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中国蓝莓的命运齿轮,被这家研究所拨动了
奔流财经社
2024-10-17 18:31:30

蓝莓,酸中带甜的一种水果,现在我们已经对它很熟悉了。国内蓝莓市场的主流,前几年是东北蓝莓,这两年是云南蓝莓。

还有一个冷知识:国内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蓝莓产区,其实是贵州。

但无论是这云南蓝莓,还是贵州蓝莓,追根溯源,品种引进和技术支撑却都与一家单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可以说在中国蓝莓种植业迅速壮大的版图背后,尤其是长江以南的几乎所有蓝莓产业,溯源的终点几乎都指向它。

相较于其在国产蓝莓产业中做出的突出贡献,它隐身在南京林立的高校院所之中,似乎是一个相当低调的存在。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个为中国人的餐桌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宝藏研究所。

01.一场引进蓝莓的“蝴蝶效应”

国产蓝莓日渐崛起、品牌深入人心的风暴背后,一直有一个“蝴蝶效应”的原点。

早在1986年,作为我国南方开展蓝莓研究最早的团队,时任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的贺善安率人从北美等地引入了兔眼蓝莓和南方高丛蓝莓。

这批种苗,就种在南京市溧水区白马镇石头寨村的三亩地里。

对于江苏而言,这直接影响了蓝莓种植群落的形成——形成苏南以溧水白马、苏北以连云港赣榆为中心的种植群落。

而对于中国的蓝莓版图而言,更大的国产蓝莓布局即将开始。

尤其是长江以南,可以说每一个蓝莓园的第一株蓝莓,都是由植物所保存的蓝莓种源扩繁出来的。

在南京引种后,研究所又经十多年选育,选育出了适合我国长江流域和西南地区优先推广品种5个,并陆续在江苏、浙江、江西、湖北,云南、贵州、重庆等省市种植,推广面积达15万余亩。

2004年更走上规模化发展之路,将蓝莓引种至云南,才有了云南产区如今成为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有重要影响力的鲜食蓝莓产区的定位转变。

作为亲历者,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所果树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曾其龙至今仍对当年第一次前往云南的历程记忆犹新。

“2017年当时我从南京飞到昆明,从昆明机场乘坐大巴到蒙自。到公交站台之后,又乘了三个半小时的大巴到达县城。到达县城之后,他们开车接我去蒙自旁边的建水县。仅仅去一趟,路上就花费了整整12个小时。”

蓝莓种植推广的艰辛,从艰难的路途已经有了预见。在云南当地联合开发新产品时,不断有问题涌现出来,早期最典型的问题之一就是“烧叶”。看着种出来的蓝莓植株叶片如同被灼伤一样,从边缘开始干枯且一直掉落,农民急,他们这群研究人员心里更急。

其实当地老百姓一开始并不完全信任这群从研究所出来的“搞理论的人”,但研究所的技术人员非常主动,不仅每隔一段时间就打电话询问情况,还一年几次自费去现场查看,特别是伴随着他们的技术指导,蓝莓的试验种植逐渐出成效了,有了实打实的蓝莓果实结在眼前,曾其龙很快感受到,当地老百姓信任的门槛已经跨过去了。

此后研究所和云南当地的合作就正式开始了,伴随着每一年的种植成功与不断增长的经济效益,这样的合作规模越来越大,从第一年的十万元经费一下跃升到第二年的两百多万。

而另一个成为国内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蓝莓产区——贵州,那里则是另外一个故事。

要说贵州蓝莓,在黔东南的大山深处,一个产区是绕不开的:麻江

麻江县是贵州蓝莓的核心产区,也是全国最大的蓝莓种植基地。而麻江能够拥有如此规模的蓝莓产业集群,那就不得不提及20多年前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教授贺善安带来的那棵蓝莓种苗。

上世纪末,麻江县在黔东南州大力发展果品产业的背景下,成立了果品办公室。1999年底,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贺善安教授来到麻江县,在考察这里的气候、土壤、环境等自然气候条件后选定麻江作为蓝莓全国区域性引种试验地,当即选定10亩试验田,引入6个品种1000株种苗开展蓝莓引种试验,随后建立占地100亩的国内第一个蓝莓科技示范园。

值得一提的是,麻江县同时还是南京农业大学的对口扶贫县。

这个中国最大的蓝莓种植基地,不仅种源来自南京,在后续的产业发展中,南京这片科教高地输出的能量也在持续为当地的蓝莓产业供给养分,其中南京农业大学还参与编制了麻江县蓝莓产业发展规划。到2024年,麻江县蓝莓产量预计3.8万吨,产值8.5亿元,带动3.6万人参与蓝莓产业发展,实现人均年增收1.2万元。

