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教育要少点说服,多点对话———从“家庭专家赵菊英事件”看教育
呼噜呼噜
2024-08-14 08:42:09
近日,自称“家庭教育专家”的赵菊英,在社交平台上引发广泛争议。“赵菊英家庭教育”“家访中国”“赵菊英聊教育”发布的几段视频显示,这位自封的“教育专家”逼着孩子砸碎自己心爱的手办,对孩子进行手心体罚,对孩子进行语言攻击“肥头大耳”,让女孩将自己的玩具漫画书都扔进垃圾桶,以“为你好”为免死金牌,强迫孩子们按她的意愿做事……面对这一系列行为,不由得引起人深思,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是无穷无止地说服与PUA,还是平等的对话,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

教育,作为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其本质应该是爱,是启发,不是控制。从爱出发,用心对话,才是找到教育的路径。然而在赵菊英“专家”的教育方式中,我们看到的却是一种极端的,以权威和强势为基础的“说服式”教育。在视频中,赵菊英不仅会不断地质问孩子,还会用严厉的语气表达:“考不上高中,小伙子你这一辈子就完了”这种思想,而且更值得关注的是,无论是不是剧本,摆拍。面对所谓的网红教育专家的这种PUA行为,家长不仅没有及时干预,而且也附和着赵菊英“专家”所谓的“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好教育”的教育理念。这让我们意识到,教育要少点说服,多点对话,这句话的受众不仅包含教师,也包含家长。

老师与教育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老师作为教育的主要执行者,更需要认识到教育的本质与目的。正如中国青年网记者评论,“教育应该是一个充满爱与尊重的过程。”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针对赵菊英事件,南方周末记者调查发现,赵菊英真实身份为甘肃省嘉峪关市的一名退休老师。昔日的老师大变教育专家,将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施教者地位,去让学生理解自己,接受自己的“正确思想”,去说服学生应该去做老师认为对的事情。通过不平等的教育方式,通过打手掌心的惩罚方式去压服学生,却没有沟通与交流。如果这样的教育成为大家奉行的主流教育,让学生亲手破坏自己喜爱的东西,通过监控控制孩子的“一切”,这样下来,孩子缺失了引导与激励,就会成为一个只在乎成绩,没有责任心和创造力的“学生”。这样好吗?不,这样并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教育。从杨永信的电击治疗室出院的“患者”和会被豫章书院“教育”成听话的“孩子”,难道还不能佐证,教育需要的是沟通与对话,而不是PUA,不是压服。“家庭专家”赵菊英这件事情更告诉我们,学生需要老师能平等地与他们沟通,平等、沟通、宽容、耐心、换位、赏识才利于新时代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此外,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从属于教育,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能力。正如网友评论而言,健康的家庭教育观需要家长从实际出发,认识到孩子真正所需,多与孩子沟通。对于赵菊英的这种“霸凌式教育观念”,应该处于拒绝的态度。但是正如合肥师范学院教授、合肥市家庭教育学顾问吴秋芬分析,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大,家长们的焦虑心理蔓延,导致一些没有判断力的家长盲目跟风,对于一些五花八门的教育方式十分追捧。并且受传统的教育观影响,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是衡量其好坏的唯一因素,给自己树立很高的权威,认为自己给了孩子一切,孩子就应该用最高的学习成绩回报他们,如果孩子没达到他们的期望,就需要接受惩罚。正如赵菊英事件中,赵菊英询问黄同学的爸爸:“我这次来了,真的是要家法伺候啊,要好好收拾一下(黄同学),你就别心疼。”黄同学的爸爸回答:“我们家儿子多,随你打。”像这种情况,还有很多,传统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观仍在继续。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更应该做好倾听者的角色,去沟通,去保护,做好家庭教育的践行者,少点控制与绑架,试着“蹲下来”,理解孩子们的情绪。

目前,全社会对家庭教育越来越重视,国家于2021年颁布了家庭教育促进法。如今,赵菊英专家事件又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应该注重用健康、平等的教育方式来培育下一代。老师和父母应该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多沟通,与时俱进且各司其职,彼此支持,形成一种整合优势。此外,全社会都应该努力朝着正确的教育观念靠近,共同为孩子的未来打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教育环境。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