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远疆的呼唤,自豫而来的援疆者们丨援疆系列报道
顶端新闻
2024-09-04 22:29:05

顶端新闻记者 苏梓晴 文/图/视频

自20世纪50年代起,河南人便跨越5000里来到天山脚下祖国边疆参与援建工作。2023年,河南省选派的229名第十一批援疆干部人才肩负着使命而来。

2024年8月27日,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委网信办、河南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主办,十三师新星市党委网信办、哈密市委网信办联合举办的“豫疆共铸一家亲 同心援疆结硕果”网络宣传报道暨公益直播推介农产品活动,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新星市成功举行。

以此为契机,顶端新闻记者走近援疆一线的工作者们,聆听河南援疆的故事。

跨越5000里,是使命也是责任

8月27日14点,第十三师红星医院,刚刚走出手术室的杨木强终于可以喘口气吃上一口热饭了。从早上8点50抵达医院开始做麻醉准备工作,进手术室、麻醉、会诊,一直到下午五点,杨木强需要负责全院的多学科会诊,基本每天需要加班到晚8点才能结束工作。

即便是在周六周日,杨木强也待在宿舍24小时待命,只要有急诊需要抢救的病人来到医院,一个电话他就会出现。

这是杨木强在第十三师红星医院的日常,作为第十一批来到哈密的援疆干部,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跨越5000里,援疆是使命也是责任。

麻醉医师杨木强

2023年5月25日,来自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的十名医生,被各自医院选派到哈密红星医院工作。截至2024年8月,第十一批河南援疆医疗队员参与诊疗21475人,参与抢救危重患者458人,开展新业务33项,其中17项填补了哈密地区的技术空白。

“我从医有24年的时间了,是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麻醉副主任医师,来到这里援疆的时候确实能感受到这里医疗相对落后,尤其是临床经验不足,我们的到来填补了他们的空白。”杨木强说,“我们每个医师都要求带教,我的徒弟是这个刚毕业的医生,看到他的进步我很欣慰,现在已经能够独立完成常规手术麻醉工作了。我能感觉到我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家人也都很支持我。”

哈密市中医医院正骨楼

哈密市中医医院(维吾尔医医院)副院长,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副主任中医师李亚峰同样也是第十一批来到哈密援疆的干部,“当地群众非常喜欢中医,在义诊把脉的时候,语言不通,他们会用肢体语言表达感谢,拽拽我们的衣角,打手势,不停地对我们微笑。这对我们来说也是莫大的鼓励。”李亚峰说。

目前,哈密市中医医院共有19位援疆医师,除了日常的问诊,他们积极推动着中原中医与当地维医(维吾尔医医学)这一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遗产互相融合发展,开设研学基地,并制定培养人才的策略,预计五年内培训1000名基层干部,让中原中医医疗在远疆开花结果。

家乡和远方

17点,红星高级中学,烈日下,军训的新生整齐划一的正步和口号声响彻操场。学校道路两旁的花园里,种满了牡丹,春天开花时花香四溢,浸润校园每一个角落。

红星高级中学

“我是河南开封二十五中的物理老师,执教28年,来援疆有将近一年的时间了。”郭玉告诉顶端新闻记者,“这边的孩子有的来自巴里坤县的山区,或者来自农场,家离学校很遥远,为了帮助这些孩子,学校提供住宿和晚自习。对于他们来说,一辈子很难走出山区,而我们是他们看世界的第一双眼睛。”

谈到援疆,红星高级中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哈密人张燕红了眼眶,作为第一批到河南跟岗培训的教师,2011年3月她来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中学。“远在千里之外,河南的教师对待我们如同家人一般,在教学和生活都给了我们莫大的帮助。现在他们毅然决然的来到这里。这些教师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让我感动,在这里我们不分彼此,我们如同家人一般。”

