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刘宏道 | 《刘禹锡:引得诗情上碧霄》
半朵文化馆
2024-10-08 16:07:40

吹尽狂沙始到金

对于《唐诗三百首》,国人是人皆能背上几首。而说到唐朝著名诗人,那么非李杜白不可。李杜自不必论,而号称诗王的白居易,作为唐代最丰产的诗人,以其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等脍炙人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就是这样一位文学史上的大牛人,对于同时代诗人刘禹锡赞不绝口。许其笔峰森然,堪称诗豪。唐敬宗宝历二年(公元826年),白居易写下一首《醉赠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引,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累,二十三年折太多。

全诗可以读出白居易对刘禹锡才情的高度赏识之意,对其际遇的叹惋之情。并剖析其正因才名太盛,反而造成命运多舛,仕途跌宕,贬谪生涯长达二十三年。然而,大浪淘沙,只有狂沙淘尽方才显现真金!刘禹锡,在大唐才人中以洒脱豪迈写出了一个挺天立地的人字。

春风引路入京城

刘禹锡,字梦得。相传其母生他之前,曾做过一个梦。梦见其胎儿为大禹所赐。其父乃依梦境为其起名禹锡,字梦得,希望其能建立如大禹治水一样的辉煌业绩。其父刘绪曾任职江南地方小官,对小禹锡从小寄予厚望,因之在家庭教育上非常严格。禹锡也不负父望,精读儒家经典,更善吟诗作文。聪颖的天资,加上后天的勤奋,真是想不出名也难。

唐贞元九年(公元793年),时年22岁的刘禹锡进士及第。怎么形容登科后的喜悦之情?我们试从这首《答张侍御贾喜再登科后,自洛赴上都赠别》中寻找答案:

又被时人写姓名,春风引路入京城。

知君忆得前身事,分付莺花与后生。

俗话说得好:“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我们从诗中可以读出,姓名能让时人皆知晓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欣喜的事啊,诗人以此破题,将入京供职的欣喜进一步承接,把张侍御的殷殷期盼化为诗句,也可视其为对自己登科后的心理写照。网上还搜到一首据说是刘禹锡写下《登科后》:

几曾蹑紫微,便听瑶台变。

金马骅骝迥,玉堂仙子前。

银箫咽霜响,绛袖拂花钿。

旌斾多随步,云鬟共引弦。

千官拥上路,万国望中天。

隔水犹闻鼓,归山不胜泉。

从诗文内容看又似乎与刘禹锡的文风不相适应。

说到进士及第,俗称“登龙门”。我们现在很多人把考入大学也叫“跳龙门”。但是我们想想,全国每年考生近1450万人,录取本科者约400万人,录取率约达27%。而唐代的科考录取名额有限,有资料显示,有唐一代开进士科268次,总计近50万人参加考试,录取者7448人,平均每年录取者约28人,录取率约1.5%。白居易更有诗句可作佐证:“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年少。”当科进士只录取了十七人,可见唐代进士科录取率之低,竞争之激烈。故此,孟郊在高中进士后,奋笔写下了《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令千年后的我们都能读出其志得意满的欣悦。但孟郊时年46岁,而刘禹锡却能在弱冠高中进士,且同年又中博学鸿词科,并得任太子校书,可谓是少年得志。后转入杜佑幕府,深受杜佑赏识。在杜佑入朝为相后,刘禹锡亦迁任监察御史。贞元末年,参与太子侍读王叔文等发起的永贞革新,被任为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参与对国家财政的管理。这段时间里,刘禹锡和柳宗元一道,成为革新集团的核心人物。此次改革主要在于打击官宦势力,革除政治积弊,主张强化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及宦官专权。引起宦官不满。于是宦官俱文珍遂联合守旧大臣及宦官们,胁迫唐顺宗李诵禅位于太子,太子李纯在俱文珍等人扶持下即位后,唐顺宗忧虑而死,永贞革新宣告失败,变法集团人员遭到大清洗,其核心成员王叔文被赐死,王伾病亡,刘禹锡等八人均被贬谪流放,这就是史上著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鹤引诗情向碧霄。

从权力中杻一下子跌落云端,往往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压力。有的人会从此一蹶不振,有的人却始终坚守人生的狂傲。刘禹锡,就是这样的性格,把苦难的生活过成笔下的诗。

公元805年(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到朗州(湖南常德)时,是三十四岁。正值春风得意的时候,却被贬谪外放,对平常人而言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刘禹锡心理却与众不同,不肯向生活低头。《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时写下的。 ‌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对于秋天,自古以来皆以为肃杀之气盛,宋玉《九辩》中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汉武帝刘彻《秋风辞》中云:“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潘岳《秋兴赋》中亦有云:“嗟秋日之可哀兮,谅无愁而不尽。”汉唐以降,悲秋己成为传统文化内涵。而刘禹锡这首绝句打破了文人悲秋的传统风格,赞美了秋天的美好,展现了诗人豪迈自信的精神风貌。豪情万丈,成为刘禹锡人生的本色基调。

