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名家新作丨《丝语:辰州柞蚕》作者/袁德利
天辽地宁十四城
2024-10-02 11:17:52
  丝语:辰州柞蚕

  作者/袁德利
  
  在辽南的温柔乡里,
  盖州轻展她的绿绮,
  柞叶间,藏着秘密,
  是蚕儿轻吟的古老歌曲。

  晨光破晓,露珠微颤,
  蚕儿醒在叶的摇篮,
  细丝轻吐,如梦初绽,
  织就一幅自然的画卷。

  
  辰州乃是盖州的古老称号,柞蚕历史就是从古老的晨州开始的,盖州市坐落于辽宁省南部的一个有名的城市,那里幅绚丽的山水画卷之中,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八闽大地的怀抱里。此地因海而生,因海而名,恰似那条蜿蜒的丝绸之路,连接着历史与未来,交汇着人文与自然。而在这片土地上,有一种独特的生灵,承载着厚重的文化与悠久的历史,那便是柞蚕。
  柞蚕,乃是辰州传统文化的瑰宝,犹如一张鲜艳的名片,向世人展示着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它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缔造丝绸的华美,更是为这片土地赋予了生命的气息。每当春秋之际,山间的青翠欲滴,微风拂过,便能听见那一阵阵轻柔的呢喃,似乎是在诉说着柞蚕与这片土地之间不解的情缘。
  在辰州的历史长河中,柞蚕业早已根深蒂固。古老的《盖平县志》如同一位睿智的长者,记录着这片土地的点滴变迁。书中提到:“春秋两季山蚕,登市时缫丝为邑中优良之实业,复能利及金融,裨益市面经济,所系百业交兴。”这不仅是对柞蚕业的赞美,更是对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洞察。柞蚕,犹如一条纽带,将人们的生活与自然的脉动紧紧相连。
  在那遥远的清代,山东的流民如星辰般汇聚于此,带着梦想与希望,在这片土地上放养着蚕。人们用双手创造着富饶的未来,白手起家,携带着稚嫩的理想与坚定的信念,在历史的长河中砥砺前行。正如清同治年间《刘学礼墓碑》所述,许多先辈们用勤劳与智慧,编织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时光荏苒,光绪年间的盖平县,犹如春风化雨,滋养着一片生机勃勃的蚕丝产业。那时,柞蚕茧与蚕丝便是这片土地的瑰宝,成为了商品输出的主力。从光绪六年(1880年)开始,辽东半岛的蚕丝手工业作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经济的血脉在这里悄然流动。1881年,盖平的柞蚕丝如一条蜿蜒的河流,装满了千捆的希望,乘着帆船,顺着大清河的水流,直抵营口,再转运至远方的法国。这一幕,仿佛是在诉说着丝绸之路的繁荣与辉煌,古辰州的土地上,承载着时代的印记,向北延伸,穿越辽阳,最终进入俄罗斯的怀抱。
  民国初年,盖平县的东部山区,红茧如火般燃烧,炽热而生机盎然。五千多双勤劳的手,饲养着这片土地的宝贵财富。1915年,茧丝的集散量达到17549担,令人心潮澎湃。在这历史的转折点上,盖平县的缫茧丝公司如同绽放的花朵,资本金在千元与三千元之间,经济的脉搏在这里跳动着。1918年,4470户农民在农闲之时,饲养柞蚕,年收茧238194担,制丝达165.6万斤,仿佛是一场丰收的盛宴,绽放着劳动的光辉。
  1919年,温朝纲在盖平城创办的德胜(盛)祥丝行,资本金银元2200元,犹如一颗新星在历史的天空中闪耀。那一年,经营口港出口的盖平茧1279担,丝3138担,成为时代的见证,记录着这片土地与世界的互动。随着民国政府颁布的奖励蚕业法,黑茧如同新生的力量,超过了红茧,红茧与黑茧的合计数量达到1.46万把,1.5万人投身于这一事业中。山村乡间的小厂如星星般散落,有的逐渐发展为大厂,绢绣工厂也在这片沃土上崭露头角。
  1949年,全县的柞蚕放养面积达到8000多把,年产量高达650吨。到了1985年,柞林面积达42万亩,放养面积18.1万亩,5610把的总产量更是达到了1715.3吨。盖州的榜式堡,宜养柞蚕的面积超过百万亩,成为全国丝绢加工的第一镇,仿佛是大地的馈赠,丰盈而厚重。盖州,这片土地,成为全省柞蚕专业生产的基地,70%以上的柞蚕源自这里,70%的柞蚕则在辽宁的怀抱中蓬勃生长。
  柞蚕,作为一枚璀璨的明珠,以柞树叶为食料,吐丝结茧。它的生息繁衍,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辽宁的蚕区,青黄一号、青六号、柞早一号、辽柞一号及三里丝等品种竞相争艳。放养量中,青6号占据了60%,青黄1号占30%,展现出生命的力量与坚韧。柞蚕的产量逐年提升,1998年更是达到了6212吨。这一切,都是辛勤劳作的结晶,体现了农民致富与创汇农业的支柱项目。
  柞蚕茧,犹如绢纺工业的优质原料,散发着光辉的未来;柞蚕蛹,营养丰富,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仿佛在诉说着自然的馈赠;而柞蚕卵,则是农作物害虫的良好中间寄主,体现了生态的和谐。柞蚕丝如同自然的恩赐,具备防潮、阻燃特性,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被西方誉为人体的“第二肌肤”。
  随着市场经济的浪潮,榜式堡的匠人们如同勇敢的航海者,乘风破浪,凭借盖州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资源,让柞蚕业在精加工、广销售的创新之路上迎来了蓬勃发展。历史的长河在这里汇聚,未来的画卷在此徐徐展开。人们在这片热土上,继续书写着一段段辉煌的传奇,谱写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乐章。

