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多家长在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很自觉的时候,总是一种羡慕的心态。
回头再来看自己的孩子,那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孩子学习不自觉,做什么都要在家长在后面催促。
实际上,在现实中学习不自觉的孩子大有人在。这也成为困扰很多家长的问题。
学习不自觉的孩子,本质上是因为在自律方面出了问题,以致自己无法控制诸如懒惰、贪玩、不想读书等毛病。
然而,在现实中还是有一些孩子却能够很自觉,他们无论是在学习方面、还是在做事方面,都能很好地管控好自己。
这些孩子之所以能做到这么自觉,当然不是与生俱来就有这种能力,而是和家长在早期教育中的及时、正确的引导有很大关系。
以我女儿为例,她平时在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正常学习任务之外,还能挤出时间进行各种创作,每学期可以完成大约十万字左右的作品。这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如果不是有赖于自身的高度自觉,是无法实现这个目标的。
面对一个高度自觉的孩子,父母的陪读已经成为了多余。这对很多深受陪读之苦的父母来说,若能培养出一个高度自觉的孩子,无疑是一种减负。
要想培养孩子的自觉性,我们可以尝试以下三种方法。
01 帮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
那些缺乏自我价值感的孩子,很难在学习上做到自觉。
造成这种情况有多方面的原因。从实践中来看,大多数是和父母过度的施压和催促等有关。
父母对孩子过度施压和催促,很容易给孩子负面的感受,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就无法建立起自我价值感,产生是在为父母而学的错觉。
当孩子没有把学习当作是自己的事情之时,他们也就不可能产生学习上的动力,没有学习动力,也就谈不上自觉了。
对父母而言,在陪读过程中,如果对孩子过于任性的施压和催促,显然不是好主意,这只会让孩子越来越讨厌学习。
要改变这种状况,父母首先要让孩子从学习中获得自我价值感。通过不断鼓励孩子、让孩子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机会等等,让学习成为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这就如同最简单的阅读,父母不同的引导,能给孩子产生截然不同的体验。正确的引导,能让孩子从阅读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自然就会越来越喜欢阅读;而错误的引导,会让孩子感到阅读无聊又无趣,自然就会越来越讨厌阅读。
教育殊途同归,无论是读书还是做事,我们都要让孩子意识到自我价值,对自己在当下所做的事情产生认同感,这样才能真正唤醒他们内在的自觉性。
02 引导孩子建立边界感,把责任还给他们
不自觉的孩子,由于过度依赖父母,因此他们总会给人一种懒散的观感。
当父母看到孩子的这种消极表现之后,就会产生斥责孩子的举动,从而陷入了教育孩子的“死胡同”,孩子变得越来越不自觉。
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就是引导孩子建立边界感,不过度依赖父母。
我有一个朋友的孩子,以前吃饭非常慢,慢到让性子最慢的爷爷奶奶都受不了的地步。朋友一开始采取各种斥责打骂的手段,但孩子依旧我行我素。
孩子不好好吃饭的根本原因是,以前的“烂摊子”最后都有人去收拾,孩子并没有意识到好好吃饭是自己的责任。
眼看九月份就要上小学一年级了,朋友开始担心孩子适应不了小学生活,想要在短时间之内解决这样的问题。
为此,他在请教了教育经验丰富的朋友之后,做出决定:事先规定好吃完饭的时间(按照孩子年龄段正常吃完饭的时间来定),如果到点了还没有吃完饭,就把所有的饭菜先都收起来,绝不拖泥带水。
朋友这样做,能够有效减少孩子对大人的依赖性。
事实也的确如此,连饿了好几次的孩子,到了后面,不得不自觉地在规定时间之内吃完饭,再也不敢像以前那样磨蹭半天。因为他已经意识到,好好吃饭是自己的事,谁都赖不上,只能靠自己,否则就要饿肚子。
这看似解决了孩子好好吃饭的问题,其实在扭转孩子对父母依赖性的同时,也解决了孩子做事的自觉性问题。
因此,我们如果想培养孩子学习和做事的自觉性,就应该引导孩子建立边界感,把责任还给他们。
03 培养孩子的自觉性要趁早
回顾自己在培养女儿自觉性的过程中,我的感受是:
●1.和培养孩子的习惯一样,培养孩子的自觉性也要趁早。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所形成的自觉性相对比较稳定。
一般在孩子学龄之前,我们就要有意识地让孩子从做好最简单的事情开始,这是培养孩子自觉性的最好时机,自觉刷牙洗脸、自觉整理个人内务、自觉坚持阅读等等。
我女儿的阅读习惯正是在这一阶段中养成的,直至现在都一直保持着浓厚的阅读习惯。
●2.用父母自身的自觉性,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在和孩子朝夕相处的陪伴中,父母的身体力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很多高度自觉的孩子,在其背后恰恰有着高度自觉的父母。
在很多时候,父母的良好示范其实就是对孩子最好的说教。
当然,培养孩子的自觉性,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坚持,很难真正养成自觉性。对父母来说,还需要对孩子的成长保持足够的耐心,这是衡量一个优秀父母的最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