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笛音传古韵 穿越九千年——“贾湖笛韵九千年”河南民族吹管乐艺术交流展演周侧记
漯河日报
2024-08-26 11:02:41

九千年前,贾湖先民用仙鹤的尺骨制作出精美的骨笛,吹响了华夏初音。8月22日晚,“贾湖笛韵九千年”河南民族吹管乐艺术交流展演周在舞阳县北舞渡镇贾湖村文化广场精彩启幕,悠扬婉转的笛声让人们跨越九千年,与贾湖先民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

当晚,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首席笛箫演奏员贺小帅以骨笛演奏《远古笛韵》拉开精彩演出的序幕。古色古香、雕梁画栋的戏台上,演奏者们轮番登场,表演了古乐合奏《诗经鹿鸣》、唢呐独奏《百鸟朝凤》、古乐合奏《梅花三弄》、笛子独奏《秦川抒怀》等,悦耳的音符、曼妙的旋律让观众们沉浸在吹管乐艺术的魅力之中。

省曲协副主席、河南坠子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陈梅生也来到现场,带来河南坠子《贾湖笛声万古情》。“很高兴回到舞阳为家乡父老表演河南坠子。”陈梅生激动地说。

65岁的杨大爷为了看表演,喊上村里的四位老伙计,骑电动车赶了十几里路来到演出现场。“在视频网络平台上听说今晚有演出,我们早早就赶来了,没想到来了这么多名家大腕儿,演出非常精彩,过瘾!”杨大爷告诉记者。

此次活动由省民族管弦乐学会指导,省笛箫葫芦丝专业委员会,省唢呐艺术委员会,舞阳县委、县政府共同主办,旨在以比赛为媒介,通过展现民族吹管乐的独特魅力,进一步传承弘扬贾湖文化,推动我市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此次活动为期4天,主要比赛曲目分为笛子、箫、唢呐三大类,按年龄分别设儿童组、少年组、成人组,参赛选手来自全省各地,年龄最大的54岁,最小的6岁。为进一步扩大比赛覆盖面,确保比赛公平公正,此次比赛采取线上、线下等多种报名方式,选拔不设门槛,不收任何费用,只要报名就可参加预赛。截至8月22日晚,报名参赛人数达185人。

活动期间,唢呐、笛子预、决赛分别在贾湖村大礼堂(大食堂)、文化广场(古戏台)进行。众多民族吹管乐艺术家和爱好者在这里一展身手,交流切磋,传承弘扬民族吹管乐艺术,为观众带来一场又一场视听盛宴。

8月23日下午,在儿童组笛子预、决赛现场,来自许昌的37号选手乔宇麒演奏了《八月桂花遍地开》《我爱北京天安门》,欢快的笛子独奏犹如春天的鸟鸣,悦耳动听。作为年龄最小的参赛选手之一,乔宇麒说:“这次能来参加比赛我很开心。听老师介绍,九千年前贾湖先民就开始使用七音骨笛。今天,我来到比赛现场,不仅可以向其他选手学习,还可以参观贾湖遗址博物馆,更加深入地了解贾湖文化。”

“这次比赛报名人数众多,充分说明贾湖文化的独特魅力。从现场来看,参赛选手选择的比赛曲目难度较高。这是一场高水平的民族吹管乐艺术交流展演。”此次比赛评委之一,河南艺术职业学院音乐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河南省竹笛葫芦丝学会副会长荣卫表示,此次比赛赛程紧凑、井然有序,他为主办方的周密安排点赞。

“我市十大文旅品牌活动之‘贾湖笛韵九千年’河南民族吹管乐艺术交流展演周活动在贾湖骨笛的出土地举办,不仅展示了舞阳县民族吹管乐的发展成果,还为促进全省民族吹管乐艺术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机会。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更多人了解贾湖骨笛的历史价值,感受民族吹管乐的独特魅力,推动民族吹管乐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光彩。”舞阳县相关负责人表示。

“贾湖骨笛是迄今发现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管乐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七声音阶乐器。”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箫埙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省笛箫葫芦丝专业委员会会长郑志强表示,在骨笛的出土地举办民族吹管乐艺术交流展演活动意义重大。近年来,河南省的民族管乐发展势头良好,特别是笛子演奏,在小学阶段就得到普及推广,学习人员众多。九千年前的骨笛来自河南省舞阳县,作为河南人,更应该把笛子吹好,把民族吹管乐艺术传承好、发展好。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震

编辑 董文媛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