风,穿梭林间细语,
  告诉每一片叶子归期,
  蚕儿不语,却以丝为笔,
  在时间的纸上,绘满希冀。

  月光如洗,洒满山脊,
  蚕儿夜以继日地编织,
  金黄色的梦,在叶间游弋,
  是大地对天空的细腻献礼。
  在那一片片苍翠的山林中,柞蚕悄然生长。它们在阳光的沐浴下,静静地吞噬着树叶的芬芳,经历着从幼虫到成虫的蜕变,仿佛在演绎着一场生命的华丽转身。每一只柞蚕都是自然的杰作,蕴藏着无尽的可能与希望。它们的存在,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美丽,正如辰州这片土地,历经风雨,却始终屹立不倒。
  而在每年的丰收季节,辰州的大街小巷都弥漫着丝绸的芬芳,市场上更是人声鼎沸。人们将新鲜的蚕茧带到市场,换来一张张笑脸与满满的期待。柞蚕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经济的繁荣,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文化与情感。那一丝丝光滑的丝线,仿佛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连接着每一个家庭,温暖着每一颗心灵。
  蚕,是时间的果实,
  藏着季节的轮回与秘密,
  待那春风再度拂过此地,
  破茧成蝶,是生命的奇迹。

  盖州啊,你的柞蚕低语,
  是古老与现代交织的序曲,
  每一缕丝,都是岁月的低吟,
  讲述着勤劳与坚持的故事。

  
  辰州的柞蚕业,如同一幅流动的画卷,描绘着人们的生活与梦想。每一位养蚕人,都是这幅画卷的创作者。他们在晨曦初露时,走进那片青翠的林间,细心地照料着每一只柞蚕,仿佛在呵护着自己的孩子。那一双双勤劳的手,浸透了汗水与心血,换来了丰收的喜悦与满足。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柞蚕业在辰州这片土地上,已然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它不仅仅是经济的支柱,更是人们心灵深处的寄托。每当人们谈起柞蚕,脸上总会浮现出自豪的神情,仿佛在述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那些关于柞蚕的传说,犹如涓涓细流,滋润着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
  辰州柞蚕,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未来的希望。它是一曲悠扬的乐章,奏响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旋律。每一只柞蚕,都是这曲乐章中不可或缺的音符,奏响着生命的赞歌。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柞蚕不仅是经济的象征,更是文化的传承与精神的寄托。

      人们手捧这珍贵的丝,
  如同捧着大地的恩赐与期许,
  织就华裳,温暖人间四季,
  盖州柞蚕,你是最美的诗。

  在这片绿色的海洋里,
  蚕儿与叶,共舞着生命的序曲,
  它们的故事,被风轻轻传递,
  在盖州的每一寸土地上,生生不息。
  愿辰州的柞蚕,继续在历史的长河中汩汩流淌,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这片土地的故事,永远在岁月中回响。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