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李善友:世界向前,我们向上!
混沌学园
2024-09-01 01:08:32

混沌十年了。

这十年,

是创新力量汹涌澎湃的十年,

是创新学科纷繁生长的十年,

是创新大课迭代进化的十年。

一个人,如果十年只做一件事,会怎样?

一个人,如果一生只做一件事,会怎样?

从《互联网思维》,《第二曲线》,《第一性原理》,《理念世界》,《一思维》,到《一思维×探索流》,善友教授致力于创新学科建设已超过十年。

他说:“我好像一直在讲课的路上,不是在讲课就是在备课、读书。”“课就是我的生命,我用我的生命来讲课。”

在“混沌十年,以爱创新——暨混沌十周年超级老友派对”活动现场,善友教授对出席派对的500位混沌老友说:

“混沌是一种交互,一种理念,一种精神性的存在。它是由在座各位之间以及我们之间的交互过程中诞生的。”

“‘交互’将是混沌新十年的核心关键词。”

“为什么会有今天的聚会?因为混沌也是千千万万创业者当中的一个。我想通过回顾混沌十周年,看看世界发生了什么,我们经历了什么,寻找背后的精神、气质、意义……”

“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世界向前,我们向上》。”

授课老师:李善友 混沌·Light创办人

过去十年,混沌的关键词:创业

过去十年,是中国创业者意义最重大的十年。每个人通过创业和创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推动了时代的发展。

过去十年,我们邀请了很多讲者来混沌讲课,每星期一堂课,十年下来,有近500名创业者在混沌讲过课。

我们把创业者的创业故事以课的方式,同更多的创业者进行分享。即使多年以后,当人们翻看这十年中我们记录下来的每一堂课时,每一个创新者鲜活地把自己的故事讲出来,就是对伟大时代的记录。

因为这样一件事情,我们自己也变得与众不同。

混沌也是过去十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的一员。可以说,混沌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在混沌的几百名讲者之中,我又是混沌的一个缩影。如果理解我在过去十年做了什么,也就理解混沌做了什么。

十年,对一个人而言太厚重了。十年过去了,第一批听我讲课的人已经40岁了,我也50岁了。这十年我到底做了什么?其实,并没有任何轰轰烈烈的事情,也没有值得彰显的事。我所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十年磨一课。

我好像一直在讲课的路上,不是在讲课就是在备课、读书。所以在混沌我会说,课就是我的生命,我用我的生命来讲课。

过去十年,混沌的关键词——创新

2011年,创业失败的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我从一个失败的创业者,去了中国最好的商学院当一位创业学教授。在那里,我创办了中欧创业营,但是在课堂上,我从来没有讲过创业。从第一天开始,我讲的关键词就是创新。

关于创新,有两个人对我的影响非常大。

第一个人是“创新理论之父”熊彼特。当我读懂他在讲什么的时候,我的内心都在颤抖。100多年前的一个人,好像穿越了时空,跟今天的我发生了对话。熊彼特说,在第一曲线中,就算把无数辆马车连续相加,也得不到一辆汽车或者一辆火车。熊彼特认为,创新才是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第二个人是克里斯坦森。克里斯坦森把熊彼特从经济学领域的创新带到了企业之中,提出了颠覆式创新。克里斯坦森提出,无论第一曲线的巨头多么强大,都有机会做出一条新的曲线来颠覆巨头。

如果你回忆一下曾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就知道这些理论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了。因为一旦有人有一个想法出来,就敢悍然宣布要改变这个时代。这个理论一次又一次地在中国得到验证。

对于互联网而言,第一波的巨头是门户网站。在BAT“统治下”的十来年里,很多人都会认为它们不会被超越,但是后来出现了抖音的一骑绝尘,这就是颠覆式创新的力量。

克里斯坦森发现,第一曲线越成功,越无法实现新的自我颠覆。所以,他出版的书籍名称是《创新者的窘境》。按照克里斯坦森的统计,面对时代的变迁,10个巨头中会有7个留在原处,无法到达新的彼岸。

在讲了几年创新以后,我作为一名创新思考者,必须得回答一个问题:如何跨越创新的鸿沟?

