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山河为境”河南浙江四院书画作品联展学术评鉴会综述
大河美术报
2024-10-21 16:55:23
图片
山河壮美,丹青荟萃。瓯风豫韵,交互融合。9月20日,“山河为境”河南江四院书画作品联展在郑州美术馆新馆开幕,共展出河南省书画院、浙江画院、郑州画院、温州书画院书画家的作品130余幅这是四院书画家作品首次在河南举办联展。开幕当天下午,两地画院的艺术家和理论研究者相聚一堂,共同召开“山河为境”河南浙江四院书画作品联展学术评鉴会,就画院运作模式与发展现状、地域文化对艺术创作的影响等议题展开探讨。

图片学术评鉴会现场

从学术交流到文化碰撞
河南作为中华民族漫长文明史的文化中心,是黄河流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是北方文化代表。浙江自晋人衣冠南渡,尤其明清以来日益成为中国经济文化的新中心,是江南文化代表。此次“山河为境”河南浙江四院书画作品联展,可以说是四个画院作为豫浙两地的代表进行的一次新时期的南北文化交流,同时也是四画院友谊的延续与升华。

图片

郑州美术馆(郑州画院)党支部书记、馆长罗鸣介绍,“山河为境”豫浙四画院书画作品联展的举办,既是豫浙两地书画艺术的碰撞与互鉴,更是两地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为观众带来艺术的品鉴与思考。本次展览名家荟萃、风格迥异,黄河文化与江浙文化交相辉映,相信会在中原画坛产生积极影响。近年来,郑州美术馆(郑州画院)依托全国一流美术场馆的优势,以“大河意象”黄河文化美学研究为抓手,开展一系列书画创作、艺术展览及学术研究,同时注重与全国美术馆、画院之间加强交流与学习,助推郑州成为全国文化创新高地。而此次展览,正是郑州美术馆促进四地画院发展的重要举措。

图片王三

郑州美术馆(郑州画院)专业书画家王三友介绍了本次展览从前期策划到落地完成的相关细节,及展出作品征集与挑选的过程。他说本次展览的作品多是以往许多大展的参展作品,应该说是吸收了豫浙两地的文化精髓。展览得到了两地书的支持和认可,凸显了跨区域文化交流的强大力量,体现了艺术创作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同时为中原人民呈现一场视觉盛宴,展现了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图片林翼如

中原地区与江浙地区交往密切,艺术交流也十分频繁。温州市文化艺术研究院(温州美术馆书画创作与典藏部主任林翼如回顾了过去数次来河南采风交流的经历,讲述了与河南的不解缘分。她提到,本次展览从去年开始构思,最终确定在承办过多项全国大展的郑州美术馆举办,令艺术家们十分惊喜。展览呈现了许多优秀的大尺幅作品,大气派,有创新,反映了两地艺术创作的繁荣与南北文化的交融。希望今后能与河南省书画院、郑州画院再次合作,共谋发展。

图片陈舒怡

温州市文化艺术研究院(温州美术馆青年画家陈舒怡也表示,此次展览的作品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许多画家对潜色底、潜墨底的应用,给自己的艺术创作带来了许多启发。她认为艺术家多少都会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与滋养,在创作中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因此,这种地域交流的艺术活动对艺术家来说是十分珍贵和必要的。
从南北交融到画院建设
本次会议既是南北文化的碰撞,也是两地画院的交流。会议上,两地画院的艺术家分享了各自画院的运作模式、发展现状、发展方向及存在问题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图片徐立新

承百代之流,会当今之变。河南省书画院是一个由书法和美术诸画种组成的综合性书画院,也是“中原画风”艺术创作的中坚力量。河南省书画院副院长、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徐立新强调了此次交流活动对促进双方书画创作水平的重要性,介绍了河南省书画家近年通过各类展览和交流活动积极宣传中原文化、提升整体创作水平的工作成果。徐立新介绍,中国画院体制历史悠久,自先秦至今经历了不断演变,形成了独特的绘画创作和收藏体系。新中国成立后,画院体制得到重塑和发展,旨在培养国画人才,创作反映时代气息的作品,因而当下的画家也被赋予了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他呼吁当代画家应该为中国画的繁盛、为开创中国画现代语言的形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进一步弘扬民族艺术,坚定文化自信。

图片张真恺

温州美术馆副馆长、温州市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张真恺说,中原文化的古老厚重、兼收并蓄,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本次展览以山水画为主,意在推动温州书画院“美丽乡村行”品牌发展,以及南北艺术成果的展示和交融。自2003年以来,郑州与温州作为友好城市持续进行深入的文化和艺术交流,不仅互访并举办讲座及展览,还联合组织多项文化艺术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此次展览不仅增进了两城之间的友谊,也为文化艺术的交流与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图片