元和九年十二月(815年2月),已在外十年的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本以为贬谪生涯己经结束,先向生活开个玩笑,但是,生活却向刘禹锡的人生开了一个玩笑。次年三月(816年),刘禹锡创作了《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玩笑的结果是被人告发,得罪执政武元衡等人,于是刘禹锡被贬谪到更远的播州去当刺史,幸有裴度、柳宗元等人求情,改为连州(今广东连州市)刺史。

长庆元年(821年)冬,刘禹锡被任为夔州(今重庆奉节县)刺史。长庆四年(824年)夏,调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在此诗人写下了千古名篇《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作者被贬和州,和县令故意非难刘禹锡,先后三次要求换住所,一次比一次更破败。落难凤凰不如鸡,刘禹锡深深的理解了这句俗语,但是,具有天生的乐观主义精神的他,非但没有被这小人行径所吓倒,反而立足陋室,畅谈精神生活的富裕。

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传递出作者对于高雅精神生活的不懈追求。铭文共81字,却立意高、内涵深,也让读者从中品读出真正的幸福不在于物质的丰富,而在于内心的充实和满足。

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奉调回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又是一年芳草绿,在油菜花盎然盛开的季节,诗人旧地重游,又炫诗技,一首《再游玄都观》‌直抒胸臆: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再游玄都观》作于唐文宗大和二年(828),此诗可以算是《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的续篇。十四年前,刘禹锡因赋玄都观桃花诗,开罪于权相武元衡,被远窜岭南。十四年后,刘禹锡“复为主客郎中”,再次回到了长安。在这十四年中,皇帝由宪宗、穆宗、敬宗而文宗,换了四个,人事变迁很大,但政治斗争仍在继续。这时,武元衡已死了十四年了。作者写这首诗,再咏玄都,对武元衡等显然是一种嘲笑和鞭挞。从初次被贬到此时,前后共历二十三年。刘禹锡虽被贬斥而始终不得屈服,诗中充分表达了其蔑视权贵且不畏打击的昂扬斗志!

昔日同游有几多

刘禹锡一生,秉性刚直,嫉恶如仇,所谓相识遍天下,知心能几人?看刘禹锡一生科举得中,后与韩愈柳宗元为同僚,因政治见解不同,与韩愈的关系若即若离。而与柳宗元,同登改革大舞台,同入八司马之列,同时遭到贬谪,人生际遇高度契合,从此相知相惜,诗文唱和不断,史上称刘柳,成就了一段文坛知音友谊的典范!

人生交友,无如熟知彼此的难点与痛点,且能以身相替。公元816年,刘禹锡因《戏赠看花诸君子》诗被宪宗知道后大怒,欲将刘禹锡贬到播州,将柳宗元贬到柳州。据韩昌黎先生《柳子厚墓志铭》载:“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

文中说柳宗元想到刘禹锡母亲年事已高,遂上奏,请求自己代替刘禹锡贬去播州。后经裴度一并求情,刘禹锡遂被改贬至连州。

元和十年三月,柳、刘分别被贬为柳州刺史和连州刺史,两人一起离京赴任,至衡阳分别,柳宗元写下《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首先以贬谪十年返回的心情起句,未几即又遭外贬。经过马援南征交址的故道,己看到历史陈迹己近湮灭。诗人告诫朋友,不要再因文招忌,临别赠言,字字凄凉。

刘禹锡当即写下《答重别》: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

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刘之应答回顾诏回又外放,巧用汉代黄霸两任颖川太守及柳下惠三次被黜的典故,暗合自己再贬连州,以自己因文获罪并连累好友而自愧,愁肠百结,末句双解,《有所思》汉诗有题,或许可理解为作者是对自己的劝勉吧。

柳宗元又写下了《重别梦得》: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柳诗回忆了与刘禹锡二十年来相交相知、患难与共的情谊,临别时的愿望是两个人能归田做邻居。

刘禹锡也答了一首《重答柳柳州》:

