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精神印迹和优良传统,是我们党最宝贵的历史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用好红色文化,做好“大思政课”建设,要加强对红色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创新运用,将红色文化转化为育人资源。
用好红色文化,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文化重要论述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红色文化建设、传承作出重要指示,为新时代做好“大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大思政课”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回应的是时代发展的命题,事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必须加强红色文化的利用,充分发挥它在“大思政课”建设中的作用。
用好红色文化,是办好“大思政课”的必然要求。思政课是一门重在讲懂道理、启迪心智、坚定信仰的课程,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体现了思政教育的新思维、新路径、新格局,回应了办好思政课的诉求。而纪念馆、党史馆、博物馆等承担了思政课建设的实践功能,较好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远大的理想抱负、深厚的爱国情怀、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独特的实践育人价值。将红色文化融入“大思政课”建设,是学校开门办思政课、创新思政课实践育人模式的必然要求。
用好红色文化,是提升思政课实效性的必然要求。红色文化时间跨度长、空间覆盖广、形象直观立体,拓展了思政课的时空范围。红色文化中蕴含的信念忠诚、拼搏进取、廉洁奉公、群众意识等红色基因,与思政课要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和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厚植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等目标要求高度契合。红色文化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内涵,能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有助于思政课坚定理想信念,凝聚精神力量,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功能的实现。因此,将红色文化融入“大思政课”建设,有利于提升思政课立德树人实效。
用好红色文化,做好“大思政课”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着力。第一,强化红色文化理论研究,形成“硬实力”。文以载道,文以化人。红色文化内容丰富、分布广泛,既包括物化的红色资源,也包括非物化的红色精神。当前,我国不同地域、行业、职业的红色文化还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对红色文化背后所承载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论证还有待深入。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系统研究,阐明红色文化的时代背景,解释其理论内涵,提炼其精神要义,使之与学生认知需求更符合,与思政课教学体系更融通,形成思政课教学“硬实力”,是做好“大思政课”建设的基础。
第二,推动红色文化创新运用,打造“大课堂”。“大思政课”建设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当前,思政课教学还存在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不紧密、校外场馆利用不足等问题。为此,应优化课程设计,将红色文化导入思政课教学,让学生对思政课涉及的知识有更深刻的领悟;创新教育形式,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红色历史故事或事件,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深层理解;推动红色文化与各地特色传统文化融合,构建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育人体系,增进不同地域、学段学生的文化认同。
第三,加强红色文化校馆合作,搭建“大平台”。建立红色文化校馆合作、联动发力的运行机制,搭建思政课教学“大平台”,是构建“大思政课”长效机制的重要途径。但一些地方参与“大思政课”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对各级学校前来对接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践教学的热情不足,有些文化场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资源壁垒依然存在,使思政课现场体验学、系统深入学推行困难。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各级政府、文旅部门、文化场馆等增强共享观念,为建设思政课教学“大平台”担负起应有责任。
基于上述分析,用好红色文化,应坚持如下实践进路。首先,要在理论阐释上下苦功。“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道理存在于先进人物的事迹中,需要靠文化史料、工作场景和生活物件来表征。因此,把思政课讲深悟透,要下功夫对浩如烟海的党建史料进行系统梳理、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原始文化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从历史文化、思想价值上对文化史料、老物件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行理论阐释,构建起红色文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使思政课言之有理、信之有物、践之有据。
其次,要在方法创新上出实招。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对于“大思政课”建设而言,就是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学校课程体系,不仅要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中接受红色文化熏陶,还要通过组织学生重走长征路、探访红色遗址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红色精神;以多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方法,打造数字化红色文化体验项目、“云课堂”等,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坚定理想信念。此外,还要促进各地名人文化、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的融合,厚植红色文化育人沃土,使思政课对学生更具亲和力。
最后,要在平台建设上见成效。一是建设以红色文化为支撑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高校应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依托,加强与教育部门、大中小学的协同联动,拓展“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二是建设以红色文化为核心的思政课资源平台。完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的课程体系,研制红色文化与“大思政课”教学内容相匹配、逐层递进、衔接流畅的红色文化系列课程,促进红色文化在不同学科、学段之间融会贯通。三是建设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思政课教学展示平台。通过开展思政微课教学比赛、红色故事会大赛、“大手拉小手”红色研学活动评比等活动,有效实现高等教育与中小学段教育的精准衔接。
(作者系浙江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