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全录
自我记事时起,草苫子是农村每个家庭必备之物品。夏天人们都是睡在院内或野外,为防止来自地面的潮气伤害身体,下面都要铺上一领草苫子。冬天草苫子铺在床上,相当于一床带空调的棉被,即阻隔寒气又能保暖。上世纪六七年代,塑料薄膜还没有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中,草苫子在农业生产中还有着广泛的用途,早春生产队育营养钵棉花、红薯秧、早春黄瓜、茄子、辣椒等蔬菜苗,都要用草苫子作为保暖材料,盖在苗床上,即能保暖又能阻隔霜雪侵害。现在回想起来,劳动创造世界的论断确实极具哲理性和科学性。
编织草苫子是个很讲宄的技术活。编草苫子的主要原料有三种(麦茬、谷杆、稻杆),要先将编草苫子原料一顺头捋好,捆成捆堆放备用;然后是纺麻经子,麻经子细了易断,粗了浪费同时咯人脊背,所以要粗细适当且均匀。根据草苫子的长度,把麻经子截段,每一段的正中间用颜料做个标记。编一领草苫子要用六道经子,经子的两端系两块砖头,经子缠在砖上,用活扣固定,能随织随放。找一根直经十二厘米粗细的檩条,两头架在人字架人,高约一米。先在檩上挂一领旧草苫,叫引薄。计划好草苫子的宽度,计算好经子与经子的距离,在檩条上标记好经子的位置和两个端点,把两头带砖的经子的标记点放在檩条的标记点上。再准备两根和计划草苫子宽度一样,大拇指粗细的木棒。准备工作结束。
编织。先把准备好的一根木棒编入,然后把捋顺的麦茬或谷杆,根部握实,粗约二点五厘米,继编在硬木棒后,先编靠根端的首道和三、五道经子,经子两端的砖头换位,换位方向和纺经子拧劲方向相反。编织第二把时把根部放在另一端,这一次砖头需要换位的是六、四、二道经子。第三把和第一把一样,以此类推下去。编织草苫子的要领:一是每把继料粗细基本一致,若不一致,草苫子会厚薄不一致;二是每道经子的两块砖头换位时要沿着檩条上的标记放,不然经子容易走偏;三是用力要保持一致,若轻紧不一样,影响草苫子的使用寿命。可以一个人编织,也可以两个人配合编。编织结束时再编入准备好的另一个木棒。解下砖后,一道经子的两股系上死扣。多余的两股经子捻成麻绳。一领崭新的草苫子算是正式编成。最后把新草苫子放到地上摊开,一个人站在一端的上边,另一人在另一端,一道经子一道经子地硬扯,使整草苫子显得平整、均匀。小孩子们会在新草苫子打滚、翻筋头,寻找着属于他们的童年快乐。
现在草苫子确实不容易看到了,因为它是以草为原材料而编织的,易坏,不容易保存。我看过几个农耕民俗博物馆均没见到这种物件。这并不影响它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聪明的农民以物尽其用原则,发明了草苫子,防潮、保暖、隔离等方面均得到广泛应用。值得我们去记载和记忆。
甲辰初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