弱冠同怀长者忧,临岐回想尽悠悠。

耦耕若便遗身老,黄发相看万事休。

年轻时我们都心怀大志,现在想想也是一场空。眼看着分岔路口,回想起漫长的过往,内心无限怅惘。如果以后我们能一起回到乡野,亲手耕种,白发相守,便是老而无憾了。

刘柳两人自同榜高中,丁忧后同在御史台,同时参与永贞革新,同时遭贬谪,相同的人生经历,磨难方见真情,两人的友谊随着时间的推移愈久愈坚。

元和14年(公元819年),柳宗元于柳州病逝,终年47岁。弥留之际,柳宗元将子女托付给了相交一生的挚友刘禹锡,一同寄去的还有他的文稿。半个月后,泊舟衡阳的刘禹锡收到了柳宗元的信,一生要强的他捧信大哭,几乎崩溃。刘禹锡在处理母亲的丧事后立即为柳宗元料理后事,并写下《重至衡阳伤柳仪曹》这首诗吊唁故友,后又作《祭柳员外文》和《重祭柳员外文》悼念他,并费时二十余年整理柳宗元留下的全部遗稿,编纂成流传千古的《唐柳先生集》。柳宗元去世前留下两男两女,最小的儿子柳周七还是遗腹子,后来被刘禹锡收养,视如亲生,一直把他抚养成人。晚年的刘禹锡也时常想起曾经的挚友,他在《岁夜咏怀》中写道:

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

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几多?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春色无情故,幽居亦见过。

此诗写在除夕之夜,诗人追忆自身的失意,嗟叹故旧的凋零,感慨无限。全诗语言平淡朴实,蕴含着作者对宦海浮沉的一腔愁绪,苦念同好凋零的悲愤,对生活的迷茫期待,百感交集,体现出诗人对友人永远的怀念。

桑榆非晚霞满天

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奉调回洛阳。827年,任职于东都尚书省,以后历官集贤殿学士、礼部郎中、苏州、汝州、同州刺史。从开成元年(836年)开始,改任太子宾客、秘书监,分司东都的闲职。会昌元年(841年),加检校礼部尚书衔,因此后世将刘禹锡称为刘宾客、刘尚书。刘禹锡晚年到洛阳,与朋友白居易、裴度等交游赋诗,唱和对吟,留下许多酬唱诗作。

白居易在扬州初遇刘禹锡,即为刘之才情所折服,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拉开二人唱和的序幕。

刘禹锡即回赠一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诗中首联紧承白居易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满含辛酸。颔联借用闻笛赋,写对已逝老友,空有无尽的怀念;以烂柯棋缘写出面对世态变迁,恍若隔世,心中是无限的怅惘和迷茫。颈联推开一步,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虽屡遭贬谪,而新人辈出却令人欣慰,没有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六十四岁的刘禹锡以太子宾客的身份回到洛阳,悄然退出了政治舞台;此时,与他同龄的白居易己留居洛阳三年。两位因诗文建交,又经历了长期的仕途辗转、阅尽了人世沧桑之后,终于相聚在一起,彼此都十分高兴,更是少不了诗歌唱酬。在年近古稀之时,更免不了同病相怜,有时也不免感伤,白居易在写给刘禹锡的《咏老赠梦得》一诗中,便表现出了对衰老的一种消极悲观情绪:“与君俱老也,自问老何如?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情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余。”刘禹锡便写了这首应答诗:《酬乐天咏老见示》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有谁不顾及年老?年华落去又会有谁来怜悯?我自己己感觉到腰带越来越小,是因为身体越来越瘦的缘故;头冠每每戴偏只是因为头发越来越稀,没办法稳定住头冠呀。经历多了就知晓了世故人情,人事代谢也是与流水一样,心态很重要,不要说年老了,一样可以老有所为哟!不服老,不服输的傲骄充溢着古稀之年的禹锡的内心!尾联二句己成为千百年来的励志名言。

文宗大和三年(829),白居易将自己与刘禹锡的唱和诗编成《刘白唱和集》。白居易曾详细描述了俩人诗歌唱和的情况:

“彭城刘梦得,诗豪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由是刘制一篇,先相视草,视竟则兴作,兴作则文成。一二年来,日寻笔砚,同和赠答,不觉滋多。及至大和三年(829)春已前,纸墨所存者,共一百三十八首。其余乘兴扶醉,率然口号者,不在此数。”

诗王评价数语,让刘禹锡千秋万代赢得诗豪美誉。

会昌二年(842年),刘禹锡病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岁,追赠为户部尚书,葬在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一代诗豪终于闭上傲视群雄的眼,却以一篇篇不朽的文章,一首首明快的诗得以永生,让我们于千秋之后,还能聆听到这与世抗争的长啸!

可令千秋景仰的灵魂,值得生死相托的知交,与之诗酒酬唱的同好,人生若此,夫复何求?



作者简介:刘宏道,湖北监利人,供职于汪桥镇政府。中国楹联学会、湖北省楹联学会会员,监利市作家协会会员,第九届半朵中文网专栏作家。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