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美丽四川】拜水都江堰||管恒庆
方志四川_顶端号
2024-10-29 13:32:28

拜水都江堰

管恒庆

都江堰,一座神奇的无坝引水工程。汹涌湍急的岷江水来到这里,被鱼嘴一分为二,分为外江、内江两支江流。李冰就像一个高明的指挥官,把江水制服得规规矩矩,让它该到哪儿就到哪儿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我来都江堰已经第三次了。每一次来的时候,我都被李冰超常的智慧折服,被李冰鬼斧神工的魔力震撼,被李冰改造自然的精神感染。折服、震撼、感染,化成了无数个期盼,期盼无数个都江堰带来全国的风调雨顺,水土滋润。

都江堰(图源:“青城山都江堰”公众号)

站在巨人的肩上

几千年来,古蜀先民与水患进行了不屈不挠的长期抗争,多少治水英雄虽已湮没无闻,但三次大的治水伟业却永载史册。

《尚书·禹贡》记载:“岷山导江,东别为沱”。说的是大禹治水的功绩,是从岷江开挖一条向东流入川西平原的河道,用来引水。蜀国杜宇王朝之相鳖灵(开明)“决玉垒以除水害”,进一步指出从玉垒山挖开一条河道,来引水并控制洪水,让岷江的水患得到治理。蜀郡守李冰于公元前256年,建成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治水结晶,是由“大禹开其端,开明继其业,李冰总其成,历代遵其制”而树立起来的一座丰碑。

都江堰市城区的李冰父子像(新华社资料图,图源:华西都市报)

大禹和开明虽然治水有功,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蜀地的水患。李冰在此基础上开创水利工程大业,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付出了超过常人多少倍的艰辛,有时候乘舟在波涛滚滚的岷江中视察水情,有时候在悬崖峭壁上勘察地形,有时候行走在崎岖山路上绘制图纸,有时候要经过猛兽出没的区域,还有生命危险……凭借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李冰终于不辱使命,向昭襄王交上一份厚重的答卷。

在科学上面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以光辉的顶点(马克思)。不必说我们有些地方父母官,为了政绩急功近利,毕其功于一役,大拆大建,破坏环境,就连学术界也不择手段。2017年中央电视台曝光的北京某著名医院的几位医生,为了评正高职称,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造假论文可见一斑。马克思指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的发挥作用存在下去……

邓小平参观都江堰,留下了“造福万代”的题词,言简意赅,鞭辟入里。

1980年7月,邓小平视察都江堰时,在二王庙留下巨幅手书:造福万代(图源:又见都江堰)

天人合一的水利圭臬

古代蜀地非涝即旱,有“泽国”“赤盆”之称。秦国吞并蜀国后,为了将蜀地建成其重要基地,决定彻底治理岷江水患,同时派遣精通治水的李冰取代政治家张若任蜀郡守。

秦灭巴蜀之战路线图(图源:百度百科)

李冰建成的都江堰,是一个无坝引水大型水利工程,由渠首引水的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枢纽工程和庞大的渠系工程组成。三大主体工程的组成,充分利用周围的地形环境,以及岷江河床弯道环流的水流规律,布局合理,巧妙配合,协调运行,很好地解决了引水灌田、分洪减灾的矛盾。

当我们站在都江堰渠首,看这一举世无双的工程也很简单,就几条堤埂,它就靠卵石竹笼、杩槎驯服了奔腾狂野的岷江二千多年,似乎让人匪夷所思,但当你仔细研究了都江堰“乘势利导、因事制宜”的制堰方针后,你就会明白李冰是如何“四两拨千斤”的。看起来简单的都江堰那才是真正宏伟的工程,这就是“大道至简”的哲理。治水六字诀:深淘滩,低作堰;以及八字格言:遇湾截角,逢正抽心,这些治水经验,即使在今天,仍然被世界水利奉为圭臬。这些治水方略和道家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一脉相承。

都江堰渠首三大工程(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 供图,图源:水利史研究)