影响我最终提出自己观点的那个人,是我的恩师,哲学家王东岳。因为,哲学就是要寻找背后的那个力量。

2015年,我去斯坦福做了一年的访问学者,想学习和寻找创新背后的东西。我曾在各个学科学习,但都无法得到满足。后来,我同斯坦福已故的物理学家张首晟教授在探讨中得到一个词汇,这个词汇将影响我一生——第一性原理。

我开始思考,现象背后的“一”是什么?创新背后的技术原理到底是什么?多年更迭以后,我开始把第一性原理转换为一张图片。

任何现象,任何事物,都有一个边界。而边界的下面,有一个决定性的力量,这个力量虽然看不见,但它决定了看得见的东西。这个看不见的力量就是第一性原理,我们简称它为“一”。

后来,我称第一性原理式的思考方式为“一思维”。我想,任何事情发展的背后一定有一个脉络,都是有原因的。当进行过程中,人们并不知道因果,但回过头来看,就会发现每一步都是有道理的。

过去十年,混沌的核心关键词——认知

认知是过去十年牵引我、牵引混沌走下去的最重要的关键词,它构成了混沌所在的时空维度。

为什么要讲认知?

因为认知能够解决创新者的窘境。任何事物的边界是由人们对它的认知所决定的,创始人的认知是企业发展的真正瓶颈。如果可以看到这个认知,并且找到一个更加本质的认知,事物的边界自然会被打破。我们称之为,认知是因,创新是果,这个模型就是破界创新。

这个模型帮助我们解释了非常多的现象。比如马斯克发现,以往人们对火箭的认知是仅限一次性使用。如果打破这个认知,火箭就可以重复使用。他的认知不是技术创新,不是模式创新,而是认知型创新。比如在搜索时代,都是人们去寻找信息,一旦打破这种认知,变成了信息找人,一项新的技术能够与之匹配,新的时代就到来了。

混沌讲创新,从来没有讲过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和赛道。我们一直强调的是,表象词是创新,背后词是认知。我在混沌所讲的案例都是高认知型创业者。我讲过乔布斯、贝索斯、马斯克,也讲过张一鸣、王兴、黄铮。可是在这之前,多数人认为创业是需要资源、机会的。只有混沌才强调认知,因为它是创新的“根”。

过去十年,混沌的关键词——意义

2019年6月,在苏州大课结束之后,我从苏州飞往青岛的路上看了一本书,《新世界》。这本书把我带到了一个新的世界。如果每个事物的背后都有一,作为一名严肃的思考者,就必须回答一个问题,背后的意义是什么?

柏拉图提出,其实人们都活在洞穴里,看到的事物不过是投射的影子而已,即所谓的现象世界。如果我们想洞察真理,就必须从洞穴当中走出来,去发现真实的理念世界。

如果你真正理解这句话,将自己的脚踩在柏拉图的位置上再进行观察,就会发现自己的世界被打开了。顺着柏拉图的理念世界往下走,就会得到一个结论,人的本体就是世界的本体,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

那么,第一性原理和理念世界的关系是什么?

我想从企业的例子举起。比如我们做企业,企业很重要的一个单元就是业务,要赚钱,要盈利,而在业务里最有价值的单元就是产品。于是,我们会追问一个问题,产品的意义是什么?或者说产品背后的绝密力量是什么?

这是混沌的特点,在很多人忙着做产品的时候,混沌的第一个问题一定是追问什么是它的“一”,什么是产品背后的那个决定力量,看不见的手。这个结构就是第一性原理。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有两种产品背后的决定性力量。第一种力量来自于顾客需求的力量。产品创新不是来自于创意,而是发现顾客未被满足的真需求。所以,要满足顾客的需求,首先要发现顾客未被满足的真需求是什么,并将其作为我们产品的方向。

我们产品是什么,不是由我们决定的,而是由顾客决定的。混沌的《第二曲线》课程就是在寻找这个力量。我们提了很多模型,包括组合创新、错位竞争……我们一直都在找的这个力量,我称它为横轴(X轴)的力量。

