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在这里诞生
河南日报三门峡新闻
2024-11-07 17:34:55

       口梁小卫

       青砖黛瓦的民居,狭长窄小的庭院,简陋陈旧的桌椅。位于河南省渑池县海露大街95号的这个院落,曾是我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刘少奇同志的旧居。1938年11月至1939年1月,刘少奇在八路军渑池兵站停留工作期间,在这里起草撰写了彪炳史册的光辉巨著--《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提纲和初稿。

深秋时节,红叶漫山,斑斓如画。怀着敬仰之情,再次探访了刘少奇旧居,追寻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留下的红色足迹,缅怀中国共产党党史上的那段峥嵘岁月。

       1938年秋,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会上确立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部署,成立了以刘少奇同志为书记的中原局。为及时传达贯彻全会精神,刘少奇化名胡服,带领17名工作人员于11月23日由延安出发,在赴任中原局途中,于11月28日到达豫西战略要地——渑池县,在“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渑池兵站”同志掩护下,他们住进了位于渑池县东关的民主人士王永年家。

       在渑池县海露大街95号,刘少奇根据多年来对党内政治生活的观察和思考,结合对党建工作的经验,撰写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提纲。这份提纲手稿,一共6页,写在粗麻纸上,全文共4章19小结。第一次提出加强共产党员思想修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把加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思想建设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结合起来,使马克思政党建设理论中国化,是当时党提出加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文献,是中国共产党党性修养理论的基础。

       1938年12月20日,中共豫西特委扩大干部会议在渑池召开。会议在八路军渑池兵站附近一个隐秘的砖拱窑洞内举行,传达了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把豫西特委改为豫西省委,将5个中心县委改为地委。会议结束后,举办了有80多名党员干部参加的培训班,在首期党训班上,刘少奇同志深入宣讲了共产党员修养的内容和方法。这是党的历史上,首次关于“党性修养”问题的报告。

       1939年7月8日和12日,刘少奇在延安蓝家坪马列主义学院两次向学员们作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重要演讲,受到强烈好评。时任马列主义学院院长的张闻天请刘少奇把讲演稿整理成文,准备在《解放》周刊上发表,并把文稿呈送毛泽东审阅。三天后,毛泽东批示:“这篇文章写得很好,提倡正气,反对邪气,应该尽快发表”。随后,延安《解放》周刊第81—84期以《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为题进行了连载。1939年11月,延安新华书店首次出版发行《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单行本,到目前为止已发行了上千万册,成为各个时期每名共产党员必读的人生教科书。

       刘少奇旧居是一座具有豫西传统建筑特色的四合院。该院分前、中、后三个小院,前院紧邻海露大街,从大门进入后,东侧墙面上一副由11块黑色大理石拼接而成的鎏金碑刻《共产党员的修养(提纲)》十分醒目,前院现有东、西厢房各三间;中院现已无房,院中刘少奇同志阔步向前的铜像威严矗立,围墙四周种植有5棵傲立的青松;后院有上房(南房)和东西厦房各三间展室。房屋建造均为砖、坯墙体,小灰瓦屋顶。

       当年刘少奇同志住在后院上房东套间,后院东、西厦房分别是警卫员、机要员住室。刘少奇同志住室内十分简陋,紧挨东山墙放着一张木床,床上有白色床单、棉被各一条。床前有火盆一个,临床靠窗位置有旧桌、椅各一,桌上摆放着《史记》《孟子》《论语》和《资本论》等书,还有毛笔、笔架、煤油灯、茶缸等物品。

       当年在刘少奇同志身边当译电员的马书年回忆说:“在渑池时,他白天要找党组织负责人谈话了解豫西情况,通过电台指导华中抗战,晚上常常读书写作到深夜”。时值寒冬,取暖只能靠木炭火盆。没有电灯,照明只能靠煤油灯。当地红薯多,就是熬夜饿了,顶多也只能烤些红薯吃。有一天,他半夜醒来,看到刘少奇同志房间的灯还亮着,过一会儿,刘少奇同志走出门到廊檐下来回踱步,然后又进屋去继续工作。他怕吵醒别人,开门关门都是轻轻地,出去的时候还拉着房门上的门环不让它发出声响。

       刘少奇同志在八路军渑池兵站停留的那段时间里,除了豫西特委书记刘子久外,没有人知道他是中原局的书记。1939年1月22日,刘少奇和从太行山赶来的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一起离开渑池,到洛阳与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协调共同抗日的问题,1月28日,抵达中原局驻地确山县竹沟镇。刘少奇在渑池的56天里做了大量的革命工作,他矢志不渝、勤勉敬业、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给豫西渑池留下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刘少奇当时为何要在渑池停留居住一段时间呢?这主要是由当时国内的政治环境和渑池重要的战略位置所决定。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特别指出“要加强我们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修养”,这番话在刘少奇心灵深处产生了强烈的思想共鸣,更加坚定了他加紧写作全面论述“共产党员思想意识修养”的决心。那时,国内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方针,以此号召和领导全国人民与国民党顽固派、投降派作坚决的斗争。

       渑池是豫西的一座古城,距洛阳还有一定距离,国民党统治力量相对比较薄弱。另外,这里陇海铁路横贯东西,城北60公里的黄河南岸有渡口,陆路、水路交通十分便利。县城东关设有八路军渑池兵站,既有武装警卫,又有相对的物资保证。因而刘少奇选择了渑池,并在这里召开了中共豫西特委扩大干部会议,向到会的代表讲解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据史料记载,当时刘少奇联系豫西抗战实际指出:豫西处于敌我斗争的前沿,因此摆在豫西党组织面前的任务是随时准备开展游击战争,建立和发展抗日根据地。

       1963年6月20日,八路军渑池兵站旧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已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刘少奇旧居自1985年开馆以来,先后被命名为“河南省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基地”“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河南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河南省社科普及示范基地”“河南省红色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已经成为豫西地区一张闪光的红色文化名片。

      “刘少奇同志在渑池写下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对渑池世世代代的党员干部都起到了极大的教育和激励作用。”刘少奇旧居负责人告诉笔者,渑池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如:豫西特委扩大会议旧址、马跑泉革命纪念馆、小孤山战斗指挥部旧址等。这些红色资源,是渑池人民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渑池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优势。

       黄河奔流,奋楫者先。渑池的每一件革命文物背后都有一段感人故事,代表着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现了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汇聚成红色血脉。渑池的每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宛若一部历史教科书、一座红色基因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盘活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教育深入人心,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红色文化在古渑大地焕发出新时代的光彩是今天的我们必须牢牢扛起的历史责任。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