后人总结的治水三字经最后两句是“遵旧制,毋擅变”。“低作堰”,指飞沙堰的堤埂不能作得太高,要与对岸的标准台等高,约高出河床2米。堰筑高了不利于飞沙泄洪,还会造成下游的灾害。据说,某年岁修时,为适当加大一些灌区用水,堤高增加了10米,结果洪水期下游河道多处发生漫溢。当然,堰低了灌区的水又不够用。这个铁定的准则,千秋镜鉴。

深淘滩,低作堰。这是李冰治水的科学结晶。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

都江堰岁修原则“深淘滩,低作堰”(图片来源:又见都江堰)

使用杩槎、竹笼、干砌卵石、木桩、羊圈等传统工程技术,这是都江堰治水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这些技术以就地取材,技术简单,施工方便,投资节省而沿用两千多年,至今防洪抢险仍然广泛采用。

联合国遗产委员会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评价为:它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色的宏大水利工程。两千两百多年来,长盛不衰,永续利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多年想办而未办的大事。过去那种书记调动、河工重弄的做法,那种贪大求洋、劳命伤财的工程,那种开山种地、围湖造田的蠢事,那种领导意志、违反科学的设计,那种破坏环境、殃及后代的行径,一去不复返了。尊重科学,敬畏自然,走科学发展之路,走绿色发展之路,已经形成全党全社会的共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有了三峡大坝这样的大国重器,有了天眼仰望星空,有了海礁造岛的神奇速度,但都江堰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博大精深设计理念,长盛不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仍然值得我们借鉴。“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能否让“天人合一”的都江堰理念走向世界,就像袁隆平的水稻高产技术,不仅保证了国家的粮食安全,还能惠及亚非拉许多国家的人民,值得我们深思。

人民心中的丰碑

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拜天拜地,拜神拜佛,至于拜水都江堰,实际上是祭拜李冰。李冰父子介于人神之间,蜀人对他俩顶礼膜拜,修建了二王庙,于是就形成了都江堰清明放水节,祭祀蜀郡太守李冰。

都江堰二王庙(曾岷 摄,图源:四川文旅厅)

秦昭襄王在李冰就任蜀郡守前,问他如何治理水患,管理好蜀地人民?李冰回答说,我一心一意为民除害,一切从他们的利益出发。昭襄王说如能如此,朕就放心了。李冰除了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外,他还在蜀地修建了不少水利设施和航运工程,最后因积劳成疾,累死在治理什邡洛水石亭江治水工地上,真真正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官本位根深蒂固,人们一直把能否做官做多大官作为人生价值取向。有的人穷其一生就是为了做官获取利益。李冰,官至蜀郡太守,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省部级正职官员。当他身披蓑衣,头戴斗笠,冒着滂沱大雨,察看水情时,这时候的他,官乎?民乎?当他在水利工地上抡起大锤,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这时候的他,官乎?民乎?李冰一心想着为民谋福祉,人民自然永远不会忘了他。有的人为了不朽,把名字刻在石头上,只可惜随着时间的推移,石头也会风化成灰。

后人为李冰的记载寥寥数语,他的模样是一尊石人雕像。是汉代水官把他放在岷江中镇水测量,直到1974年从外江河床中发掘出来。石像现安放在伏龙观供人瞻仰。伏龙观正门上方的匾额有“功追神禹”四个大字;大门两侧对联内容为:两千年好事,车同轨,书同文,天府百流同灌;数万顷良田,水有源,禾有本,中华一大有州。所有这些,就是对李冰最好的纪念。

李冰石像及铭文(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 供图,图源:水利史研究)

因为有了都江堰,无须多少记载,李冰自然成了人民心中的丰碑。

岷江滔滔,岷山峨峨。圣山圣水,钟灵毓秀。伟哉,母亲河岷江;壮哉,神奇的都江堰。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管恒庆 (网名管管,副高职称,教育工作者;网络作家,近年发表散文、诗歌50余万字。著有《随感集》《美迪集》《故乡情缘》等)

配图:方志四川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