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济南剑指“AI原生城市”,多地为啥争相牵手百度?
正经社
2025-05-21 10:56:46

文丨金铎  编辑丨杜海

来源丨正经社(ID:zhengjingshe)

(本文约为3100字)


趵突泉泉池西岸的观澜亭中,熙熙攘攘地站着众多前来一观“天下第一泉”奇迹的游客。当你戴上自己的AR眼镜,现实场景退去。

拨动时间轮盘,眼前景色轮换,石栏震颤着传递地心的轰鸣,只见雪浪冲霄三丈,如昆仑崩玉坠入凡尘,你身旁一位鬓角霜白浸着风尘的老人盯着奇景出神。忽而,老者从袖袋中取出纸墨,挥毫泼墨间,笔锋似受雷霆牵引,“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时常吼半天雷”力透纸背,镌刻进时间的轮盘中。

当然,这只是基于AI技术的想象。在“互联网教父”凯文凯利所著的《5000天后的世界》中,我们所处的世界经过科学手段的处理,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数字世界”,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携带着自己的历史数据,只要你想,就能通过技术读取,甚至“看见”它们的“前世今生”。

凯文凯利所预言的5000天后的世界还有些遥远,但当下热门的“AI原生城市”却让这个缥缈不真实的未来,有了可触摸的痕迹。


1

“AI原生城市”三要素


“AI原生城市”可以说是当前城市智慧化转型浪潮中最为热门的关键词。

2024年7月,北京在《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4-2025年)》中明确提出“率先建设AI原生城市”。这也是AI原生城市首次亮相公众视野。随后,这种将AI技术融入城市基因的城市建设概念被众多正在进行智慧化转型的城市引用,如福州、沈阳等地。

这之中也包括制造强市济南今年3月,济南市就提出了探索建设全国前列“AI原生城市”的口号。

目前并没有“AI原生城市”的具体定义,但从各地政府的建设规划中可以一窥究竟。总结来看,“AI原生城市”并非简单地在现有城市基础上融入AI技术的应用,而是从城市规划和建设之初就将人工智能作为核心基础设施。前者是AI铠甲,后者则是AI基因,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AI原生城市”中,AI不再是单纯的工具,而是城市运行的“操作系统”。从另一个维度来看,“AI原生城市”可以理解为AI基建。

一座城市的基建需要什么?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体系、产业发展以及民生经济规划共同构成了一座城市的骨架。在此基础上再去理解“AI原生城市”基建的需求一目了然——算力基础设施层建设、数据要素体系的搭建、上层政务、民生、产业链等诸多场景的AI落地。

如果没有深入了解济南这座城市,刻板印象中,它或许还是那个山水灵动的泉城,抑或吟唱着李清照的婉约、辛弃疾的豪放的文化重地,再近一些,可能还有一个工业产值破万亿的“制造强市”形象。

但实际上,它却是数字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的先锋城市。

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层面,构建算力枢纽城市底层是核心。由山东国资主导建设的城市超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以及今年正式投运的济南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共同筑建了济南这座“区域算力中心城市”。

在数据要素体系搭建层面,济南数字生态指数位列全国第8位,数字城市竞争力位列全国第14位,市一体化大数据平台接入数据417亿条,提供数据共享调用支撑53亿余次,开放“数林指数”位列全国城市第2位。

在AI场景应用层面,济南作为制造强市,在政务民生、传统制造业等场景有着极高的产业复合度,这也意味着后续的底层算力铺设和数据供应都有着更为成体系的搭建路径。

这也为其冲击全国前列打下了基础。《济南市新一代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 — 2026 年)》锚定了这样一个目标:2026 年,核心产业规模突破 600 亿元,人工智能企业达到 500 家,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总体水平居全国前列。

从过去济南一系列的城市建设工作和规划可以看到,济南已经提前将建设“AI原生城市”最基础也最为核心的算力基础设施层建设、数据要素体系搭建、AI应用场景在内的三大核心要素装备完毕。


2

“百度”因子全覆盖

更多精彩,详见:(济南剑指“AI原生城市”,多地为啥争相牵手百度?【《正经社》出品】


CEO·首席研究员|曹甲清·责编|唐卫平·编辑|杜海·百进·编务|安安·校对|然然


声明:文中观点仅供参考,勿作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喜欢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正经社,我们将持续进行价值发现与风险警示

转载正经社任一原创文章,均须获得授权并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权信息,否则视为侵权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