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常战军
2024-10-14 10:22:11

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6周年。改革开放46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统筹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实现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式现代化已经展开壮美画卷并呈现出无比光明灿烂的前景。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加大,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在深化改革开放中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把“开放”放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加快发展的突出位置,强调以开放促改革明确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作为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的首要改革举措进行全面部署。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充满新的生机活力的制度支撑

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世界开放报告2023》显示,中国的开放指数从2012年的0.7107跃升至2022年的0.7517,提高了5.7%,排名从第47位跃升至第40位,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在开放发展中与世界经济相互影响、相互成就。虽然我国制度型开放已取得重要进展,但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比仍有一定差距。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新的高水平对外开放任务,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系统探索、主动参与和引领国际投资、贸易新规则的新路径,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环境标准、劳动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金融领域等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逐步构建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优化开放合作环境,提供更多全球公共产品,持续增强对国际市场产品标准、经贸规则的影响力。推动企业加快适应全球贸易投资新竞争规则,更好适应国际竞争新环境,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自身发展。深入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推动形成开放、多元、稳定的世界经济秩序。

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超1.8亿户经营主体,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世界级港口群……已成为世界上最有潜力的超大规模市场,与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有着紧密的产业和市场关联,内外需市场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各国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实现共同发展的空间十分广阔。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为外资企业创造更广阔的市场空间、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扩大国际合作中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赋能国内大循环,使国内大循环形成对全球先进资源要素的强大引力场,获得世界范围内更优质的技术、市场和人才等资源,加速补齐要素、资源、营商环境等方面的短板,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我国产业技术发展水平,促进国内产业提质增效和消费升级,稳定国内经济基本盘,增强经济发展韧性,不断增强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同时依托我国120万亿元经济体量以及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结合和互动,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努力构建普惠平衡、协调包容、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全球发展新格局。

扩大自主开放和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扩大自主开放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题中之义,对内可以更好发挥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动力作用,对外是可以发挥以开放促合作促共赢的引领作用,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扩大自主开放,优化市场准入流程管理,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选择市场需求大、有效供给不足的领域,分步、分类、分区域扩大开放,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推动扩大服务消费相关领域的条目,有序扩大我国商品市场、服务市场、资本市场、劳务市场等对外开放,持续推动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健康等领域有序扩大开放,落实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清零要求等。持续优化过境免签、区域性入境免签、口岸签证政策,推动实现更多高频事项集中办”“就近办”“网上办”“一次办,促进通关流动便利化,完善境外人员入境居住、医疗、支付等生活便利制度,促进社会融入服务精细化,不断提升境外人员来华工作、学习、旅游的便利度,便利高技术人才入出境、停居留、永久居留、入籍复籍,大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华发展、创新创业,增强国际人才在华长期发展的信心。同时,彰显开放发展的大国担当,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单边给惠,给予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为最不发达国家扩大对华出口和共享中国大市场机遇发挥积极作用,在多边、区域和双边合作中充分考虑其关切,帮助其更好融入国际市场,共商共建共享,在互利共赢中实现共同发展。

加快推动开放平台提质升级。开放平台是我国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重要载体,提升开放平台功能,有利于对标国际高标准规则,促进中国全面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框架。自20139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至今,全国分批次设立22个自贸试验区(港),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国家级开放平台打造产业集聚新高地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在更深层次实施对外开放,统筹推进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和进博会、服贸会,着力构建多层次、高能级的开放平台,全面提升对外开放平台能级,更好发挥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各类开放平台载体示范作用,鼓励探索更宽领域的开放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强劲引擎,更加有效地平衡内需和外需、出口和进口、生产与消费、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让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

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我国幅员辽阔国土面积巨大,地区差异较大,不同区域产业、人才、资源、生态条件等优势各不相同,开放发展的基础、水平和任务也各不相同,根据区域特点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推进开放,发挥不同区域比较优势,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之路。新时代以来,我国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深化沿海开放,扩大向西开放、向周边国家开放,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新征程上,坚持全方位优化区域开放布局,系统优化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机制,提升开放协调性、系统性,大力清除消除制约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隐性壁垒,逐步解决区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平衡性、不包容性和不可持续性问题,建设更加合理的制度体系、营商环境,建设更加开放、更加便利、更加统一的大市场。统筹优化不同区域开放功能分工,充分用好国内各区域各地方开放资源、平台、载体,发挥沿海、沿边、沿江和交通干线等开放元素聚集优势,缩小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在产业配套等硬性条件、制度型开放等方面的差距,打造形态多样的开放高地,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加快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技术先进化、产品高端化、制造智能化、品牌国际化转型,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率,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

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最高目标,搭建了世界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产业合作等重点领域的合作逐步深化,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为深化不同主体之间的高水平开放合作提供了新的路径。截至目前,中国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3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为增强共建国家发展能力、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和完善全球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打造共建“一带一路”高水平开放实践平台,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在开拓市场上继续下功夫,搭建更多贸易促进平台,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到共建国家开展投资合作,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带动更多国家更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常战军丨顶端新闻特约专家,郑州市知名社科专家,入选郑州名人档案库。

郝天丨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

陈炳圳丨俄罗斯托木斯克国立师范大学。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