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千年漆艺遇上 AI 智能体:这所小学的劳动课,让非遗焕发新生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当古老的千年漆艺邂逅前沿的 AI 智能体,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一所小学的劳动课给出了令人惊喜的答案。
漆艺,作为中国一项拥有七千多年历史的传统技艺,源远流长,底蕴深厚。从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朱漆木碗,到商周时期具有装饰意味的上漆之器,再到战国时期漆艺的长足发展,以及秦汉三国、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演变与创新,漆艺不断发展,见证着历史的变迁。传统漆艺以漆树上的天然生漆为原材料,这种天然漆具有防腐、耐酸、耐碱、抗沸水、绝缘等特点,对人体无害。加入颜料后可制成各种色漆,再通过雕填、镶嵌、彩绘、脱胎、髹饰等手段,便能制作出精致美观的漆艺品。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漆艺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然而,随着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漆艺面临着诸多困境,如材料获取困难、制作工艺复杂、传承人才短缺等,其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逐渐分离,发展步伐放缓。
为了让千年漆艺重焕生机,这所小学将其引入劳动课,并大胆尝试与 AI 智能体相结合。在劳动课上,学生们首先通过 AI 智能体展示的丰富图片、视频资料,穿越时空,领略漆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风采。从殷商遗址出土的画彩、镶嵌、雕刻、镶贴金片的漆木器,到西汉时期具有独立审美价值、工艺多样的彩绘漆器,再到唐代图案丰满、灿烂缤纷的金银平脱、雕漆、螺钿镶嵌等漆器,AI 智能体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将漆艺的历史变迁呈现在学生眼前,让他们对漆艺的发展历程有了直观而深刻的认识。
在漆艺制作环节,AI 智能体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往,学生们在学习漆艺制作时,往往因传统工艺复杂,难以掌握技巧。现在,AI 智能体可以根据学生的操作步骤,实时给予精准的指导和建议。例如,在髹漆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涂刷不均匀的情况,AI 智能体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调整方法,如调整刷子的角度、力度和速度等。在图案绘制环节,AI 智能体还能根据学生的创意构思,提供多种参考图案和设计方案,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学生们可以与 AI 智能体进行互动交流,探讨设计思路,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
这种将千年漆艺与 AI 智能体相结合的劳动课,带来了显著的效果。一方面,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漆艺的兴趣。以往,晦涩难懂的历史资料和复杂的制作工艺让很多学生对漆艺望而却步。如今,在 AI 智能体的辅助下,漆艺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和学习,学生们主动参与到漆艺学习和制作中,积极探索漆艺的奥秘。另一方面,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AI 智能体提供的创意启发和技术支持,让学生们在掌握传统漆艺技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将现代元素融入作品中,创作出许多独具特色的漆艺作品。从实用的漆艺文具、饰品,到具有装饰性的漆画、漆塑,学生们的作品充满了奇思妙想,展现出新时代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独特理解和创新表达。
从更广泛的意义来看,这所小学的劳动课实践,为非遗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路径。通过将非遗与现代科技融合,降低了学习门槛,拓宽了传承渠道,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学习和喜爱非遗。同时,也为学校劳动教育提供了创新范例,丰富了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在劳动中不仅掌握技能,更传承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类似的创新实践出现,让千年漆艺等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