“最初的推广确实很难,需要打消大家对前景、销售和种植技术的疑虑,很多时候我们会做无偿甚至贴钱的事情。”曾其龙说,每次到一个偏远的山区做推广,基本上都会经历这样的艰难。

▲研究所的技术人员在贫困山区做蓝莓种植推广与技术指导

而现在,每到蓝莓的成熟季节,研究所的办公室里也会变得热闹起来。手机不断收到从云南、贵州等地发来的报喜短信,告诉曾博士今年的产量又迎来了新的突破……

曾其龙告诉我们,截至目前,他从云南产地听到的最好消息,他所指导的部分基地最高亩产已经达4吨。而目前整个云南产区的平均产量是1吨左右。

每当这种时候,也是研究所的技术人员们成就感最强的时候。

02.中国的蓝莓“第一”研究所

曾其龙告诉奔流财经,目前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基本涵盖了长江以南所有区域的蓝莓产业技术支持。

伴随着研究所的故事徐徐展开,我们越来越清晰地看到:

这一家低调的研究所,成为中国蓝莓历史上贡献最为突出的研究所之一,远不止体现在开创了我国南方蓝莓产业发展的先河上,他们自主探索、研发出的一整套蓝莓种植技术国产化体系,更是为国产蓝莓行业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蓝莓是一种值钱却脆弱的作物。虽然种苗来自国外,但是引进来之后如何在本土环境中上生长,绝非易事。以前,这些技术掌握在怡颗莓等国外巨头的手里,现在伴随着研究所的国产种植技术体系的成功培育,国产蓝莓也正在发生惊人的改变,最直观的体现就是:

调控了果期、提高了产量、改善了品质。

看产量——

目前行业内所有品种的最高产量标杆,都是由这个研究所打造出来的。

如前文所述,在无土基质栽培方面,云南目前整个产区的平均产量是1吨左右。而与研究所达成深度合作的基地目前产量最高已经可以到4吨一亩。

看果期——

从今年开始,十月份在江浙一带已经能吃上本地产的蓝莓了。

在过去这是不可能的,而如今在苏州东山岛,不可能正在变成可能,背后正是蓝莓技术的突飞猛进。

“过去,许多技术尚未完全突破,蓝莓经常会在雨季上市,对品质的影响较大。现在我们可以通过果期调控,在国庆和中秋节前后上市,这段时间基本上是秋高气爽,果实的品质质量也会有显著提升。”曾博士指出,在研究所的技术加持下,目前国产蓝莓已经可以做到一年结两次果实,实现一年双季,这也大大延长了国产蓝莓的在市时间。

看设备——

在无锡安利(中国)植物研发中心,浆果表型自动采集机器人正在取代人工运作,运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内置的热敏仪成像系统,每天定时采集植株的生长表型照片,通过后台计算机分析模型能够及时提取相关表型参数。

这样一套自主设计研发机制的诞生,正是来自于植物所和企业共同组建的团队。

据悉,双方还合作搭建了设施蓝莓智能化栽培系统,可以根据蓝莓各生长阶段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不同的环境条件,对水肥配方进行智能化配比及自动调整灌溉策略,实现精准灌溉,在节省人工和肥料使用量的同时,提升蓝莓的品质和产量。

目前,该团队正在联合国内知名高校研究伙伴一起合作开发“植物穿戴设备”,该设备能够通过原位无损(微损)方式监测蓝莓果实内部实时的营养以及生长相关激素的水平状态,加速蓝莓的新品种选育过程。

这些,还只是我们看到的一部分。

曾其龙介绍,目前研究所的技术辐射范围几乎涵盖了国内蓝莓行业的所有头部企业。在安利集团之外,江苏沃田(全国唯一一家蓝莓全产业链运营公司,也是蓝莓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诺普信以及湖北新洋丰等上市企业的蓝莓育种、种植等背后的技术支撑也都是他们研究所。

近年来,这个扎根南京的研究所就是围绕蓝莓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以南京为原点,通过技术输出,以惊人的力量影响着国产蓝莓的走势。

03.国产蓝莓的局限与未来

振奋之余,国产蓝莓面临的的挑战仍在继续。

最严峻的一个挑战是:

对于大型企业而言,目前国外的种源是“降维打击式”的,中国虽然已经育成一些蓝莓品种,但适合商业化种植的新品种还不多。

以江苏为例,主栽蓝莓品种几乎全部来自国外。

这是一块实打实的“短板”。

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内的企业为了获得最好的种源,很多时候都只能非常被动地和国外企业合作。

“短板”了这么多年,背后的原因何在?

