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共同富裕之路
宋凤轩 王丽杨向荣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期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抓手和强大动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并对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了系统部署。新质生产力作为对传统生产力的革命性和颠覆性突破,催生出多种新质生产要素,改变了原有的社会生产模式,为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注入全新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需要充分认知新质生产力和共同富裕的系统化属性,全面坚持系统思维,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机理,积极探索实现路径。
坚持新质生产力促进共同富裕的系统思维
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新质生产力和共同富裕均属于涉及多领域、多层次和多要素的复杂系统。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生产力形态的迭代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呈现长期性和曲折性特征。新质生产力顺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是兼具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先进生产力。共同富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全体富裕,是兼顾物质和精神的全面富裕,是允许存在合理差距的普遍富裕,是一个具有整体性特征的综合系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谋划和推进改革,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全局观念,强化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分轻重缓急,更加注重系统集成。”结合新质生产力和共同富裕的系统性属性,在新质生产力促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需要突破局部认知限制,坚持系统性思维,强化前瞻性思考,进行战略性谋划,全方位统筹新质生产资源,加强新兴技术、新兴产业和新质人才的有机统一,打造更加智能化、自动化、高效化的社会生产新模式,创新资源集聚、资源融合、资源共享方式,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为经济发展成果共享开辟全新通道,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把握新质生产力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机理
新质生产力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生产力要素和现代化产业载体构成的有机整体,要素优化配置和产业有机融合是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成果共享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手段。
一方面,新质生产力的生成与发展使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三大要素不断升级,实现传统生产力基础上系统内部各要素的优化组合。多种要素的样态革新和质态升级对传统生产方式引发变革效应,优化原有要素配置模式,激活创新性要素组合的经济效能,促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与此同时,新质生产力系统将数据、算法、算力等无形渗透性要素纳入新质要素范畴,通过将其与传统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实体性生产要素进行深度融合,突破要素流动的时空限制,优化要素配置效率,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促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均能享受到新质生产力发展带来的发展红利。
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以现实发展需求为基础,以重大技术突破为核心,将科技革命引领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作为依托载体。在前沿技术驱动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融合发展渗透于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对新产业集群产生较强的牵引效应,打造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新产业优势,夯实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加快城乡间生产资源的流动和重组,推动形成城乡一体化格局。将城市产业资源充分应用于农村产业体系,有利于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产业价值,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探索新质生产力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在新质生产力促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需要聚焦制度基础,畅通创新、产业、人才、资金等链条的良性循环,加强政府和市场主体的协同配合,推进要素、制度、环境共同发力,更好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激发新质生产力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活力。
第一,全面加强体制机制协同运行,筑牢促进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制度建设是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创新优化,实现重大技术突破、要素优化配置和产业转型发展的基础。基于新技术、新要素、新产业在新质生产力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生产形态转换背景下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紧迫性,亟须建立面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多元体制机制,并推动实现不同机制的协同高效运行。从完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出发,提高科研成果产出效率,在此基础上持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促进创新技术的高效流动,并使其逐渐向新兴产业体系渗透,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的支持下,形成多种体制机制协同运行的新格局,构筑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制度基础。
第二,扎实推进“四链”深度融合,提升促进共同富裕的发展韧性。新质生产力是包含技术、产业、要素在内的有机整体,需要以产业链为中心,合理搭建创新链、资金链和人才链,构建“四链”环环相扣的完整链条,形成多链融合的产业可持续创新生态。通过各个链条的耦合匹配和精准对接,实现技术、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的高度集聚和融通共享,重点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科技创新“孤岛”以及科研、经济“两张皮”等痼疾,为经济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为增强共同富裕发展韧性提供有力保障。
第三,加快实现多元主体协同配合,汇聚促进共同富裕的强大合力。尽管新质生产力是在微观市场主体的各种创新活动中培育和发展的,但这一过程离不开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服务供给,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协同配合与互动反馈是系统思维下新质生产力赋能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各地政府按照国家战略发展需要系统部署,瞄准产业发展方向,为新兴产业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打通产业发展在共同富裕实现进程中的“堵点”。另一方面,市场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作用,激发企业主体的创新活力,打造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政府和市场协同配合,充分发挥二者的主体互补优势,促使新质生产力以更强大的集成力量推进共同富裕。
(作者宋凤轩系河北大学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王丽系河北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杨向荣系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金融学院副教授)
来源:中国财经报
编辑:傅博
邮箱:cjb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