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宋宗祧‖张易之、张昌宗是武则天的内宠吗?
凝瑞
2024-09-06 12:39:28


      今天看了网上的两个视频。一个是许戈辉采访刘震云父女。刘震云开玩笑说他女儿“能把一件事说成是另一件事”;一个是窦文涛、许戈辉、吴小莉、鲁豫等几个明星在一块搞笑的视频。窦文涛说:“夜里,夜里,一般咱们的故事没有发生在白天的。”我马上一激灵,千年以前,两《唐书》《资治通鉴》写武则天的事不就是这样吗?
      史书把薛怀义、张易之、张昌宗等称为武则天的内宠,见于《旧唐书卷七十八·列传第二十八·张行成传附二张传》:“陛下内宠已有薛怀义、张易之、昌宗,固应足矣。”但清代学者赵翼则把薛怀义、张易之、张昌宗等称为武则天的面首。他在《廿二史劄记》中说:“其视怀义、易之等,不过如面首之类……”其实,薛怀义、张易之、张昌宗等,真不是平庸之辈,确实作出了不俗的政绩,因而特别受到武则天器重,当然,说武则天有点“宠”他们也是事实,但与之并没有暧昧之事,什么内宠、面首,纯属无稽之谈。自古以来,一些人诋毁他人名誉,莫不从男女关系入手。两《唐书》与《资治通鉴》概莫能外。
      张易之、张昌宗兄弟的父亲是张希臧。希臧生前官至雍州司户,与宰相张行成是本家。张易之母韦氏、张昌宗母臧氏。

      一、张易之的升迁过程。
       ①据《旧唐书·张易之、张昌宗传》:“易之初以门廕,累迁为尚乘奉御,年二十余,白皙美姿容,善音律歌词。则天临朝,通天二年(697,即神功元年),太平公主荐易之 弟昌宗入侍禁中……既而昌宗启天后(?)曰:‘臣兄易之器用过臣,兼工合炼。’即令召见,甚悦。由是兄弟俱侍宫中,皆傅粉施硃,衣锦绣服,俱承辟阳之宠。”
      职务:神功元年正月之前,张易之尚乘奉御。
      级别:据《新唐书卷四十七·志第三十七·百官二·中书省·殿中省》:“尚乘局 奉御二人,直长十人,掌内外闲厩之马。”级别参考“尚食局 奉御二人,正五品下”,亦为正五品下。
      这里有一句“昌宗启天后曰”。“天后”都哪辈子的称呼了,说明这材料有来路不正之嫌。
      ②据《旧唐书·张易之、张昌宗传》:“俄以昌宗为云麾将军,行左千牛中郎将;易之为司卫少卿。赐第一区、物五百段、奴婢驼马等。”
      职务:神功元年正月之后,张易之司卫少卿。
      级别:据《新唐书卷四十八·志第三十八·百官三·卫尉寺》:“卫尉寺  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从四品上……龙朔二年(662),改曰司卫寺。武后光宅元年(684)又改。”即张易之的司卫少卿官阶从四品上。
      ③《旧唐书·张易之、张昌宗传》:“圣历二年(699),置控鹤府(监)官员,以易之为控鹤监、内供奉,余官如故。
      据《旧唐书卷九十六·列传第四十六·宋璟传》:“璟尝侍宴朝堂,时易之兄弟皆为列卿,位三品,璟本阶六品,在下。”说张易之的控鹤监为三品,实际上是从三品。

      二、张昌宗的升迁过程。
      ①据《新唐书卷一百零四·列传第二十九·张行成传附二张传》:易之幼以门荫仕,累迁尚乘奉御。既冠,颀皙美姿制,音技多所晓通。武后时,太平公主荐其弟昌宗,得侍。昌宗白进易之材用过臣,善治炼药石。即召见,悦之。兄弟皆幸,出入禁中,傅朱粉,衣纨锦,盛饰自喜。即日拜昌宗云麾将军、行左千牛中郎将……参考《旧唐书·张易之、张昌宗传》所说的时间,似乎张昌宗在通天二年正月之前没有职务,在推荐了张易之之后得到了云麾将军、行左千牛中郎将。
      据《新唐书卷四十六·志第三十六·百官一·尚书省·兵部》:“武散阶四十有五……从三品上曰云麾将军、归德大将军。”武则天把一个从没有一官半职的人一下子就提到了“从三品上”,可能吗?但请注意,张昌宗的“从三品上云麾将军”高于张易之的司卫少卿从四品上。
      据吕宗力主编的《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左千牛卫中郎将,官名。唐高宗龙朔二年(662) 改左奉宸卫而置,二员,正四品下,掌供奉侍卫,佐上将军职。”张昌宗的实际工作是武则天的“警卫员”,或者说是“警卫班长”。
      ②《旧唐书·张易之张昌宗传》:“信宿,加昌宗银青光禄大夫,赐防阁,同京官朔望朝参……”(信宿,意思是连住两夜,也表示两夜。见《诗·豳风·九罭》:“公归不复,子女信宿。”)你咋知道是两夜?你咋不说两天?猥琐,真乃猥琐!此说真是令人难以置信!就好像窦文涛又在嬉皮笑脸说:“夜里,夜里,一般咱们的故事没有发生在白天的。”张昌宗刚升了官,两天后,就又给张昌宗了一个从三品的散官银青光禄大夫!问题来了。据《全唐文》第03部 卷二百十四 陈子昂(六)《窅冥君古坟记铭序(为张昌宁(宗)作)》文:

