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古埃及神庙典籍与文化记忆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4-10-23 18:40:36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10月16日,“东方文学、文化与文明系列讲座”(第三季第三讲)在京举行。本次讲座题为“古埃及神庙典籍与文化记忆”。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颜海英主讲,她首先介绍了古埃及知识体系的特点。与现代的学科分类不同,古埃及的知识体系由建筑、图像、文本、仪式等多种载体同构,分散但高度综合,且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古埃及神庙就是典型的例子,它不仅是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还是知识的载体和展示空间。她围绕“秘传知识系统”和“复古传统”阐释古埃及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古埃及人相信某些知识属于神或国王,不应为常人所知,还有一些知识因禁忌而被禁止传播。“秘传”导致了经典文献不易保存,知识的传承容易中断。在这个背景下,后代的国王常常通过模仿或重现前代的建筑、仪式和艺术来延续古老的文化。这种复古行为不仅是知识的传承,也是对政治合法性的证明。“复古”传统在中王国和新王国时期尤为明显,国王通过在古代的国王墓附近修建神庙和举办节日、仪式等方式,宣称与早期王朝的联系。

以阿拜多斯的谢提神庙为例,颜海英解释了神庙的建筑结构、王表、墓室铭文和图像如何记录历史、再现知识,从而与纸草文献结合,形成立体、多维的知识传承方式。纸草文献涉及天文学、地理学、宗教、法律、医学等多学科内容。通过考古发现,古希腊和罗马时期学者对这些文献的记载也被证实准确。以丹达拉神庙的黄道十二宫图像为例,颜海英具体介绍了古埃及的星象知识。作为古埃及文化和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星象知识在确立年份、重要节日、葬礼时间等方面意义重大。古埃及人通过天象来想象和描绘另一个世界,并将社会伦理融入其中,展现了天文学、宗教和社会生活的深刻联系。

神庙不仅是宗教场所,也承载着文化记忆。在全球化和外族征服的背景下,埃及人对神庙图书馆的文本、神庙图像和建筑以及仪式进行标准化、正典化,形成本民族的文化记忆,表达了民族情感。现代埃及也通过对古代文化的复古传达对文化复兴的愿望。在讲座最后,颜海英借埃及的文化保存经验谈及对其他文明的启示,即文化传承的现代意义应该是为发展服务。

在问答环节,与会学者、师生就古埃及文化对于古希腊文明的影响、古埃及知识的民间传播、古埃及神话中的性别角色等具体问题与颜海英进行了充分交流。

本次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东方文学研究室暨“文明交汇进程中的东方文学研究”项目组主办。

据悉,“东方文学、文化与文明系列讲座”自2022年9月始,迄今已举办三季。该系列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东方文学研究室主办、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和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东方文学研究分会协办,旨在推动国内的东方文学研究,并增进大家对东方文学、文化与文明的认知。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郑友洋/供稿)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 张雨楠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