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带儿子在楼下玩的时候,目睹了一场有意思的社交冲突:
两个7岁多的小男孩子在一起玩类似于抓捕的游戏,男孩A非常有主意,总是想要主导游戏方式,让男孩B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玩。
总被安排的男孩B不愿意了,抱怨道:为什么总要按照你的想法玩,我也有想法啊?
男孩A似乎没有感受到对方已经生气了,继续说:可是我的想法更有意思啊。
男孩B更加恼火了,说:我不跟你玩了!凭什么你的想法有意思,别人的就没有意思!
显然,男孩A犯了一个社交错误:不懂得理解和接纳他人的不同,过于自我,更不懂得合作共赢。
在培养孩子社交能力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帮助孩子建立清晰的自我认知,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孩子理解接纳他人的不同,最终掌握和而不同,合作共赢的社交技能。
第一步:在0-2岁阶段,多给孩子展示这个世界的不同
婴儿刚出生的时候,认为世界和自己是一体的,最典型的体现就是对妈妈的霸占,认为妈妈是自己的,而所有家人确实也都是围着婴儿转的,及时回应,百分百满足。
等到孩子进入分离焦虑期才逐渐明白,妈妈不是自己的,随着1岁多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孩子开始用“我自己的意志”来看待周围事物,不能接受事物不按照自己的愿望来发展,出现自己期待之外的不同结局。
我们这个时候需要给孩子做好一个心理铺垫:周围的世界是不同的,人与人是不同的,万事万物都有不同。
这个铺垫的作用在于:
发展孩子的自我意识,为以后独立思考,建立自我认知打基础。
处理因为自我意识发展不够完善带来的社交冲突,比如孩子非要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抢玩具等,当孩子能够理解人各有想法,不可能总让别人听自己的时候,就能接纳不同意见。
生活中有很多给孩子展示不同的机会,比如:
不同人,对同一件事情的感受不同,有的人会感动,有的人会愤怒。
每个人喜欢吃的食物、味道不同,妈妈喜欢吃火锅,爸爸喜欢吃涮肉,孩子自己喜欢吃面条
每个人喜欢的衣服裤子鞋子不同,妈妈喜欢穿黑色的衣服,爸爸喜欢穿运动装,孩子自己喜欢穿蓝色的衣服。
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妈妈喜欢看书,爸爸喜欢乐高,孩子自己喜欢恐龙。
每个人喜欢的游戏不同,小伙伴A喜欢玩捉迷藏,小伙伴B喜欢玩老狼几点了,孩子自己喜欢玩一二三木头人。
类似这样的真实的,发生在孩子身边的不同点非常多,我们可以随意在生活中捕捉到,然后拿出来和孩子讨论。
把孩子的视野再拉大一些,用绘本,纪录片等方式让孩子看到世界、地球、宇宙的不同。
比如绘本《每个人都很重要》展示的是世界不同肤色的人群。
绘本《中国民族节日风俗绘本》展示的是不同民族的人。
绘本《人类简史》展示出了地球上不同国家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
绘本《这里是中国》展示出中国不同城市的地形、风景
当孩子看过了形形色色的不同,具备了“万事万物皆有不同”的意识,才有接纳不同的视角和能力。
第二步:在2-4岁阶段,多让孩子体验“我可以不同”
在这个阶段,孩子要经历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自然而然的会和家长唱反调,彰显自己的主意,我们可以抓住这个阶段,多让孩子体验”我可以不同“的做法。
比如,我们让孩子自己选择早晨起来要穿的衣服,而不是要求孩子必须按照我们的喜好来穿衣,对于自己的着装打扮,孩子可以有自己不同的穿搭。
去超市购物的时候,我们可以和孩子各自制定不同的购物计划,妈妈需要买些什么东西,孩子需要要买些什么,各有不同。
和孩子一起看书的时候,我们可以和孩子讨论各自的感受和看法,而不必要求孩子必须要表现出教科书般的情绪。
之前我和儿子一起看绘本《马头琴》,讲到小白马带着伤去找自己的小主人,最后死在小主人面前的时候,我感动得哭了出来,而儿子则是一脸凝重,没有流一滴眼泪。
儿子说:我很生气,这个逼迫小主人放弃小白马的王爷实在太坏了!
当孩子在这个阶段能够有充足的机会按照自己的感受、需求去做选择、做判断、就能更深入的体验到“我可以有不同的权利”。
第三步:发展孩子的同理心、练习换位思考,明白他人和我一样,也是不同的
在4岁之前,孩子基本都处在自我中心阶段,很难做到换位思考,但是4岁之后,随着同理心和道德意识的发展,孩子逐渐发展出同理心,偶尔还能做到换位思考。
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多多练习换位思考,方法很简单:
利用绘本故事,和孩子讨论角色的情绪、感受
我们读完绘本以后,可以问问孩子:你觉得主人公为什么要这么做啊?你觉得他的感受是什么?
孩子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去揣摩故事,说出他认为合理的答案,基本上,4岁以上的孩子都能准确的描述出故事人物的行为动机、情绪感受。
解读他人的行为动机、感受情绪是社交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技能。
有的孩子做了让对方生气的事情,但依然我行我素,不纠正自己的行为,继续惹恼对方,久而久之,小朋友们就不喜欢和这样的孩子玩了。
第四步:培养孩子掌握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社交技能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不同,倘若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不同,处处不妥协,那就很难达成团队合作,无法与别人合作的孩子,就会遇到社交困难。
我们之前已经花了很长时间来帮助孩子建立清晰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与他人的不同,理解他人与自己的不同,接下来,就需要帮助孩子发展”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社交技能。
举个常见的例子,儿子每天下午都会和两个小伙伴一起玩,三个人玩总是会出现矛盾,总有一个人被冷落,说其他两个人不和自己玩。
三个人的游戏,每个人都有游戏构思,都想让其他两个人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各有不同带来了冲突。
后来,三个孩子商量采用轮流的方式来玩,这样每个人的想法就都能玩到了。
既尊重了每个人的游戏需求,又保证了整个游戏的推进,这就是合作共赢的效果了。
家庭生活中也有类似的小冲突可以用来培养孩子合作共赢的社交技能。
每周末,我们全家都要出去吃饭,但是儿子每次都只愿意吃番茄面,我和孩子爸爸实在不想吃,建议儿子一起去吃火锅。
儿子不愿意,来了一句:每个人想吃的东西都不同啊,为什么非要我吃我自己不愿意吃的东西呢?
我接着他的话,反问他一句:你说得对,每个人想吃的东西不同,你想吃番茄面,但我们不想吃,我们也没必要非跟你吃一样的吧,你说怎么办呢?有什么好方法,可以满足每个人的吃饭需求?
儿子想了想说:一天可以吃两顿啊,要不中午你们跟我吃番茄面,下午我跟你们去吃火锅。
我和孩子爸爸表示赞同,认可他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完美的解决了吃饭矛盾。
尊重他人的不同想法,同时又能兼顾自己的想法,最终找到一个双赢的解决办法,而不是强制对方妥协,无视对方的感受,这样的孩子会有更多的朋友,更顺利的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