      神功元年,龙集丁酉,我有周金革道息,宝鼎功成,朝廷大宁,天下无事,皇帝受紫阳之道,延访玉京;群臣从白云之游,载驰瑶水。笙歌入至,元鹤飞来,时余以银青光禄大夫忝在中侍,拥青旄之节,陪翠鸾之旗。

      武则天这次出游是在神功元年的秋天。“宝鼎功成”,即武则天在这年的四月铸九鼎成。所谓“白云之游”其实就是秋天之游。这时候,不错,按《窅冥君古坟记铭序》所说,张昌宗确实是银青光禄大夫,可没说他是云麾将军呀!再从“是时屡从严祀,遥谒秘封,尝睹众灵如云,群仙蔽日”看,他跟随女皇应该有些年头了!否则,不可能升迁到从三品的级别。另外,他的年纪也绝对不可能是二十多岁。因为,没有个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熬”,混不到这个级别。再说,武则天还没有“昏”到这个地步,逮住一个帅哥,就见了一面,立马给个三品官!要知道一些宰相才是“同凤阁鸾台三品”!大家还记得十几年前裴炎要废掉唐中宗的理由吗?李显让他岳父当侍中!不管如何,人家韦玄贞有着多年为官的经历,但你张昌宗才干了几天?所以,我可以斩钉截铁地说:这段文字绝对不可靠!
      ③《旧唐书·张易之、张昌宗传》:

      久视元年,改控鹤府为奉宸府,又以易之为奉宸令,引辞人阎朝隐、薛稷、员半千并为奉宸供奉。每因宴集,则令嘲戏公卿以为笑乐。若内殿曲宴,则二张、诸武侍坐,樗蒲笑谑,赐与无算。时谀佞者奏云,昌宗是王子晋后身。乃令被羽衣,吹箫,乘木鹤,奏乐于庭,如子晋乘空。辞人皆赋诗以美之,崔融为其绝唱,其句有"昔遇浮丘伯,今同丁令威。中郎才貌是,藏史姓名非。"天后令选美少年为左右奉宸供奉,右补阙朱敬则谏曰:"臣闻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嗜欲之情,愚智皆同,贤者能节之不使过度,则前圣格言也。陛下内宠,已有薛怀义、张易之、昌宗,固应足矣。近闻上舍奉御柳模自言子良宾洁白美须眉,左监门卫长史侯祥云阳道壮伟,过于薛怀义,专欲自进堪奉宸内供奉。无礼无仪,溢于朝听。臣愚职在谏诤,不敢不奏。"则天劳之曰:"非卿直言,朕不知此。"赐彩百段。以昌宗丑声闻于外, 欲以美事掩其迹,乃诏昌宗撰《三教珠英》于内。乃引文学之士李峤、阎朝隐,徐 彦伯、张说、宋之问、崔湜、富嘉谟等二十六人,分门撰集。

      久视元年,武则天命令张昌宗组织人马编写《三教珠英》。这个事和奉宸府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但《旧唐书》在叙述这件事时却做了手脚。一是把它放在控鹤府改为奉宸府之后,二是把原因说成是“以昌宗丑声闻于外, 欲以美事掩其迹”,三是隐去了张昌宗麟台监、李峤麟台少监的职务。不妨看看其他史料是咋说的。
      据《太平御览卷六〇一·文部十七·著书上》:

      天后圣历中,上以《御览》及《文思博要》等书聚事多未周,令麟台监张昌宗与麟台少监李峤广召文学之士给事中徐彦伯、水部郎中员半千等二十六(?)人增损《文思博要》,勒成一千三百卷,於旧书外更加佛教、道教及亲属姓氏、方域等部。至是毕功,上亲制名曰《三教珠英》。彦伯已下改官加级赐物。

