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李传金为您分享的第788篇文章,本文共1410字,阅读约需4分钟
11月1日,一年一度的河南企业100强名单在平顶山发布。
从榜单数据看,2024河南企业100强营收规模相当于2023年全省GDP总额59132.39亿元的43.99%,足见100家企业成为河南经济的脊梁,让人欣喜。
可是,2024河南企业100强投入的研发费用总额为454.23亿元,平均研发强度仅为1.90%,与2023年全国、全省研发投入强度2.64%、2.05%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又让人深感隐忧。
如果评估这张榜单向市场传递的讯息,至少笔者难以看到惊喜,尤其在支撑河南经济转型上,透过这张榜单,焕发企业家精神风采的面孔太少了。
在河南高举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式转型中,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当把研发创新作为企业竞争力的第一要素来抓。
可是,当市场看到河南100强企业的研发强度仅为1.9%之时,就会明白河南经济为何规模大、竞争力弱的成因了。
这与河南100强的企业的产权属性与产业结构有着密切关系。笔者细细观察,从产权属性看,有60家左右的国有企业隶属于央企、省企与市企;从产业分布结构看,央企以建筑服务、石油化工、制造业为主,省企以能源开采、金属冶炼、交通运输业为主,可谓河南经济的脊梁。
在40家左右的上榜民营企业中,分布在食品业、服务业、制造业之中,除了洛阳钼业、牧原实业之外,资产规模整体排名靠后。相对来说,民企分布在充分竞争的红海市场之中。而国企整体看行业准入门槛较高,甚至处于垄断行业。
客观上讲,国有企业作为经济的主力军当是创新的排头兵。事实是,国有企业因资产与资源的排它性,又缺少市场激励,恰恰缺少创新(即使竞争性生存,也因创新风险大而不愿、不敢投入,至多做一些微创新)。这是河南上榜企业研发强度低的原因之一。
而民企天然的在市场中打拼生存,不创新,就破产,市场倒逼企业必须走创新求生之路(即便政府不号召,他们也自觉地走创新之路)。牧原实业董事长秦英林在公开场合谈起企业创新就提出一个观点:“创新是企业生存的必备项,而不是加分项。”他的意思是,创新是企业生存的内涵素质之一,决不因一时所需而刻意强调。牧原实业能够成就全球生猪养殖规模第一的企业,正是长期坚持创新投入的结果。
今天,河南民企因创新获得市场竞争优势而上榜,我们应该送给他们以热烈的掌声。因为这掌声里饱含着对他们绽放企业家精神的褒扬。
可以说,民企拥有的企业家精神,才是河南经济持续增长的真正原动力。
写稿之时,河南省发改委发布消息称,河南已设立了民营经济综合发展处与民营经济协调服务处,统筹推进全省民营经济工作。可见,政府也看到了保护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
在笔者看来,河南经济转型从表面看是新旧产业转轨,实质看当是受抑制的企业家精神重新焕发活力。
对于河南经济来说,发掘企业家精神,弘扬企业家精神,保护企业家精神,当是政府第一位服务工作,甚至不必出台这么多产业政策,因为企业家的敏锐嗅觉远比政府更早地看到新兴产业的机会。看一看国内哪一个新兴产业的崛起不是企业家精神释放的结晶。
因此,笔者希望榜单里能够看到更多的民企的身影,能够欣赏到更多的企业家精神的绽放,这是河南经济之幸,也是民生之幸。
比如欣喜的是,在2024河南企业100强榜单中,不仅看到了民企洛阳钼业、牧原实业成为河南千亿级企业俱乐部成员,还看到了大咖国际等民企新贵,更可喜的是看到金龙铜管的重新上榜。、
明年,我们期待更多的民企上榜。
本公众号发布内容均属原创,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注明微信公众号:政经视点。投稿及商务合作请留言微信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