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赫尔巴特 “兴趣中心” PK 陶行知 “社会即学校”,谁更科学?
幼儿保健说
2025-05-24 15:02:29
教学必须以兴趣为核心!赫尔巴特‘兴趣中心’理念,能让学生主动投入学习,这才是教育的科学路径!” 在教育论坛的辩论环节,青年教师刘敏攥着演讲稿,情绪激动,“脱离兴趣的学习都是强制灌输!”
“纸上谈兵!” 老校长李建国猛地起身,手中的《陶行知教育文集》重重拍在桌上,“陶行知先生‘社会即学校’才是真理!只有让学生在真实社会中摸爬滚打,学到的知识才有生命力!”
台下听众瞬间炸开了锅,支持者们针锋相对。赫尔巴特 “兴趣中心” 强调以激发学生兴趣推动学习,陶行知 “社会即学校” 主张打破校园围墙,让社会成为学习的大课堂。这两种跨越时空的教育理念,究竟谁更科学?让我们结合实例深入探讨。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的 “兴趣中心” 教学理论,将兴趣视为教育过程的核心驱动力。他认为,当学习内容与学生兴趣相契合时,学生的注意力、主动性和思维活跃度都会显著提升,从而更高效地掌握知识。赫尔巴特把兴趣分为经验的兴趣、思辨的兴趣和审美的兴趣,并围绕这些兴趣设计课程与教学方法。在一堂初中历史课上,教师为了讲解 “工业革命”,没有直接讲述枯燥的历史事件和数据,而是先播放了一段蒸汽火车运行的影视片段,轰鸣的机械声、飞速转动的齿轮瞬间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激发起他们对工业革命时期科技发明的好奇,这便是对经验兴趣的激发。接着,教师抛出问题:“如果没有工业革命,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引导学生展开思辨讨论,学生们各抒己见,从生活方式、社会结构等多方面进行假设与推理,思辨兴趣被充分调动。最后,教师展示工业革命时期的建筑、绘画作品,分析其艺术风格与时代背景的关联,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通过这种围绕兴趣展开的教学,学生们不仅深刻理解了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还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了乐趣,主动查阅更多资料进行拓展学习。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先驱,他提出的 “社会即学校” 理念,彻底打破了传统学校教育的封闭模式。陶行知认为,社会是一个丰富的教育资源库,生活的一切场所都是学习的课堂,教育不应局限于校园围墙之内。在晓庄师范学校的实践中,这一理念得到充分体现。学校的学生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还要参与农田劳作、乡村建设等社会实践。例如,在乡村教育改造项目中,学生们走进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了解农村教育的现状和需求。他们帮助村民创办夜校,教农民识字、学习农业技术;组织乡村文艺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将所学的教育理论应用于实际,同时从农民身上学到了吃苦耐劳的品质和丰富的生活经验。此外,陶行知还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当遇到自然灾害时,学生们积极参与救灾和重建工作,在实践中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教育目标来看,赫尔巴特 “兴趣中心” 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知识基础和良好思维习惯的个体,通过激发兴趣提升学习效果,为学生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这种理念下的教育,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陶行知 “社会即学校” 则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具有改造社会能力的人才为目标,强调教育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在当今社会,既需要专业领域的高精尖人才,也需要能够扎根社会、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干家,两种理念的教育目标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教育方法上,赫尔巴特 “兴趣中心” 依赖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和对学生兴趣点的精准把握。教师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故事导入、多媒体展示、问题情境创设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方法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要求较高。陶行知 “社会即学校” 则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和实践体验,教师更多地是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丰富的社会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然而,这种教育方法面临着实践资源有限、教学过程难以把控等挑战。
然而,在实际教育中,单纯采用赫尔巴特 “兴趣中心” 或陶行知 “社会即学校”,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只追求兴趣教学,可能会导致教学内容过于迎合学生的喜好,忽视知识的深度和系统性,使学习停留在表面。例如,一些学校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过度使用游戏化教学,学生虽然在课堂上玩得开心,但知识掌握却不扎实。反之,过度强调 “社会即学校”,将学生完全置于社会环境中学习,可能会因为缺乏系统的知识指导,导致学生学习碎片化,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
在现代教育实践中,我们应将两种理念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在学校教育中,可以以赫尔巴特 “兴趣中心” 为指导,优化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效率。同时,引入陶行知 “社会即学校” 的理念,增加社会实践课程和项目,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在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解物理原理;课后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的电路改造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设计与社会热点相关的主题项目,如 “社区垃圾分类调研与推广”,学生在进行社会调查、方案设计和宣传推广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又通过查阅资料、数据分析等活动,提升了知识运用和研究能力。
赫尔巴特 “兴趣中心” 与陶行知 “社会即学校” 并非绝对对立,而是各有侧重、各有优劣。它们都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教育的规律和本质,不能简单判定谁更科学。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我们需要将两种理念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它们的优势,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教育体系,以适应时代对人才培养的多样化需求,培养出既有扎实知识、又有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