除了育种技术的难,曾博士也向我们透露,即便已经培育了还不错的种源,企业也很难下定决心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来测试选育品种,对多数企业来说,即便知道这可能带来更大的效益,也还是更趋向于按部就班地应用已经被市场检验过的国外种源,这是一个更保险的决策。

不过,近几年国内也开始提倡种业振兴计划,让曾博士看到了更多的希望。在这样的综合背景下,研究所也在与企业联合育种,构建蓝莓种质创制与利用研发平台

这个过程中,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同时也是技术服务人员,他们去田间寻找问题,再解决问题,最后上升到理论层面。这样接地气的科研人员更容易赢得种植户的信任,让产学研真正融合在一起。

尽管在国产蓝莓鲜果的商业化育种上还有较大挑战,在加工类蓝莓方面,国内以植物研究所为首的国产育种已经有了突破性的好消息。

在绍兴诸暨诞生的中国第一个自主研发培育的蓝莓品种——蓝美1号,就是该研究所与蓝美股份的合作成果。在研究所的技术支撑下,蓝美股份花费几年时间从世界各地收集了160多个蓝莓品种,在此基础上通过杂交、大田选育,最后培育出了“蓝美1号”,这也是目前唯一的自主培育、研发的“国家良种”。虽然还只是加工类蓝莓的突破,背后是中国在蓝莓产业自主创新意识的体现。

从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出来,还听到一个意外的消息:

2028年的(越橘属)蓝莓国际学术大会将在南京举办,这个蓝莓业界内的重磅大会第一次来到亚洲,首站就定在南京。

▲江苏省中科院植物所成功获得下一届(越橘属)蓝莓国际学术大会举办权,这也是大会首次进入中国。

一方面,这是中国蓝莓正在逐渐被世界看见。

国产蓝莓这几年热度的崛起,是有目共睹的。但从曾博士的体会来说,这样的热度还远没有到最高点,他透露:目前国内很多头部企业预估现有产量至少需要再翻3倍或者4倍,产能才可以达到市场预期。

另一方面,从举办地南京来看,作为蓝莓产业的科技“心脏”,南京身上的“软”影响力又一次得到了印证。

曾博士透露,他们团队中来自南京高校的技术人员含量比例极高;

植物研究所在无锡安利(中国)植物研发中心的应用落地中,背后还有东南大学的科研力量提供支援;

还有同样位于南京的江苏省农科院加工所,研究所与其携手,在全国层面上对蓝莓品种的花青素含量进行调研,帮助企业更好做出决策……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想,这既是一个研究所将蓝莓种源与种植技术引导向我国南方、改变我国蓝莓产业整体格局的故事,也是一个南京科教力量如何润物于无声、借助科技赋能中国农业创新与发展的故事。

其他参考材料:

[1] 洪叶、吴琼:《一颗蓝莓,这样脱颖而出》,江苏1号

[2] 荔枝新闻:《一颗蓝莓、一片菜地,这个贵州县城成为东部“菜篮子”》

近期热门文章推荐

关注后

回复关键词阅读

南京,”体制之城“标签粘不住了(关键词:体制之城)

一束光的三原色:无锡滨湖全域国资国企改革观察(关键词:滨湖国资)

五年异军突起,县城隐秘小生意年入30亿(关键词:县城小生意)

无锡一个区,一年机器人产值50个亿(关键词:机器人)

常州又诞生一个文旅传奇:政府投资一个亿,本地民企跟着投下35亿(关键词:文旅传奇)

浙江非网红小县城,正在闷声发大财(关键词:闷声发大财)

南京溧水,一个隐藏的草莓市场霸主(关键词:溧水草莓)如果不是苏州这个园区,中国自动驾驶第一股可能要晚来两年(关键词:苏州园区)

陆家嘴大瓜的背后,真是苏州的错吗?(关键词:陆家嘴大瓜)

华东最大的家具城,奔向下一个三十年(关键词:华东家具城)

中国精酿啤酒之都,为什么无锡敢喊出这个口号(关键词:精酿啤酒)

张家港最强镇,正把压力给到昆山 (关键词:张家港)

扬名立万,梅村二胡一年卖出5万把背后的秘密(关键词:梅村二胡)

江苏老百姓,为什么忘不了娄书记(关键词:娄书记)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