传统与当代,笔墨与技艺。河南省书画院书画家周祥分享了自己从事写生教学并与浙江书画家交流的往事,以及他在绘画创作中的思考:近年来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架上艺术受到严重冲击,但对于材料研究和创新以及深入探究中国传统艺术的画家来说,仍然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艺术家应该通过不同媒介和材料来传达思想观念,而非拘泥于特定的艺术形式或风格。“我们经常讲笔墨,但真正能把中国画笔墨运用到创作中的人是不多的。笔墨有书写性,AI也没有达到这个高度。”对于这一问题,周祥目前正在朝传统元素在当代语境中的表现、中国画颜色的拓展、水性材料的学习这三个方向进行研究。

图片玲玲

郑州美术馆(郑州画院)创作研究部周玲玲通过对比两地画家作品,探讨了两地绘画风格的显著差异性以及艺术创作的社会价值和时代意义。她说,当代画院体制设立的初衷是为时代抒写,为人民和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服务。当前画院画家中普遍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容易仅仅“为艺术而艺术”,脱离时代和社会;另一方面,易沉浸于自己惯有的风格和创作模式,缺乏创新,不敢突破已有舒适圈。
从艺术策展到场馆发展
作为一次美术展的学术评鉴会,由艺术策展延伸出的艺术场馆发展问题也是本次学术评鉴会的重要议题。两地美术馆的专家们为持续推动两地美术馆的交流合作,提出建立长效机制的建议。

图片何畏

温州美术馆馆长、温州市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何畏指出河南浙江两地作品面貌差异巨大,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也希望借此机会,学习了解郑州美术馆的新馆建设及日常运营等相关经验。他提到,即将于明年建成投运的温州美术馆新馆,和郑州美术馆在面积差不多,人员配置相对较少,在场馆运营、团队建设、经费筹措、库房建设等方面将面临一系列问题,而郑州美术馆已运营近四年,积累了成功的经验,给温州美术馆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郑州美术馆(郑州画院)副馆长朱璇等就此话题展开交流,分享了郑州美术馆在资源整合、运营管理等方面经验。
图片

朱璇主持学术评鉴会

嘉宾们的分享和讨论,给两地美术馆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也带来了诸多启示和思考。最后,朱璇在总结时表示:“新时代背景下,画院作为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承担着重大的历史使命,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砥砺奋进。希望本次活动能够成为推动两地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新起点,期待我们两地画院在未来有更多的合作空间,共同为新时代背景下画院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张雷 周玲玲

图片学术评鉴会嘉宾合影

图片参会嘉宾参观郑州美术馆展厅


部分展出作品

图片

谢冰毅 《山水》

图片

桂行创 《宝泉崔嵬图》

图片吴行 《东坡词》

图片

姜宝平 《唐李白赠崔侍郎诗》

图片

徐立新 《花鸟条屏》

图片

李健强 《石窟又见一年春》

图片连俊洲 《风神洒落走高秋》

图片

周斌 《宋姜夔暗香疏影词二首》

图片

郭建明 《誓言》

图片

焦保峰 《黄河流域生态地》

图片

乔延坤 《节自作小文》

图片

周祥 《青山和景》

图片

茹峰 《青崖素湍图》
图片

余昌梅 《秋谷笼烟》

图片

王葱葱 《苍崖涌浪图》

图片
林爱国 《搏.浪.沙》

图片

宋帅 《西石梁大瀑》

图片

张驰 《岷江遥从天迹来》

图片

施涌潮 《故园是最美的乡愁》

图片

毛东升 《溪山行云》

图片

赵鹔 《山带高原几度秋》

图片

罗鸣 《近四历九十八言联》

图片

王三友 《崧高维岳 峻极于天》

图片

宋野岩 《曾为此君醉似泥》

图片

赵曼 《星曜河洛》

图片

张新词 《峰峦次第成》

图片

娄鸿泰 《余情偶寄》

图片

曾国荣 《笔墨入境》

图片

薛溧 《晴空》

图片

陈濂波 《青山绿水去无声》

图片

吴玉萍 《古村新韵》

图片韩步勇 《太行丰碑》

图片

贾素素 《无题》

图片刘慧 《青黛穿云过》

图片

曹剑丞 《麦收时节》

图片曹文慧 《且借闲情逸云烟》

图片

朱倩雯 《水窗村驿图》

图片

杨树玉 《梦境》

图片

呼志远 《厚土》

图片

张真恺 《草木渐苞》

图片

林翼如 《东瓯王庙》

图片

胡三元 《仙叠岩》

图片

陈舒怡 《憩》

图片

马俪净 《逐浪启航》

图片

钱继奔 《印象南雁》

图片

叶旭华 《山乡古韵》

图片

金维七 《家山清泉》

图片

谢德仁 《松阳朝露晚清秋》

图片

李毅军 《待长风》

图片

胡万良 《山深有巷幽》 

图片

林志聪 《墨染家山新》 

图片

卢凡 《新颜》

图片

夏瑶 《秋到山乡农耕忙》

图片

徐方略 《楠溪山色》

图片

刘志 《巨蟒出山》

图片

夏荣利 《隔水青山思故乡》

图片

高见策 《早安,泽雅》

图片

尚可 《会文书院写生》

图片陈笑一 《参天古木藏古寺》

图片

曾大永 《林坑秋韵》

图片

王贤明 《溪山可居》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