除此之外,混沌还发现了第二种力量——纵轴(Y轴)的力量,我称其为来自于本体的力量。来自于理念世界的理念,就是我们要创造的价值所在。我将产品的纵轴,称为价值维度,它来自于本体理念。

乔布斯说,如果你去问有创造力的人,他是怎么创造出来的,这些人会有点惭愧,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创造出来的。他仿佛看到了什么,然后把它带出来而已。

产品背后的真正价值来自于本体赋予他的价值,这同理念世界的观念如出一辙。理念不是一个虚词,不只是心灵里的境界,它是我们创造产品一种真实存在的精神性力量。

在这个世界上,人们特别容易形成二元对立的思想。有的人只拥有供给侧思维,只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哪怕一生贫穷,这是一种选择。另外一种选择是,我要把它做大做强,直至IPO上市,至于心灵层面的问题以后再说。我认为,两者结合起来,才是完整的人生,完整的创业。

横轴的力量,是让我在满足顾客需求的过程当中做强做大。纵轴的力量,是让我同内心深处的力量进行连接。两者合起来的产品,才是真产品。

乔布斯1997年重返苹果时说了一句话,苹果的产品糟透了,他们没有灵魂。灵魂是纵轴,是理念世界的力量。乔布斯为什么给自己的产品加上纵轴?因为产品如果没有来自本体的真正价值,就是空壳。乔布斯之后,苹果的横轴是Technology,纵轴变为了Liberal art。后来出现的苹果系列产品之所以能够与人产生共鸣,是因为在创新中深藏的一种人文精神,是一种内在的东西。

当别人的产品都是一维的,而你的产品变成了二维,竞争力可见一斑。当大多人都仅仅看到物的时候,乔布斯看到了纵轴的某一种精神性力量。回过头来,我们终于理解了这件事。大家想做好一个产品,既要有横轴的满足顾客需求的功能性,也要有纵轴的来自于本体的精神力量注入。

回顾过去十年。大家来到了混沌,看到了认知的力量。除此之外,也传递了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真实存在的精神性力量,一种灵魂力的红利,我想这就是混沌存在的意义。

很多人可以感受到它,但是说不出来。混沌把它说出来了,还讲清楚了。世界从不缺乏拥有创新认知的人,但有一些人除了想赚钱之外,还想做一个好人,这种具有独特精神特质的人,才是混沌最内核的那拨人。

混沌新十年的核心关键词:交互

如果混沌前十年的核心关键词是认知,开启新十年的核心关键词又是什么?

有一个陌生的词汇在过去几年慢慢涌现出来,成为一个新维度的词汇。这个词汇有点陌生,它就是交互。

回忆当年讲互联网思维的时候,我曾经提出要向蚁群学习智慧。单个蚂蚁是已知生物当中智力低下的,但百万千万只蚂蚁在一起形成的蚁群,居然有群体智慧,这是怎么形成的?

如果用双轴理论来分析,会发现X轴是蚂蚁在行动中会释放信息素,Y轴是蚂蚁间的交互。一只蚂蚁在行动当中释放信息素的时候,信息素会跟其他的蚂蚁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其他的蚂蚁会沿着这个信息素或指示的动作去行动,同时也会释放信息素,吸引更多的蚂蚁做相同的动作,然后释放更多的信息素,这个过程就是交互的过程。

多年前在课程里我就讲过,当时用的词是相互作用。大量的个体在一起,如果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超过某个阈值的时候,就会涌现出群体智慧。信息素乘以交互,就能够涌现出原本不存在的群体智慧。

但问题是,一只蚂蚁很笨,无数只蚂蚁在一起的时候就能够产生群体智慧。一个人很聪明,但人多了就会导致乌合之众。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为什么人多了就会变成乌合之众?于是我迅速放弃了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因为我觉得太糟糕了。

后来我听到了彭特兰教授讲的智慧社会。这本书我在讲网络科学的时候看过,当时只把它作为网络科学的一本读物,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最近这几年,我重新看了这本书。我突然意识到,人和人也有可能涌现出群体智慧。