      为啥《旧唐书》不提张昌宗麟台监的职务?因为编书是“麟台”的主要职责,一说清楚这个事,谎言就露馅了。关于麟台监的职责,《旧唐书卷四十三·志第二十三·职官二·中书省》说得很清楚:

      秘书省。 隶中书之下。汉代藏书之所,有延阁、广内、石渠之藏。又御史中丞, 在殿内,掌兰台秘书图籍。后汉桓帝延熹二年,始置秘书监,属太常寺,掌禁中图 书秘文,后并入中书。至晋惠帝,别置秘书寺,掌中外二阁图书。梁武改寺为省。 龙朔改为兰台,光宅改为麟台,神龙复为秘书省。
  秘书监一员, 从三品。监之名,后汉桓帝置,魏、晋不改。后周谓之外史下大 夫。隋复为秘书监,从第三品。炀帝改为秘书令,武德复为监。龙朔改为兰台太史, 天授改为麟台监,神龙复为秘书监也。 少监二员, 从四品上。少监,隋炀帝置。 龙朔改为兰台侍郎,天授为麟台少监,神龙复为秘书少监。比置一员,太极初增置 一员也。 丞一员。 从五品上。魏武帝置,丞二人。隋置一人,正第五品也。 秘书监之职,掌邦国经籍图书之事。有二局:一曰著作,二曰太史,皆率其属而 修其职。少监为之贰,丞掌判省事。
   

      《新唐书卷四十七·志第三十七·百官二·中书省》则说得比较简略:“秘书省  监一人,从三品;少监二人,从四品上;丞一人,从五品上。监掌经籍图书之事,领著作局,少监为之贰。”这就得说到史书的有意取舍了。《旧唐书》,包括后来的《新唐书》在内,在说这件事时,不仅都刻意回避了张昌宗麟台监的职务,而且还歪曲事实,编了个极损武则天和张昌宗形象的理由。《旧唐书》咋说的,上面的引文有了。下面再把《新唐书》的胡说也引述下来:“后知丑声甚,思有以掩覆之,乃诏昌宗即禁中论著,引李峤、张说、宋之问、富嘉谟、徐彦伯等二十有六人譔《三教珠英》。”试问,武则天做丑事了吗?编书是“麟台”的正常工作,不召麟台监张昌宗召谁?
      到了《资治通鉴》,说好听点,可能是“一时疏忽”吧,竟然说出了张昌宗秘书监的职务。据《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二》“久视元年(700)”条:“六月,改控鹤为奉宸府,以张易之为奉宸令。太后每内殿曲宴,辄引诸武、易之及弟秘书监昌宗饮博嘲谑。太后欲掩其迹,乃命易之、昌宗与文学之士李峤等修《三教珠英》于内殿。”本来我想表扬一下《资治通鉴》,谁知它竟然把张易之也拉到了编书的领导者之中,而且放在第一的位置。温公呀温公,你胆真大呀!张易之压根就没沾修《三教珠英》的边,你咋敢胡侃乱喷呢?你不知道你是在代表我们中华民族修史吗?不实事求是可是极大的犯罪!
      据《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二》“久视元年”条:“夏,四月,戊申(二十九日),太后幸三阳宫避暑……”再据《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三》“久视元年”条:“闰(七)月,戊寅(初二),车驾还宫。”就是说,在久视元年四月二十九~闰七月初二,武则天一直在嵩山三阳宫避暑。《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二》说,该年六月,“命易之、昌宗与文学之士李峤等修《三教珠英》于内殿”。敢问这里所说的“内殿”到底是在嵩山三阳宫呢,还是在神都?如果在神都,神都到三阳宫一百多里山路呢,按你们所说,武则天能离得开这一帮“乱七八糟”的人吗?如果是在嵩山三阳宫,编书要查找资料,连国家图书馆也要搬到三阳宫吗?总之,三阳宫再好,也没有神都的条件好,哪里会经常“内殿曲宴”,让他们在内殿编书?温公啊,看你说得有多离谱吧!
      ④《旧唐书·张易之、张昌宗传》:       “(《三教珠英》)成一千三百卷,上之。 加昌宗司仆卿,封邺国公,易之为麟台监,封恒国公,各实封三百户。俄改昌宗为春官侍郎。”
      司仆卿,即太仆卿。《旧唐书卷四十四·志第二十四·职官三太仆卿》:“太仆寺 太仆,古官。梁置十二卿,署加‘寺’字,后因之。龙朔改为司驭寺, 光宅为司仆寺,神龙复也。”《新唐书卷四十八·志第三十八·百官三》:“太仆寺 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从四品上……卿掌厩牧、辇舆之政,总乘黄、典厩、典牧、车府四署及诸监牧……”张昌宗从麟台监转为司仆卿,属于同级平调。
     《三教珠英》修成后,武则天“加昌宗司仆卿,封邺国公”,可以理解,因为他领导修纂了这样一部大书,功劳很大,封国公应该,但凭什么要“易之为麟台监,封恒国公”?再一想,张昌宗转任司仆卿了,张易之接手麟台监,转岗是可以的。但“封恒国公”凭啥?《旧唐书》解决不了,再看别的史籍。
      《新唐书·张易之张昌宗传》:“加昌宗司仆卿、易之麟台监,权势震赫。皇太子、相王请封昌宗为王,后不听,迁春官侍郎,封邺国公,易之恒国公,实封各三百户。”《新唐书》这话是有毛病的。既然说“加昌宗司仆卿、易之麟台监,权势震赫。皇太子、相王请封昌宗为王”,那就要问了,为什么皇太子、相王只“请封昌宗为王”,而不“请封张易之为王”?再者,据《旧唐书卷四十三·志第二十三·职官二》:“礼部尚书一员, 正三品。隋旧。龙朔改为司礼太常伯,光宅改为春官尚书,神龙复也。 侍郎一员。 正四品下。”武则天为什么要把张昌宗从“从三品的司仆卿”改为“正四品下”的春官侍郎?两个人都没有升官,就是换了岗,张昌宗甚至还高品低就,怎么就“权势震赫”了?