红星高级中学宣传语

近年来,我省累计投入教育援疆资金5.29亿元,选派各类援疆教育人才1406人,新增校舍面积15.81万平方米,培训受援地教师5000余人次。

除了红星高中,一个个援疆教师扎根在天山脚下,将中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倾囊相授,带给远疆的教师全新的育人方式,也让远疆的孩子,看到了天山之外的世界。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人哈力马告诉顶端新闻记者,早在十几年前,对于新疆人来说,乌鲁木齐就已经遥不可及了。“新疆地域辽阔,很多人一辈子也走不出戈壁和草原,河南对口援疆哈密,将我们的视野打开,我才知道原来四方天地之外祖国还有那么多疆土还未曾踏足。”

如今的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

哈力马说,“尤其在教育方面,有很多交换学习的机会,我的孩子去了河南参加夏令营,行至郑州、洛阳、开封,他特别喜欢那边,回来喋喋不休地跟我讲述。现在我的孩子已经走出新疆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就读,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在哈力马看来,近五年以来,河南给哈密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以前只有土房和牛羊的老家,现在建起小楼和广场,巴里坤县的节日庆典上,甚至很多外国友人来这里参观学习,这是他们几年前想都不敢想的。

“今年暑假,我的研学之旅就是河南,我打卡了中国文字博物馆,那里面讲解了千年的古代历史以及文字的发展与起源,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很开心能够去到遥远的河南。”哈密市第十六中学小学部四年级学生王寅祥说。

哈密市第十六中学小学部四年级学生王寅祥

河南援疆,将世界放大又缩小,展现给边疆的群众,“远方”不再遥不可及,河南人“走进来”带来全新的理念与知识,哈密人“走出去”怀揣着梦想和希望。

扎根至此,奉献一生

2010年3月,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由此启动。河南省对口支援新疆哈密市和兵团第十三师。

然而,自20世纪50年代,援疆的故事便开始书写。红星二场红星军垦博物馆坐落于新疆兵团第十三师新星市,该馆全面展现了红星二场前身部队来到新疆开垦荒地、艰苦奋斗的历程。据该馆馆长初明远介绍,1950年起,河南的支边青年、学生和军人就陆续来到了这里,援建新疆,有些河南人扎根在此,便再也没有离开,为远疆奉献了一生。“比如50年代时,河南最年轻的女兵赵秀勤,为修建红星渠扛起石头,不畏艰苦奋斗在一线。还有许许多多默默无闻的河南支边青年,为新疆发展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红星军垦博物馆

在馆长的联系下,顶端新闻记者得以与年近90岁的赵秀勤简单对话,“我1951年8月份来到了新疆,那年我16岁,已经在这里扎根了70多年,现在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乐市。老家是河南南阳镇平县的,这么长时间只回去过两次,很想念家乡,见到你们很亲切。”赵秀勤面带微笑声音洪亮。

河南女兵赵秀勤

2023年,河南省选派的229名第十一批援疆干部人才肩负着使命而来。从医疗、教育到文旅、科技,援疆项目覆盖多方面,多层次。截至2023年10月,仅“十四五”期间,河南省累计向基层投入援疆资金3.55亿元,建成了一批教育、医疗、文旅等项目。同时积极推动“组团式”援疆,持续选派医疗、教育领域人才,将先进技术和理念带到这里,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专家队伍。

河南援建非遗剧场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委副书记、平顶山市委巡察办副主任马向辉告诉记者,援疆是一项艰巨但有意义的工作。“除了基础设施建设,现在我们积极在文化产业投入,将河南平顶山的宝丰魔术、嵩山少林武术、陶瓷技艺、书法绘画等中原文化带到巴里坤,通过文化交融、民族互鉴、文化浸润等形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新疆各族群众凝聚起来,凝聚到我们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之中。”

古丝绸之路至今,河南与哈密的情谊绵延2000多年,千千万万的援疆故事不断上演,跨越时代。每个参与援疆的人如星光汇聚成银河,流淌在天山脚下,流淌在戈壁和草原,流淌进各民族群众团结一致的心中。至此,远疆不再遥远,星河依旧闪耀。

编辑: 王月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