那早已植身秋野的诗人,扪心自问,那份属于诗人的成熟又是什么呢?它又在哪里?于是乎,诗人借助前人的经验向秋天发出祈求般的呼唤:“哦,秋天/请你放慢脚步/等等我/等等灵魂”。作家林贤治在《看灵魂》中写道:“我爱看灵魂,在风景那里”。看风景就是看灵魂,听秋风秋雨就是聆听自己的心声。诗人陈树照以同样的心境抒发了自己的情感,情到深处是心灵的震撼,显然,诗人是想在人生之秋收获成熟的灵魂,是想在生命之秋,让灵魂与生活更加纯粹干净。诗意至此,意境突然发生了质的飞跃,灵魂的成熟点亮了诗眼,令人回味,发人深省。
那么,成熟的灵魂该有怎样的内涵与外延?该展现一种怎样的精神风貌?在诗人引领读者开篇时的人与秋的对话,渐渐转向对自己内心的叩问与审视,使灵魂得以净化提升,渐至成熟。什么才是成熟的灵魂?那历经岁月洗礼光阴雕刻的灵魂,应该是博爱的、向善的、崇高的、从容的、厚重的……我想只有拥有成熟的灵魂,才能笑对人生风雨,淡看人世沉浮,才能修得闲看庭前花落去,漫随天外云卷舒。
读完这首小诗,似乎意犹未尽。看着那“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物欲横流追名逐利的现实社会,不觉叹息。请放慢那些逐利急行的步伐,等一等那些尚需沉潜待熟的灵魂。所以诗人最后才发出呐喊,请求秋天放慢脚步,慢点走。在这个日益被快餐化了的时代,等一等那些相对滞后的灵魂,是需要何等的勇气和内省?这是诗人如此眷恋这成熟厚重的秋天,如此希望在人生之秋收获灵魂成熟的原因,也是我深悟感知,偏爱此诗的理由。
(原载新浪博客2015-10-31 13:54:27)
作者简历:云儿,本名韩杰,医学教授。酷爱文字,著有《美在生命的守护中永恒 》《爱情在诗歌中超脱释然》《母亲节遇见心中那片蓝 》《枫桥上的传说 》等多篇评论。现供职于佳木斯大学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