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传承孝道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
锦绣山河苏一水
2024-09-24 15:45:23

   《孝经》中阐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既是历史的传承,也是新时代发展的基本要求。
一、孝文化的起源
    孝的概念在中国文化中渊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在殷商时期,孝的观念已经开始形成,体现在父母的慈爱和尊敬上。“孝”字结构,上为“老”字,下为“子”字。“孝”字的最基本寓意是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在上面为孩子遮风挡雨;孩子长大了,父母老了,孩子在下面背着父母,这就是“孝”。“孝”字在甲骨文中,似树的形状,隐含着追根,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忘本。
二、孝文化的发展
    随着历史的发展,孝的内涵逐渐丰富,不仅仅局限于家庭范围内,而是扩展到对祖先的尊敬和祭祀。孔子进一步将孝与敬、养、礼结合起来,形成了孝道的伦理构建,使孝从家庭扩展到社会,成为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的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为孝道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现代的孝道强调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供养,更包括精神上的陪伴和关怀,以及通过马克思主义指导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创新,为孝道文化注入新的内涵。
三、新时代孝文化面临的问题
1.人口老龄化
    民政部官方网站最新发布的2023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揭示了我国人口结构:截至2023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万人,接近3亿人。随着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践行孝道文化,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既是家事,也是国事。
2.社会压力加大,导致道德观念弱化
    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追求个性解放,利益化和功利化的价值观以及我国教育模式的不完善,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开始减弱了,家庭养老观念开始淡漠;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社会压力过大,导致年轻人奉养老人的无力感。所以,孝道文化的传承需要被重新唤醒。
四、如何践行孝道文化,构建和谐社会
1.从娃娃抓起
    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孩子爱老敬老的意识。把孝文化写入学校思政课。把《孝经》、《大学》《中庸》等儒家经能作为国学课程广泛学习。
2.减轻年轻人的负担
    年轻人房贷、车贷压力过大,导致一些疾病年轻化。癌症年轻化,30-40岁人群,癌症率11.5%, 40-44岁,癌症率6.5%;猝死年轻化,30-50岁夜间熬夜猝死率是5%-10%。年轻人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也将导致无人养老。毕竟践行孝道,解决养老问题的主力军仍然是年轻人,要让年轻人有余力养老。
3.政府的支持和帮助
    落实老年人的退休保障机制,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能妥善处理。农村老人大多数无养老金,60-70岁以上失去劳动力的老人们,能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开支。在满足老年人生活保障的基础上,逐步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4.企业改善年轻人的工作条件和环境
    养老问题的妥善解决需要靠多方的支援,也呼吁一些有实力的企事业单位,能给在岗就业的年轻人松绑,如:工作时长不超过8小时,工厂倒班合理化、规律化,制定有利于年轻人身心健康的工作模式,而不是随班转班、机械化、唯利是图;能给予年轻人更多的人文关怀,让年轻人更有余力照顾老人;能把员工的父母当成自己的父母,既有利于社会发展,也有利于企业发展。
    后汉书所载:“夫孝者,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只有让老人生活幸福了,家庭才会美满,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也能为自己构建一个和谐幸福的社会环境。
    最后,惟愿夕阳正红,也祝中华长红!

该文章2024年9月24日曾发布在苏小雨的公众号、小红书、头条 
#孝贤杯#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