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明形态创新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4-08-27 09:50: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不断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同时也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生成和发展,并规范和引领着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发展逻辑、中华民族复兴逻辑和人类文明创新逻辑的有机统一,实现了文明形态的创新,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华文明形态的独特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由原住民在原住地从原生文明中发展起来的生生不息的文明形态,其蕴含的思想文化曾受到马可·波罗、利玛窦、伏尔泰等人的极力赞美。

近代以来,西方文明形态的冲击使中国被卷入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瓜分。中华文明形态开始蒙尘,遭遇了空前绝后的文明形态危机。中国人痛定思痛,彻底批判传统文明形态,试图通过器物、制度和思想文化层面的变革来追赶西方,实现现代化的文明形态之路。然而,现代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局限决定了走“西化”道路必然失败。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华文明形态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了文明形态的交融和创新,重新迸发出强大的精神伟力,中国人民的精神由被动转为主动。

首先,中华文明形态是一种具有包容性、始终保持开放姿态的学习型文明。从中华传统文明的发展历程来看,它并不排斥异质文明形态,而是通过自身所蕴含的日新月异、吐故纳新、刚健有为、和而不同等优秀品质,不断吸取新的文明元素,尽管经历了重重磨难,但依然能够涅槃重生。这是中华文明保持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体现了中华文明的主体性,为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激发中华文明形态提供了前提。

其次,中华文明形态与马克思主义通过融合创新在中国大地开出文明之花并非偶然。从根本上说,二者的文明价值观念是相通的。中华文明形态所内含的以民为本、天下大同、美美与共等文明理想体现了朴素而浓厚的社会主义价值理念,这是中华文明形态能够接纳和吸收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念的思想基础。中华文明形态以马克思主义来再造自身,完成自我革命和自我新生,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马克思主义通过中华文明形态来赋予自身特色,实现与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

最后,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科学地对待中华文明形态的方法论。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来看,共产党人既避免了文化激进主义、文化虚无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又反对教条主义式的外在反思,而是始终强调在尊重和了解中华文明历史遗产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活动和当代中国人的需求,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进行批判性兼收并蓄,古为今用。中华文明形态通过换羽新生,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明形态表现自身,开启了一种未来型的文明形态。

文明形态创新实践的过程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明形态创新不忘本根,勇于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成功实现了对资本型文明形态的扬弃。

首先,文明形态创新以人民为中心而非以资本为中心,彰显了文明形态的道德性。文明形态的核心是价值观。西方资本型文明形态以资本逻辑为主导,其价值追求是实现资本增值的最大化。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明形态创新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道德立场,强调人民是文明的创造者,牢固确立了人民主体地位的思想;以人的全面发展为道德至善目标,强调每个人成为能动的、全面的、文化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单向度的、物化的人。

其次,文明形态创新是全面协调而非片面失衡的,彰显了文明形态的系统性。全面协调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是文明形态内在品质的表达。人类社会是一个由复杂系统组成的有机体,其良好运行需要全面协调的整体性。从“两个文明一起抓”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四个文明”协调发展,再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这一过程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形态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文明形态创新实践的过程。

最后,文明形态创新是以和平方式而非以霸权方式进行,彰显了文明形态的和平性。文明形态创新的路径与文化传统、特定历史阶段以及外部环境、国际格局相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明形态创新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反对强权主义和霸权主义,反对“国强必霸”的逻辑,主要依靠自身力量以和平方式进行,同时促进全球不同文明的交往。

和而不同的文明精神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明形态坚持和而不同的文明精神,强调不同文明的相互交流、互鉴、融合,超越了西方文明形态。

首先,尊重文明形态多样性。不同文明形态之间是平等的,无法被人为划分为高低优劣。文明形态的共存只有秉持和而不同的精神,坚持相互尊重、彼此借鉴、和谐共存,才能促进世界的多姿多彩、繁荣兴盛。与此不同,西方文明形态提倡文明等级论,将文明形态划分为不同等级,对其他文明充满傲慢、无知和偏见,并预设某种文明形态处于发展的顶点,企图通过强制性手段解决文明形态差异,这对人类文明形态的发展和创新造成了严重灾难。

其次,倡导文明形态的包容性。包容精神是消除文明形态冲突、实现文明形态和谐的关键。推动文明形态间相互理解和包容,需要发现其他文明的优点来启迪自己的思维。这要求各种文明形态突破单一性、狭隘性和排他性,彼此怀有包容、好奇和谦逊之心,站在他国文明形态的立场上换位思考,对他国文明形态抱有同情式理解,深入了解各种文明形态的独特之处,尊重彼此的文明创新之路,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随意贬低、贬损、攻击或抹黑其他文明形态。

最后,推动文明形态交流互鉴。交流互鉴是文明形态发展和创新的本质要求。从文明传播、发展和创新的重要规律来看,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明形态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必须加强与其他文明形态的交流与互动,学习借鉴其他文明形态。可以说,任何文明形态的创新发展既需要推动自身文明的薪火相传,也需要不断吸纳时代精华,激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明形态创新,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华文明形态的面貌和命运,也深刻影响了全世界,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贡献了智慧,超越了“文明冲突论”“文明霸权论”和“西方中心论”,推动了人类不同文明形态的理解包容、交流互鉴和融合创新。这一文明形态创新必将在深化改革的伟大征途中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美好生活思想的伦理审视及其时代观照”(23BKS014)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政府数字传播与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湖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 韩卓吾报纸 齐泽垚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