彭特兰教授提出,假如每个人之间的想法能够产生大量的交互,就会涌现出组织智慧。他将人的想法和想法之间的交互称为Flow——流,并创造出一个新词,称为想法流——idea。这虽然是一个非常普通的词汇,却导向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彭特兰在研究了大量组织之后提出,的确有的组织是具备组织智慧的。这个组织智慧比组织里个体的智商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多,而且它像蚁群的智慧一样,是独立生存的。

彭特兰相信,未来管理会发生一种革命的变化,从重视个体转向重视个体之间的交互模式。十年之后,我才知道这句话有多么重要。当我们能够明白个体之间交互模式的时候,能够让组织成为一个活的组织,这个组织自己就能迸发出活力。

但是这种机制到底是什么?2023年GPT火爆全球,GPT属于生成式AI,生成式内容。当我去研究GPT的时候,发现GPT——生成式AI提供了机制。

生成式AI有三个步骤,输入层、交互层和输出层。它在人和人之间的输入和输出中间加了一个隐藏层(交互层)。如果在交互过程当中的关键词和关键词之间产生交互,最后的输出结果就会高于输入。

我把想把这种方式引入到人和人之间的交互上。我把人和人之间的交互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表达。

第二步是呼应,也就是呼应关键词。

第三步是让关键词和关键词之间形成结构。

这三步合起来就叫作探索流。

探索流可以说是一种技术,也可以更深刻地说,它是一个新的世界观。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我花费了19个月才把它拈出来。

疫情之后,很多人被卡住了,什么叫卡住了?其中一个迹象是,内心深处于个人重要的东西,无法表达。自己说不出来,也不知道跟谁去说,于是心里越来越沉重。然后我发现一种力量,叫表达的力量。当进行表达的时候,就像清淤一样,把内在的东西清理出来。清理得越多,就会有更多的东西表达出来,最后才会有一些智慧涌出,这就是探索流的力量。

混沌新十年的关键词:认知×交互

交互和认知是什么关系?

回到商业场景中来,我们经常遇到了一个困境,找不到战略的方向和战略的意义,寻找战略的“一”,会遇到两个问题。第一,背后的“一”很难找;第二,即使找到“一”,回到企业中也无法立即实现,同事会认为你疯了。

这就是我们今天遇到的一个极大的问题,即组织困境:第一,找不到公司的战略方向、共识;第二,即使找到了,也无法落地。

很多同学在谈起自己组织的时候都是一脸的无奈。让我最伤心的是一位同学。他原本是一位特别积极向上,特别正能量的同学。但是他跟我说,我已经3个月都没回我的办公室了。我每天起来,宁可去咖啡馆,宁可去山上,宁可去庙里,也不愿意回办公室。每一次回到办公室,我都会发现太多让我无能为力的事情,无能为力的人,无能为力的关系。完全被卡住了,不知道怎么下手。

他找不到一个新的战略突破点,即使找一个点,也很难跟团队达成共识,即使达成共识,好像有一个巨大的力量把他套在那儿,不知道怎么往前走。当他提出这种情况的时候,我发现仅有认知已经无法解决问题了。

认知与脑力相关,而交互与我们的心力相关。当今的环境,最缺的已经不是认知,而是心力。所以,我后来做了一个巨大的转变,就是把交互和认知结合在一起。

过去我们讲战略的时候,通常会认为战略是一,组织是执行者。对此,我做了一种转变。当交互红利来到的时候,我发现组织才是战略的一。

当我探索任何战略中的重大决策的时候,不再是老板一个人想、让团队去执行的二分法,而是在组织的想法流动当中去探索公司的战略。然后在探索战略的过程当中,让组织流动起来。

当组织流动起来的时候,本自具足的组织生命体才会活过来,乃至于战略的执行,三件事合成一件事。我们称之为一思维×探索流,指向生成式创造。

混沌新十年的关键词:探索流

我在一年前开始研究这方面的内容,第一个对象就是混沌自己。我用同样的方式,在混沌内部用探索流的方式,一起找混沌未来的方向。用探索流的方式,用生成式创造的方式,和团队一起,在组织的流动当中共同看见我们未来的可能性。

