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苏东坡与竹
悠雲
2024-09-06 07:29:26

#双星计划2周年#     #新星计划4期#

#顶端秋日创作季#    #创作挑战赛五期#


苏东坡与竹

张项学

 

苏轼喜欢月,人们熟知他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等等。苏轼有很多望月、爱月、怜月的诗词。不仅如此,苏轼也喜欢竹。他一生做了很多和竹有关有关的诗文,并留下了一些优美的传说。

 

苏轼在任杭州通判时,曾到过临安市境内的於潜县。於潜县南有个寂照寺,寺中有绿筠轩,以竹点缀环境,十分幽雅。苏轼在寺内主持僧惠觉陪同下游览了绿筠轩。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山,那里的气候非常适合竹子生长,他从小就对青翠挺拔、坚韧顽强的竹子有着浓厚的兴趣。此时看见满院青竹,兴致来时怎能没有诗。他写下了一首《於潜僧绿筠轩》,前两句就是,“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图片

苏轼有一个爱画竹的诗友,文与可。文与可虽然比他年长,但两人诗来意往,建立了忘年之交。

 

文与可,也就是文同,当时知洋州。那里有一个生产竹子的山谷,名叫筼筜谷,曾被列为洋州三十景之一。文与可曾在谷中修建披云亭。喜欢画竹的文与可在给苏轼的《守居园池杂题》中就有一首《筼筜谷》,“千舆翠羽盖,万锜绿沈枪。定有葛陂种,不知何处藏。”

 

文与可把筼筜谷中的竹子描写的很是吸引人。人若向下看,竹林就像千万顶碧翠的车盖;平着看,那就宛似武库架上矗立的万杆长枪。这里面指不定会有葛陂湖中化龙而成的神竹,只是人们难以找到它藏身之所罢了。这里引用了葛陂湖的典故。葛陂湖,在今河南新蔡县北,相传后汉汝南人费长房学道十年而归,受师命投竹杖于湖中,化为飞龙,于是百怪不生,水物灵异。文与可的诗是送给苏轼的,这里面肯定是寓有以竹托人之意。

 

苏轼给文与可写了和诗,正是在这首和诗里,人们提炼出了一个成语,胸有成竹

 

图片

既然文与可在诗里写了竹子如何茂密,作为和诗,自然不能重蹈别人之路,何况但是苏轼那里也真没有竹园的实景,于是,苏轼另辟蹊径,从竹笋着眼。他把汉水那里的竹子多如蓬蒿一笔带过,想到了那些刚刚破土而出的竹笋,它们怎么能逃过那些美食家的斧子呢。进一步奚落文与可太守,像你这样的馋猫猫太守,知道你不收人家的大鱼大肉,没必要悬鱼,但你不知已经吃进去多少亩竹子了。于是写下了一首《筼筜谷》,“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苏轼的这首和诗,既有羡慕之情,又有赞美之意,更夹杂着几分幽默诙谐。事有凑巧,据说,文与可看到苏轼这首诗的时候,正与家人在筼筜谷中烧笋吃饭,读到这首诗时笑得喷饭。

 

读苏轼《筼筜谷》

天留长谷翠妆容,谁信青荫不隐龙。

一画一诗相对笑,竹风携韵过云峰。

2024/09/02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