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读《论语》一百五十八——集思广益
沈莉红
2024-10-24 11:42:21
 #创作挑战赛六期#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与君共修,同登善域。

第十五篇:论语·卫灵公篇 

【本篇引语】本篇包括42章,其中著名文句有:“无为而治”;“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小不忍则乱大谋”;“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当仁不让于师”;“有教无类”;“道不同,不相为谋”。本篇内容涉及到孔子的“君子小人”观的若干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以及孔子在其他方面的言行。

原文】15·16 子曰:“不曰‘如之何(1),如之何’者,吾末(2)如之何也已矣。”

【注释】(1)如之何:怎么办的意思。

(2)末:这里指没有办法。

译文】孔子说:“从来遇事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对他也不知怎么办才好。”

评析本章孔子用颇为幽默的语言,告诫我们处事要认真,行事要三思。面对问题要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不想“怎么办,怎么办”的人,靠冲动和臆测行事,对什么事情都说没问题,没问题的人,经常是大有问题而不可信的人。

“如果一个人做事,不知深思熟虑,不能审时度势,不能自我告诫要谨慎行之,那我对这类人在做事时,也不能有什么有益的提示。当他自己都很草率莽撞的去行事时,我说什么终究也没什么用。”

这里讲的是一种主动思考的思维方式,我们和上一条《论语》连在一起看,抱怨的人遇到问题,开始责怪他人,这个时候就会反而会生起更多的抱怨。而一个积极思考的人,不是这样的,遇到问题的时候,我自己在想,我还哪里做得不够好,既然这个事情已经发生,抱怨又有什么意义呢?我要怎么解决当下的问题,如果我们思维只是不停地抱怨,他是不会想着如何解决问题的。

除本章之外,论语中共有13章出现了“如之何”这个短句,单独使用时都是在探讨或是请教问题,如第2.20章的“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第9.14章的“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等。连续地问“如之何”,实际就是对自己手上工作进行请教和探讨,这样做的目的是才能保证把工作做好。孔子一直强调谨言慎行,对待工作应该积极地投入,问“如之何”就是最基本的表现,不这样的做的人是工作不上心的人,孔子认为是不可救药了。

孔子如果说“不曰‘如之何’者。”一个人遇到了一件事情,他从来不说“该怎么办”这样的人,意思表达的也很是清晰的,但孔子在这里连用了两个“如之何”,具有一定的强调意识。“不曰‘如之何’者”可以理解为这个人,一呢,没有什么能力,遇到了事情,自然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这里既可以理解成一个单位的事情,可以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来解释,这说明这个人既没有能力,责任心也是不足的。

在生活中,在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我们应该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对待,遇事需要深思熟虑,多征求他人意见,多参考他人的办法,做到“多闻阙疑,多见阙殆,言寡尤,行寡悔”,做事不要独断专行。如果真是遇到的这个事情是自己以前所没有经历过的,要想法设法解决问题,像圣人一样,向身边人学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