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传统体育国际交流大赛于2024年10月17日至21日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设立了武术、健身气功、围棋、舞龙舞狮4个项目,共有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的723名运动员参与其中,境外运动员353人,除了这四项传统体育项目,昆明还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体育项目,别急,这就为你揭晓谜底!
彝族摔跤
国家级
彝族摔跤盛行于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的各个彝族(撒尼)村寨,是当地火把节等民族节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古时,在各种民俗活动开始前,彝族男子会以摔跤举行庆祝仪式,他们赤裸上身上阵,用摔跤的方式进行表演,庆贺丰收、祈求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六畜兴旺。在石林,每个彝族村寨都有举行摔跤比赛的固定时间和地点。临近比赛,人们就用海报形式进行宣传。比赛时,人们以村为单位组队,由小到大顺序参赛,比赛规则约定俗成,三跤两胜,脊背落地告负,负者淘汰;胜者再挑战新的对手,直至产生当天的冠军。彝族摔跤是云南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具有丰富的地方民俗内涵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色彩。
沙式武术
省级
沙式武术的创始人沙国政,名书谟,1904年生于山东荣成石岛北沟村。他七岁习武,师从众多名家,精研通背、八卦、形意、太极门拳械,二十五岁开始带徒授艺。解放初辗转来滇,曾任云南省武术队总教练,先后培养了众多专业武术运动员,还培养弟子数百人,遍布五湖四海。
沙氏武术是沙国政在继承传统武术精华的基础上,整理、发展而创编的武术套路,其中《八仙剑》《形意拳散手炮》《太极拳对练》被收入《中国武术大辞典》。1992年创办沙国政武术馆,武馆宗旨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武术文化优秀传统;崇尚武德、团结同仁、扩大交流、不断发展创新。武术馆自开办以来,已辅导、培训国内外武术爱好者数万人次,在防病健身、自卫防身、提高武术德艺修养等方面收到很好的效果。
五祖鹤阳拳
省级
五祖鹤阳拳,又名 “国门上拳”,其源可上溯殷商之前的古易经时代。清朝末年,一代武学宗师蔡玉明再次抢救整理了“国门上拳”的拳经套路,并用历史上原有的“五祖”和“鹤阳”两个武术术语将其命名为“五祖鹤阳拳”,谐音“吾祖赫扬”,寓意祖国繁荣富强,赫赫名扬。
五祖鹤阳拳最早发源于中原,唐末宋初逐渐迁往闽越地区并集成主源。在国内主要分布在福建的泉州、厦门、福州、莆田、漳州、龙岩等地。其中,很重要的嫡传一脉传入云南,主要分布在昆明、红河、德宏、大理等地。
五祖鹤阳拳内容包括基本功法、母拳、拳经、插扣、诀、拳法套路、器械、辅助功法等。特别是“鹤阳”系列的套路必须和口诵拳经同时演练(即“经武同遛,内外兼修”),而其中的拳经内容,不仅仅是动作名称,而是包含有很多古代历史文化内容,其理论与实践以《大武易经》为源,具有淳厚的古风和传承的完整性与原真性。特别是其“古易经”特色的语音学、文字学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拳经是一部立文字于心神的历史古籍,对人类学、考古学、民族学、历史学等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恒式御林武术
市级
恒泰(字寿山,公元1856-1937年)是“北京武术界十老”(十大著名武术家),清末为皇家训练御林军,创编恒式御林武术。以师徒传承、家族传承结合的方式,历经4代150多年的传承和实践拓展,形成了自成一派的武术套路,所传弟子遍及海内外。恒寿山将毕生所学传给满族人张静和。张静和学成后行走江湖,于1930年以武会友来到昆明,于1930年创办了云南第一个太极拳研究社,将恒式武术传给子女和徒弟。
恒式御林武术在继承传统内家拳和外家拳的打法套路上,进行了重编和创新,使之刚柔相济、古朴中庸。主要内容包括:恒式太极拳、金翅螳螂拳、八步式、溜腿式、少林金刚拳、滚堂刀、六合枪、三丰剑、判官笔、虎头钩、通背七十二掌、形意拳、八卦掌等。恒式御林武术比较完整、真实地继承了传统武术中的招式,传承了内家拳借力打力、以柔克刚的哲学思想,具有古朴、真实、实用、浑厚、科学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健身价值、技击价值和观赏价值。
舞龙舞狮
市级
中国是世界龙狮运动的发源地,龙狮运动诞生两千多年以来,一直颇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历代相传,鼎盛不衰,并随着华人的迁移而传播世界各地。
龙狮创始人李伟,年少受国际级龙狮裁判员欧阳俊雷老师启蒙影响,跟随学习舞龙技艺;后结缘至广东佛山南海黄飞鸿南狮派系信义联合龙狮俱乐部,狮承何伟洪老师学习南狮技艺,将专业南狮技艺引入云南,并在安宁市温泉街道成立云南鲁木纳龙狮艺术团,训练基地设在云南安宁温泉时代文明实践文创公园。安宁舞龙舞狮在继承传统南派舞龙舞狮、梅花桩舞狮等表演的同时,独创把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和龙狮文化融合,演绎出独特的龙狮文化,深受各地人民的喜爱。
·
·
·
文章来源:“昆明市残疾人联合会”微信公众号
非遗资料图文:
严敬群(中国民协非遗传承人产业基地,中国民协“民间文化(非遗)进校园”课题组)
——END——
关于我们
“非遗产业”发展计划
非遗旅游产业、非遗美食产业、非遗中医药健康养生产业、非遗体育竞技产业、非遗演出产业、非遗数字化产业、非遗游戏产业、非遗服装鞋帽产业、非遗酒店民宿、非遗赋能乡村振兴、非遗礼物、非遗文创产品开发、非遗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平台、非遗展览展销、非遗研学旅行、非遗亲子体验、非遗公司团建、非遗社区活动、非遗进校园、非遗教材图书出版以及全国各地非遗产业园、非遗小镇、非遗街区建设等全领域非遗产业链建设
联系我们:010-56883097
13810295118(微信同号)
联系邮箱:
83262379@163.com
敬请访问
非遗老字号 https://www.zgfeiyi.net
给您分享专业的非遗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