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老城记忆
李吉林
2025-05-19 14:41:45
 #创作挑战赛八期# 
老城记忆点滴
文/洛水

近日看到茅峪先生发来的“卢氏县名的由来”一文,不由勾起我小时候的一点印记,这些印记虽然有时有点模糊不清,似影似幻,但却有时又清晰如昨,历历在目。

1、卢氏城门

小时候去城外玩耍,大人总是交待:回来早点,晚了城门关了,就回不来了。
当时的城门,太阳压山,就开始半关城门,留个门缝。
太阳落山了,就要全关闭。回城晚了,就进不来。

卢氏旧城门
城内东北角,是非常有名的“卢氏县马车队”,是解放后1950年左右成立起来的,晚上这里停着威风凛凛的十多辆大马车,数十匹大洋马高大威猛,赶车师傅气宇轩昂,担负进出卢氏运输货物。这个马车队是当时人们心目中顶级交通认知的存在。
直到一九五六年,上边拨给卢氏两辆苏制解放牌汽车,从此卢氏汽车队诞生了,卢氏马车队才寿终正寝,退出历史舞台。
但是东城门和汽车几乎一样宽。每次进出城总是挤挤扛杠,城门洞两边被刮成两条多深的砖壕,汽车也被蹭伤,影响观瞻,于是县委决定先拆掉东城门。把几万块大城砖用来铺设县委大院,又修了一个大鱼塘。
十多年后,鱼塘废弃,附近居民都拆砖盖房,铺院子。我的房下也压了几百块老城墙的砖,用以做房屋地基。

2、拾烟头

往事如烟,童年无忌。
当年拆除东城门楼,让犯人用大城砖铺设县委大院。
那时监狱就在县委大门西前方。犯人们脊背衣服上都有大圆圈,圆圈里有一个大字。大人们告诉我:那是个“劳″字,说他们都是坏人。
又用大城砖修了个大鱼塘,还修了很好看的花墙。
鱼塘四边每隔一米远修一个方形小花池。那时人们可能不太会养花,花池没过一年花就死光了。县委马夫张老头往花池里种满了南瓜。

卢氏老城墙
好像是1954年以前吧,县委还没有小车。书记每次下乡都是骑马,县委马夫就是专门养马牵马的人,相当于今天领导的司机。
马夫老人对我很亲,每次在我房后放马,还把我抱上马背骑骑。马夫命苦,有一个儿子和我年龄差不多大,是个傻瓜。

我家房后就是县委,和县委后门对门。虽然我是老百姓的孩子,但我是在县委大院长大的。

平易近人的县委领导
五0年左右,学会走路,就经常跑到县委大院玩耍。
经常拾到些纸张拿回家。那时纸张可是珍贵的东西。擦屁股万万舍不得用。只有很体面的人才能用纸擦屁股。一般人都是用石块,土块,瓦片擦屁股。
那时我有四五岁,常钻进县委会议室拾好多香烟头(不带过滤嘴),拿回家,学大人的样子把烟头叼在嘴上,觉着很神气。因为老百姓都是吸旱烟,巻烟叶片吸。
大人见了很生气,问:哪来的?我说县委会议室拾的。那里可多可多啦。
大人说你就都拾拾拿回来吧。
我就手拿小毛篮去拾。几天去一次,每次小毛篮差不多都能拾满。那可都是好烟啊,比烟片好吸多了。
邻居几个老头知道了,都来要,每次给一块钱。那时一块钱可顶钱,花好几天。
在那困难的年代,心里不知道有多高兴!
那是学龄前的最快乐的日子,进出县委大院是没人管的,不像现在设岗盘查登记,一般人只能望而却步。

3、刘家巷看戏

我五六岁的时候,许多事都能记得了。
我家西北靠着县委,东面正对着刘家巷。
刘家巷可是县城最热闹的巷子。
公检法机关,财政局,影剧院都在刘家巷。
每当夜幕降临,小孩子们都聚集在影剧院门口,想着如何混进去看戏。当时的小孩口袋里是没有零花钱的,尽管戏票便宜,一毛、五分而已。
我跟大孩子学会了混进去的办法。
每当有大人拿着票进戏院,管他认识不认识紧跟其后,到门口轻轻拉住大人衣角就进去了。陌生大人发现了也不拒绝,我们屡屡得手,辄喜形于色。
慢慢大一点了,拉衣角不行了就想办法翻墙进去。后来发现一段墙有个豁口,就跟大孩子一起翻了进去。谁知是个女厕所,两个女人正撅着屁股哗哗在尿,发现是几个小毛孩,也不在意,并未恼怒和惊吓。

刘家巷戏院,那时感到很气派。其实不过是个大草房,长木条上写着号,一排能坐三十人。每次看到惊险处,心跳加快,浑身发抖。看《画皮》,鬼出来了,吓得心惊胆战。那时没有电,忽然汽灯熄灭,冒出一团火光,随着恐怖的音乐跳出一个青面獠牙,满身红毛的恶鬼。一些小孩都吓哭了,以为真有鬼怪。

茅峪拍的大庙巷
戏院门前,一个个小摊贩,卖瓜子的,卖花生的,卖糖果的,一盏盏小煤油灯,像萤火虫一样忽明忽暗,夜色幽静,随意朴素。没有奢华富丽,没有霓虹闪烁,倒让人很怀念那样的老旧时光。

4、看电灯、听广播

1956年前后,传说影剧院要在西关修建,后来也真建成了。刘家巷戏院才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接着又传来一个好消息:卢氏要有电了,大街上要按电灯泡了: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口各吊一个灯泡,十字街一个,刘家巷口、巷里一个。
传说今晚要亮了!大人孩子,男女老少,吃过晚饭早早跑到街上,等啊等啊等到半夜,大街上仍旧黑古隆咚的,人们才失望地返回。
又是一个晚上,人们又失望了……
到了六月三十日,迎接党的生日,传说晚上要亮灯,人们奔走相告,欣喜若狂。大人们摇着扇子,抱着孩子都涌到街上。
夏天黑得太晚了,人们焦急地翘首以望。

终于亮了!太亮了!两千多年的古城小县终于等来了电灯,结束了漫漫长夜,迎来了光明。看到大街上亮如白昼的电灯泡,
人们欢呼雀跃,兴奋异常,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大人说这是把天上的闪电收下来了,刮再大的风也刮不灭。

县城西大街
又有好消息了:卢氏要按广播了!东西南北城门口,十字街,刘家巷口都要按。
一天晚上,大喇吧突然响了,声音悦耳嘹亮,传播远近,有音乐,有歌曲,有老百姓爱听的北路戏,曲子戏,梆子戏。
整个卢氏山城喜气洋洋,人们都说:共产党真好,共产主义快要实现了。
(原文略有改动)

2024.3.8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