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常涛
为了写这篇小文,我来到十万大山深处一个寨子里。认识了热心的林阿婆。林阿婆抽着水烟,烟袋锅子在青石上磕出脆响,她带我来到寨子上头一山坡,指着崖边一丛墨绿的藤蔓轻声哼唱:"叶茎有毛能止血,草木中空善治风。两面针儿带尖刺,消肿止痛立奇功……"这熟悉的采药谣像山间的溪流,淌过百年时光。此刻顺着她布满老茧的手指望去,夕阳正为两面针镀上金边,锯齿状的叶片在风中轻颤,倒像是无数把微型宝剑,守着这片古老山林。
第一次触碰两面针,是在跟随阿婆采药途中。那尖锐的倒刺瞬间扎进掌心,血珠渗出时,清冽的辛香却顺着伤口漫进鼻腔。阿婆见状笑了:"这东西,看着凶,内里都是宝。瑶家老辈人唱得好,'叶枝有刺能消肿,叶里藏浆拨毒强',你这被刺的地方,敷点叶子就能好。"她从竹篓掏出晒干的根茎,褶皱的表皮呈灰棕色,断面却泛着琥珀般的光泽。"你闻,这股子辣香,老辈人说能通九窍。"说着往我掌心塞了片嫩叶,揉搓间,薄荷与花椒混合的气息在山岚中散开,采药谣的余韵似乎也化作了这萦绕鼻尖的药香。
翻开《本草纲目》,李时珍早有记载:"两面针,生岭南及滇南,叶如椿,刺在叶间,根皮入药,味辛而苦。"千年之前,岭南先民便懂得用它治疗风湿肿痛,将捣碎的叶片敷在伤口,既能止血又可驱虫。唐代诗人沈佺期被贬柳州时,曾在诗中写道:"岭表逢春早,山椒带刺新",道尽了这种植物在岭南湿热环境中的顽强生命力。而在瑶家的采药谣里,更有"圆梗白花寒性药,热药梗方花又红。根黄清热退黄用,节大风湿跌打雄"的唱词,将两面针的特性与药效编成韵律,在山间代代传唱。
阿婆的药庐就建在溪谷旁,木梁上挂满晾晒的药材。某个暴雨初歇的午后,她指着屋檐下成排的瓦罐,突然又轻轻哼起歌谣:"五虎威震坐山中,九牛力大强筋骨。两面针儿入了药,风寒湿痛全赶跑。"这是瑶家药歌里对"五虎九牛"药材的赞颂,两面针正是其中的"一虎"。"这些两面针酒,都是我祖父留下的方子。"阿婆摩挲着陶罐,"七十多年前,山民们进山劳作,总要饮上一口两面针泡的烈酒,说是能抵御瘴气。但祖父采药时,从不多采。他说每株两面针都要长够十年,才能成药,就像歌谣里唱的,'采药需守山规训,莫让珍宝断了根'。"
这样的敬畏,源于一个古老传说。相传宋代年间,瑶寨突发瘟疫,一位采药女在深山迷路,饥寒交迫时嚼食了两面针的根茎,竟意外痊愈。她将这个发现带回寨子,用两面针熬汤救人,自此,瑶民视其为"山神的馈赠"。寨老们编了新的歌谣:"山神赐下两面针,救命之恩比海深。采药只取需用量,莫伤根本记在心。"传说里也有诫语:若过度采挖,藤蔓上的尖刺会化作雷电,惩罚贪婪之人。
然而,现代文明的浪潮还是打破了这份平衡。二十世纪末,两面针牙膏风靡全国,野生植株遭到疯狂采挖。阿婆记得,那段时间漫山遍野都是折断的藤蔓,尖锐的倒刺在风中摇晃,像是无声的控诉。"那时候,再也听不见采药的歌声,只有山林的哭声。"老人的声音哽咽,烟袋锅里的火星明明灭灭。直到阿婆的孙女阿岚从农业大学毕业,带着试管苗回到寨子。"奶奶,我们可以人工种植两面针。"姑娘捧着培养皿,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阿婆却连连摇头:"人工种的,哪有野货的劲道?"阿岚笑着搂住奶奶的肩膀:"您看,我们可以让两面针像歌谣里唱的'生生不息传万代',用新法子守护老宝贝。"
我跟着阿岚去查看种植园。晨雾未散的山坡上,嫩绿的藤蔓沿着木架攀爬,每片叶子都骄傲地舒展着锯齿。"奶奶教过我,'见药不识药,十年学不好'。"阿岚拨开叶片,指着茎干上新生的倒刺,"它们在适应新环境,就像我们适应新时代。"她的手机突然响起,是外地药企询问药材收购的事。如今,寨子里的两面针种植园已颇具规模,既保护了野生资源,又给村民带来收益。劳作间隙,年轻人们也会唱起新编的歌谣:"试管育苗新技术,两面针儿展新颜。传统良方传下去,青山绿水笑开颜。"
但守护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去年夏天,持续的暴雨引发山体滑坡,冲毁了大片种植园。阿岚带着村民连夜抢救,在泥泞中一株株扶正倒伏的藤蔓。"奶奶,您看!"她突然惊呼,原来被土石掩埋的老藤,竟从缝隙里钻出新芽,尖锐的倒刺刺破淤泥,倔强地指向天空。阿婆蹲下身,轻轻抚摸着叶片,不自觉又哼起歌谣:"节大风湿跌打雄,根坚不怕风雨凶。两面针儿志气高,千难万险也从容。"这一刻,古老的歌谣与眼前的生命奇迹交织,诉说着永不言弃的坚韧。
在寨子里的日子,常能看到阿婆带着孩子们辨认药材。她折下一片两面针的叶子,让孩子们轮流触摸:"记住这刺,不是要伤害你们,是在保护自己。就像歌谣里唱的,'叶枝有刺能消肿,守护山林立大功'。"孩子们咯咯笑着躲开,又好奇地凑近闻那独特的香气。阿岚则在一旁架起摄像机,将这些场景记录下来,准备做成科普视频。"要让更多人知道,两面针不只是牙膏的原料,更是山林的守护者。我们的采药歌,也要唱给全世界听。"
深秋时节,我再次来到寨子。漫山的两面针已结出鲜红的果实,像撒落的星辰点缀在藤蔓间。阿婆正在晾晒新采的根茎,见我到来,笑着递来一杯热茶:"尝尝,用两面针泡的,加了山里的野蜜。"茶汤入口,先是辛香,继而回甘,仿佛饮下了整个秋天的阳光。远处传来孩子们清脆的歌声:"两面针,两面针,一面是药一面情。守住青山守住梦,代代相传永不息……"
下山那天,我特意绕道去看野生两面针的栖息地。峭壁上,几株老藤攀附在岩石缝隙间,叶片上的倒刺历经风雨却依然锋利。山风拂过,传来熟悉的沙沙声,与采药歌谣的旋律融为一体。那声音里,有千年的药香,有祖辈的叮嘱,更有生命永不言弃的倔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