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爱他,让他去经受磨难,这样获得的幸福才会久远。”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但过度保护却可能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沉重的 “枷锁”,阻碍他们去体验生活、锻炼能力,无法真正获得长久的幸福。
在生活中,过度保护的现象随处可见。孩子想要自己穿衣、系鞋带,家长却担心他们动作慢或者做不好,于是迅速代劳;孩子尝试自己洗碗、扫地,家长怕孩子受伤或者弄得一团糟,便不让他们动手。看似家长是为孩子好,让他们避免了一些小麻烦,但实际上却剥夺了孩子锻炼自理能力的机会。长此以往,孩子会变得依赖他人,缺乏基本的生活技能。当他们离开家长的庇护,如进入寄宿学校或者独自生活时,可能连最简单的生活事务都无法处理,这对他们的自信心也是一种沉重的打击。
在社交方面,过度保护同样危害巨大。家长担心孩子在外面受到欺负,总是在孩子与小伙伴玩耍或相处时过度干涉。比如孩子之间发生了一点小摩擦,家长立刻出面解决,甚至指责其他孩子。这样做会让孩子失去了自己处理人际关系问题的机会,他们不知道如何与同龄人沟通、协商和化解矛盾。久而久之,孩子在社交中会变得胆小怯懦或者过于自我,无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因为他们没有在实践中学会如何理解他人、包容差异,总是依赖家长来解决问题。
学习上的过度保护也不容小觑。有些家长为孩子包揽了一切与学习相关的事务,从整理书包、准备学习用品到检查作业、制定学习计划。孩子只需按照家长安排好的步骤学习,无需自己思考和承担责任。这使得孩子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一旦遇到需要独立解决的学习问题,就会不知所措。例如,在考试中没有家长的帮助,他们可能连基本的考试准备都做不好,更不用说应对复杂的题目了。而且,过度保护下的孩子往往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因为学习在他们看来是家长要求的任务,而不是自己追求知识的过程。
过度保护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韧性。生活中充满了各种挑战和挫折,如果孩子一直被保护在舒适区内,没有经历过风雨,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会很脆弱。当遭遇困难时,如考试失利、比赛失败或者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他们很容易陷入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中无法自拔。因为他们没有在成长过程中锻炼出应对挫折的能力,不知道如何从失败中站起来,重新出发。
我们应该明白,孩子就像羽翼未丰的小鸟,需要在广阔天空中锻炼飞翔的本领。家长要适度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犯错、去成长。在安全范围内,鼓励孩子自己穿衣、做家务、处理人际关系和应对学习问题。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引导他们勇敢面对,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只有这样,才能打破过度保护这把 “枷锁”,让孩子在自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成为有能力、有自信、心理强大的人,真正享受到成长的快乐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