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华裔科学家李飞飞的自传《我看见的世界》,感觉挺精彩的,我感觉值得特别介绍的地方,至少有这三个。尤其是第三个,可以告诉你怎样么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
第一大看点就是李飞飞的独特经历。李飞飞高中的时候跟随父母去美留学,刚到美国的时候一家人比较贫困,为了生存,李飞飞去饭店刷过盘子,在干洗店打过工,在学校一开始因为英语不好连课都听不太懂,但是后来李飞飞靠自己的努力成功逆袭。大学本科获得了普林斯顿大学全额奖学金,后来读研、读博,成为一名引领技术风潮的人工智能科学家。
第二大看点,就是李飞飞通过回顾自己的学术研究,把世界人工智能技术进化的历史也给梳理了一遍,什么时间节点,哪位科学家做了什么样突破性研究,后来大模型和神经网络算法是怎么异军突起的等等,读了这本自传,你也相当于读了一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史。
尤其是辛顿、杨立昆和李飞飞在各自领域数十年坚持不懈执着研究的经历,让人敬佩。
大模型和神经网络算法今天炙手可热,但在这之前神经网络算法并不是人工智能学术研究领域的热门。
虽然辛顿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发了反向传播技术,虽然杨立昆曾成功展示“神经网络”算法在准确识别人类笔迹方面的能力,但神经网络算法几十年来一直备受冷落,直到一种名为AlexNet的神经网络算法在“ImageNet大型视觉识别挑战赛”中获得冠军,神经网络算法重新得到科学界的关注,并因为得到硬件GPU的支撑,从此突飞猛进,以至于开创了目前神经网络算法和机器学习的时代。
但是在这之前,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教授辛顿几乎一辈子都在孜孜不倦地探索各种新颖的机器学习方法,即便在同事中形单影只,他也从未放弃放弃对神经网络的研究。
他的学生杨立昆,一位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也是很多年来一直对卷积神经网络保持着惊人的忠诚。在AlexNet诞生的时候,杨立昆已经花了20年时间坚持不懈地完善算法、发表研究成果,只不过一直没有必要的资源来充分实现这些成果。
直到后来,神经网络算法成为时髦和科技潮流,他们俩才获得举世瞩目。
就像李飞飞一样,她多年来一直执着于计算机视觉分类的研究,在历经千辛万苦创立ImageNet数据集之后,这个人工智能史上最大的人工编辑数据集很多年都没有获得应有的关注和肯定,尽管面临经费短缺、人手不足、连续挫败等困境,尽管ImageNet挑战赛一度陷入每况愈下的尴尬,但李飞飞毅然坚持自己的研究,直到AlexNet在ImageNet挑战赛上惊艳面世,直到神经网络算法成为炙手可热的潮流,她才因为这一领域的巨大贡献,被誉为“AI教母”,成为美国科学院等“三院院士”。
读李飞飞《我看见的世界》这本书,读辛顿、杨立昆和李飞飞在各自研究领域的这种执着和坚持,真的是让人感慨万千。即便遇到低谷和困难,即便一度无人问津、备受冷落,他们也义无反顾地坚持自己的研究方向,在科学的道路上死磕,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这可能就是《我看见的世界》这本书带来的最大启发之一。
第三大看点,就是这本书可以告诉你,怎样去培养你的孩子,怎么做才能让你的孩子学业有成、出人头地。那就是一定要发现和尊重孩子的特长和兴趣,尊重孩子的选择。李飞飞的父母就是这样,一直支持李飞飞学物理、学计算机,研究人工智能,最终培养了一位出色的科学家。
李飞飞普林斯顿大学本科毕业时,读研的诱惑和开启职业生涯的压力曾经让她左右为难。当时李飞飞的母亲健康状况日益恶化,父母开了一家干洗店挣钱比较辛苦,而像李飞飞这样擅长数学和物理的毕业生特别受金融界追捧,当时高盛和美林这样的知名企业都向她抛出了橄榄枝,一旦入职,她就可以拥有高薪、晋升机会、医疗保险等福利待遇,以她家的经济状况,这似乎是一种水到渠成的选择,唯一付出的大家就是李飞飞放弃自己的特长兴趣,放弃科学研究。
她与妈妈商量要不要去华尔街工作的时候,妈妈只平淡地问了她一句话,“飞飞,这是你想要的吗?”爸妈知道她一直想要的是成为一名科学家。父母的坚定支持,让她选择读研,到加州理工学院继续自己的研究。
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她又一次面临同样的选择。当时世界知名管理资讯公司麦肯锡为她提供了职位,她又一次面临优厚的待遇和充满前景的职业生涯,但她的母亲不顾健康状况每况愈下的现实和捉襟见肘的家庭开销,毅然支持她继续学业,开导她继续追求科学。知道她从加州理工学院博士毕业,后来先后在普林斯顿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做教授、主管人工智能实验室,专心进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
正是因为李飞飞在科学抱负与现实生活之间,义无反顾地坚持自己的兴趣,坚持自己的理想,正是因为她父母一直对她的特长兴趣倍加呵护,她才能一直在计算机视觉研究领域不断探索,并因为对人工智能领域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后来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是当之无愧的华人之光。
另外,从这本书也能看出来,作为一名理科生、一名科学家,李飞飞的文笔相当好,写书写得张弛有度,文采飞扬,读起来一点也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