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岁月清浅,欢喜常在
风雨飘摇
2025-05-21 11:22:46
晨起,推窗,一缕阳光斜斜地穿过玻璃,落在书桌上那本翻开的诗集上。我伸手去摸那光,暖的,仿佛能握住似的。这光景,便觉得日子清浅,竟不记得昨日之忧了。


记得幼时,母亲常在院中晾晒被褥。我总爱钻进那晒得蓬松的被褥之间,闻着阳光的味道,听母亲哼着不成调的曲子。彼时不懂何为忧愁,只晓得被太阳晒过的棉花,盖在身上格外暖和。如今想来,那大约便是欢喜了——不需缘由,自然而生。

前日去市场,见一老妪卖花。白发稀疏,却偏在鬓边簪一朵鲜红的扶桑。我驻足买了几枝,她找钱时,手指粗糙如树皮,却灵活地数着硬币。"姑娘,这花插在清水里,能开好些日子呢。"她说着,眼角的皱纹里夹着笑意。我忽然觉得,这皱纹里藏着的,不是岁月的刻痕,倒像是时光特意留下的欢喜印记。

午后小憩,常被楼下孩童的嬉闹声惊醒。初时烦厌,久而久之,竟也习惯了。某日透过纱窗望去,见几个小儿追着一只断了线的风筝跑,笑声清脆如铃。风筝最终挂在梧桐树上,他们也不恼,又兴冲冲地去玩别的了。这般轻易抛却失意,重拾欢愉的本事,大抵是上天赐予孩童的礼物。而我们这些大人,反倒将忧愁如影随形地携带着,何其愚也。

书桌上有个青瓷小碗,是旧物。釉色已有些剥落,碗底还有道不明显的裂纹。用它盛清水养绿萝,倒也相宜。每见那绿萝抽出新芽,便觉得这残缺的器皿,因有了生机而不显颓唐。世间万物,原不必完美无缺才值得欢喜。有时恰恰是那些缺陷,让生命显得更加真实可亲。

黄昏散步,路过一家琴行。有位少女在弹奏一支简单的练习曲,指法生涩,时有错音。但她神情专注,浑然不觉门外有人驻足。我想起自己初学写字时,也是这般笨拙而认真。人生许多事,原不必急于求成。能在过程中体味点滴进步之乐,或许比抵达终点时的喜悦更为持久。

归家路上,暮色渐浓。街角卖烤红薯的老伯正要收摊,见我经过,硬是塞了个小红薯给我。"最后一个了,带回家吃吧。"那红薯皮有些焦黑,掰开后却是金黄的瓤,热气腾腾。我捧着它走完余下的路,手心暖暖的,心里也暖暖的。

是夜,伏案写字。墨迹在宣纸上晕开,像极了岁月在生命中缓缓洇染的模样。忽然明白,所谓清浅岁月,不过是学会了在平凡日子里,捡拾那些细碎的欢喜。它们如沙滩上的贝壳,不费心寻找便会被潮水卷走;但若俯身拾起,对着阳光一看,每枚都有独特的光彩。

人生在世,忧愁如影,欢喜如光。影固不可免,而心向光处,则影自淡矣。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