      三、二张分别对应控鹤(奉宸)和麟台,这个说清了,是非也请了。
      我们再把张易之、张昌宗的职务捋一遍:
①张易之。
      尚乘奉御(正五品下)——司卫少卿官阶(从四品上)——控鹤监奉宸府(从三品)—
通天二年正月前           通天二年正月                圣历二年            

      —麟台监(从三品),恒国公(从一品)。
      长安二年

      ②张昌宗。
      云麾将军(从三品上)、行左千牛中郎将(正四品下)——银青光禄大夫(从三品)—
通天二年正月                             两夜后               

—麟台监(从三品)——司仆卿(从三品)——春官侍郎(正四品下),邺国公(从一品)。圣历二年              长安二年                    长安二年 

         
      考二张职务之差别,有三:
      ①张昌宗有武散官云麾将军(从三品上)和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从三品),张易之没有。
      ②张昌宗的国公来路清楚。一是以编《三教珠英》之功荣升;二是武则天应太子、相王封王恳请,降格而予之。但对张易之晋封国公一事,两《唐书》都没有给出理由。尤其是《资治通鉴》压根就没提张易之封国公事。这就让人怀疑此事有假,故而上面张易之“恒国公”的文字用斜体表示。
      ③张昌宗封邺国公,表明待遇提高了,但为啥由司仆卿转为春官侍郎,即“高品低就”,颇耐琢磨。
      这里有三个问题发人深思。一是张易之不是进士出身,没有背景,到神功元年,竟然干到了正五品下的尚乘奉御!不妨拿宋之问作比,一个女皇的红人,到死都没有混到正五品!这说明啥?第一点,张易之非常有能力,第二点,到神功元年,张易之很可能不是二十几岁,而是三四十岁。换句话说,张易之担任从四品上的司卫少卿,应该是正常的升迁,不是什么入宫得到了女皇宠幸!二是皇太子、相王为什么会请封昌宗为王?神龙政变之前,大唐是没有异性王的。张昌宗怎么会引起太平公主乃至武则天的注意的?我在《武则天、李弘与升仙太子》一文中说到了这个问题,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武则天不过是假借王子晋思念李弘而已!”太平公主之所以会推荐张昌宗“进宫”,很可能是觉得张昌宗才貌很像李弘。母亲思念死去的儿子,不能释怀,于是,就把这个人留到朝廷里做贴身侍卫。几年过去以后,更俨然把张昌宗当成了亲儿子。所以,太子、相王看在眼里,才建议封张昌宗为王!但武则天还是比较清醒。异性不能封王,这是底线,所以,才封了张昌宗为邺国公。三是,捋清了二张的职务升迁过程后,可以看到,其间,二人各自主持一个部门,一个控鹤(奉宸府),一个麟台。张易之没有参与编书,张昌宗亦没有在控鹤(奉宸府)任职,二人的工作互不交叉。史书故意含混他们的工作范围,尤其是《资治通鉴》,更是赤身裸体跳下去把水搅浑,说张易之是主持编书的“一把手”,张昌宗是控鹤(奉宸府)供奉,好像奉宸府是打着编书的幌子,与武则天在宫内行苟且之事。真乃颠倒黑白,大大远离了历史的真实。
      再感叹一遍,他们是真能,“能把一件事说成是另一件事”。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