前天我们刚做了一次生成式创造的产品探索。我们36个人围坐在一起,用探索流的方式,用交互的方式,为新的业务做探索。

第一天,我们会探索需求,探索横轴。

第二天,我们找价值,找到纵轴的力量。

最后一天,单点探索流,走向执行、必赢之战。

3天的时间,效果非常好,超乎想象。

同样的探索流,此前我们为同学做了两场。有一个同学说,这3天做完之后,明年有希望把销售额提高5个亿。另外一个同学说,如果早做了这次探索理论,就可能节省3个亿。

我看到了什么?看到了组织的力量,组织流动的力量。我发现,认知和交互是可以完全合在一起的,一思维和探索流是可以合在一的,任意主题都可以做探索流,这是前所未有的一种力量。

上一个十年,我们发现了认知的红利。下一个十年,我们发现还有一个红利,是彭特兰的理论让我们看到的,就是组织智慧的红利。

过去,我们所有的战略都是老板制定,然后团队去执行。但在今天,如果有一定的技术能够让彭特兰的理论实现,让组织本身的活力被激活,变成一个活着的人和集体的话。所有的战略创新和内幕,都是结果而已。

在前十年的认知时代,我的心中只有一个字,就是课。我不停地接待我的客户,我的每一次课都在不停的迭代,希望对得起大家对认知的期望。但是现在,我看见了人的力量,看见了交互的力量。人是目的,认知是手段,交互也是手段,最终是为了人。人流动了,人有活力了,其他什么都可以做。

在这个理论出来以后,截至目前,我们的领教和分社已经为上百家企业做探索流的课程教学。探索流并不是个人寻求身心的解放,而是把探索流和商业以及创新结合在一起,是真实地解决你的问题,效果十分明显,这让我非常欣慰。

混沌新十年的关键词:效果

回顾前十年,认知可以创新。认知是因,创新是果。今天,我希望能够从认知转向另外一个词——效果。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认知可以帮助你抓住些机会。但是今天,创新教育机构需要往前走一大步。因为仅仅有认知是不够的,还要帮助大家达成真的效果。当我们谈认知的时候,或者是个人的认知。当我们谈效果的时候,一定是组织的效果。混沌的气质也会发生变化,会从ToC的视角变成ToB的视角。

如果后十年关于从认知转向效果有一个公式,我希望它能够直接指向效果。什么叫效果?大家会认为是可持续的增长,可持续的利润。如何才能获得可持续的增长,可持续的利润?靠组织。

让组织的活力发挥出来就会有效果。

组织的活力怎么发挥出来?靠交互,让你的组织改变人和人之间的交互模式。让你的组织流动起来。交互基于什么?是让认知与组织的结构进行交互。认知作用于交互,交互作用于组织,用组织促进企业产生良性增长。

我想这是混沌未来十年的一个新方程。这是一条非常艰难的路,但却是一条正确的路。

混沌新十年的关键词:联盟

前十年,其实混沌是有自己大单品的。我们线下的第一个大单品是混沌创业营。我们从中欧创业营开始,一直到混沌创业营,再到后来的混沌学园、混沌创投营,一直都是中国最顶端的创业者参加的课程。混沌线上的大单品就是混沌研习社,就是我们在线直播的课程,我们做了600堂课。

在新的十年,我们也会有2个大单品:

第一个线下大单品,是我们未来最重要的线下产品——创新企业联盟。我们会从TOC的个人视角转向帮助企业取得成功,取得良性发展。

第二个线上大单品,是创新者联盟。即创新者陪伴创新者,创新者帮助创新者。大家会看到,里面的核心关键词已经从认知转向了交互。联盟是交互的载体,课是认知的载体。

对于混沌在线而言。横轴是认知,纵轴是交互,未来的混沌在线就是创新者联盟。过去大家在混沌所做的就是每周六来听课。未来大家来到混沌这个场域,重点不再是听课,而是交互。

