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请你想象一个场景:
在公司里,同事来找你请教问题,你细心教过一遍之后,他似懂非懂地走了,
过后,他完全没有按照你说的方法推进,到老板问责的时候,他还无辜地推脱责任,说都是你教他这样做的;
晚上回到家,讨厌的邻居又把垃圾和外卖盒子扔到了你的门口,你气冲冲地上门理论,对方也气势汹汹,扬言以后要继续扔,简直是把你家当成了垃圾场;
好不容易休息一会,你打开手机,准备刷刷视频,却发现你昨天发的一条自拍被人评论,说:“p的好假,现实里不知道丑成什么样子。”
就像网友所说:“当社会整体混沌时,多数人随波逐流,主动地迎合或消极地被挟持,一时间泥沙俱下。”
负面情绪无处不在,面对人生之中随时有可能出现的矛盾与冲突,你会如何解决呢?
是直接与人翻脸,大吵一架发泄心中郁气?还是暗自记仇,准备随时报复回来?
其实,最有水平的处理方式是“圣多纳释放法”。
“厌恶”的来源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个体会排除周遭一切对其有威胁的事物,这其实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用以掌握周围环境的安全性,避免意外的发生。
这其实不仅仅是指侵犯了我们个人利益的情况,同时也指那些与我们三观不合,或者道德观点有分歧的人。
但另一种情况是,相似的人也会有所排斥。
社会心理学家利昂·费斯廷格的社会比较理论认为,当个体在缺乏客观尺度和自我认知和情况下,会选择与他人进行比较来获得自我评价。
当发现有人和自己相似时,这种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被打破了,个体产生了失衡的感觉,且竞争压力变大,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厌恶情绪。
如果相似的地方是个体不愿意承认的缺点,则可以用投射理论进行解释。
个体虽然厌恶自己身上的这些特质,但将它们压抑在内心之中不会表现出来,
而一旦出现了类似特质的人,个体就会产生厌恶情绪,以此来表明自己并没有那些特质。
例如:自私自利的人表现得很无私公正,看到和自己同样自私的人,就会很排斥ta。
堆积起的情绪像一座大山
我们知道有一种行为叫做“翻旧账”,不管是自己内心回味,还是向他人抱怨,重拾这些令人愤怒或伤心的事情,都是对自己的又一次创伤。
如果不及时解决,我们的心灵围场就会像一个只进不出的废旧仓库,堆满无用的箱子,既丢不掉,又占地方。
研究显示,长期压抑的负面情绪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表现在生理方面,会引起血压变化,长此以往容易诱发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
而情绪也会影响消化器官,引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胃酸分泌过多等情况,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难过时吃不下东西;
且负面情绪也会影响人的内分泌,导致内分泌紊乱。
表现在心理方面,则会出现认知资源的大量消耗,反复沉浸在愤怒和悲伤的情绪中无法自拔,浪费时间和精力;
严重者可能还会出现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等心理疾病。
那么有的人会认为,不压抑这些情绪,干脆释放出来就好了,遇到矛盾我就和人吵一架,把对方骂的狗血淋头,我自己就舒服了。
可是,这样的“针尖对麦芒”不能应用到每一套社交模式里。
起码,不能应用到“无法预知结果对自己是否有利”的社交模式里。
前段时间,我有一个朋友分享了一件事:
公司里原本有一位领导,某一天突然又外派来了一位。这位新领导很是看不起原公司的领导,认为他固步自封,没有创新精神。
于是,这位新调来的领导在没有和高层商量的前提下自作主张,将公司管理模式改变为另一种较为激进的方法,还说了很多原领导的坏话,叫员工们不要听他的安排。
原领导立刻找到了新领导,两个人在办公室吵了起来,最后事情一发不可收拾,直接大打出手,双双进了警察局。
最后,新领导被解雇,原领导降职,两个人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圣多纳释放法
其实,最有水平的处理方式不是压抑情绪,也不是外放情绪,而是将其“内化”。
20世纪70年代,一位名叫莱斯特·利文森的人建立起了一套释放情绪的方法,也即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圣多纳释放法”。
它的核心是:丢弃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积累起的情绪负担,表露出真正的自我。
第一步:建立起心理暗示,发自内心地认为,自己能够通过这个方法释放掉垃圾情绪,获得自我;
第二步:用心回想一下你想要释放的事件,感受以往的情绪和当下的情绪,并问自己:“我现在的感觉是什么?”
第三步:接纳并欢迎这个感觉的出现,包括随之而来的回忆画面、声音、感受,并问自己:“我能接受这个感觉出现吗?”
第四步:了解一切感受都可归结于三个基本欲望(想要被认可、想要控制或者想要安全),并问自己:“你能够放它走吗?”
第五步:问你自己:“我愿意放它走吗?”
第六步:问你自己:“我什么时候放它走?”并设置一个具体的时间点。
第七步:持续不断释放,反复进行以上操作。
正如斯嘉丽·约翰逊所说:“内心的力量远胜过外在的表现,它是无坚不摧的武器。”
不管你是需要释放自己的情绪,还是达到某个目的,实现某种愿望,它们本质上的方向其实是一致的。
全神贯注,将你的全部资源和精力放在当下,放在你所需要的地方,而不是为不值得的人和不值得的事浪费掉。
当你愿意为了这件事做出努力,“圣多纳释放法”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了。
-The End -
作者-专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宝子,喜欢我们的文章,可以把我们“设为星标★”哦!以免错过推送消息❤!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谷雨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