例如,当你打开混沌APP的时候,会发现已经不是单向的大咖来讲你来听这种模式,也许会有当下的一个热门话题出现,变成一种探索流的方式,你需要参与其中。比如,很多行业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话题,即人口出生率的变化。也许混沌本周的共同主题就是人口出生率下降,行业应该如何应对和发展。在这堂课中,开始只会简单讲以下人口出生率下降对各行业的影响,接下来就是教育行业,母婴行业,消费品行业等各个行业的学员,来谈一谈应该怎么办,在线做探索。

作为个人,你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用围观流的方式来参与,二是自己下场去探索。混沌会同时开几百个线上“房间”,大家可以根据兴趣进入不同主题的房间进行探讨。这里面的灵魂是探索,是AI。在整个过程当中,我们的探索流AI会随时提炼关键词,探索流AI会给你三个智能的反馈:

第一,根据你刚才的探索流,提醒你看到自己的盲点和限制性信念,并提供可行的建议和方案。

第二,一个房间之中可以有一个共同的AI智能化的回馈。

第三,所有主题房间包括主房间合起来形成一个智能化的报告。这个智能化的报告会以PPT的方式生产出来。大家会发现,混沌的课程不再是别人准备,你来听,而是讨论本身就形成了这门课。你越下场,AI给你的东西就越多。

混沌发展多年,我们最核心的资源就是人。过去我们只看到了大咖的力量,没有看见同学的力量。每个人都有长板,大家的长板正好可以覆盖你的短板。也许在探索流当中,其它同学的探索流就能够帮你解决问题。即使没有,也可以让你看到不同的视角。这才是混沌的力量。这时候,每个人都是创新者,并且是创新者帮助创新者,创新者陪伴创新者,大家一定要看见人的力量,看见交互的力量。到那时,我们不仅仅是一个商业体,也许是群体智慧诞生出来的一场巨大实验。蚂蚁能够群体智慧,人为什么不能?

未来的混沌在线,是每个人的主场,这是混沌的未来。

那么,混沌的线下业务未来会如何发展?横轴是创新,纵轴是组织或者组织流。我们希望未来的混沌和大家形成一个创新企业联盟。如果日子不好过,组织需要有突破,要打破公司的边界,公司和公司之间形成一个大的联盟生态体系。想象当中,也许混沌会在每个城市里形成这样的企业联盟,或者每一个行业里都会出现这样的联盟。

为什么要这样?根据彭特兰的理论,创造型组织需要两种交互。第一是组织内的探索流,第二是组织间的探索流。组织间探索流获得创意,组织内探索人实现同步落地。

每家公司都会遇到卡点景:过去公司遇到问题都需要调用自己的人力资源,但是公司自己的人力资源有限。但在企业间联盟中,你遇到的问题会被混沌转化为一个主题,然后邀请其他联盟知晓该领域的专家到你的公司做主题探索流。这样就把企业之间的人才边界打破了。还有比这种方式更有效,更个性化的解决方法吗?

同时,企业和企业之间一定有着共同的问题。大家对于出海,对于增长,都存在发展的困境,都可以进行探索。当我们的脚踩在联盟上,让联盟联动起来的时候,自己的组织自然就会流动起来。

为什么今天的组织范式需要改变?因为当下很多企业靠竞价、降价竞争,互相赚不到钱,在拼命熬自己的体力,往前走。每个人卷不动,躺不下,心又不甘。我想在这个时候,会不会再找出一个Y轴出来。我们利用人和人之间交互的力量,找到组织和组织之间交互的力量,把群体智慧生发出来。希望我们在一起,通过彼此之间心和心的交互,认知和认知的交互,重新生发一个力量。只要你愿意,混沌会陪伴你。

在未来的十年,我们依然相信创新,依然相信创业。我们的确活在一个伟大的国家里,我们也的确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里。让这个时代昂扬向上,我相信这件事永远离不开创业者,永远离不开创新者。

我们永远相信创新,永远相信创业。

世界向前,我们向上。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