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数字技术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传播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4-10-30 09:02:35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自从ChatGPT、文心一言、通义千问等大语言模型相继问世,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突破,数字技术即大语言模型技术不仅在生成自然语言文本、深入理解文本含义、处理各种自然语言任务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还在加速信息传播、促进跨文化交流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作为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传播带来了全新的机遇。

深化文明内涵,展现中华魅力。在数字化时代,大语言模型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技术突破,正日益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有力工具,特别是在促进传播内容的和谐客观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语言模型通过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能够对海量的历史文献、古籍等相关资料进行深度解析,这种解析不仅针对表面的文字意义,更能够深入挖掘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文化价值和历史背景。这种深度解析的能力使得大语言模型能够精准地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思想和精髓,为传播内容提供坚实的知识基础和丰富的素材来源。

大语言模型的内容生成能力,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带来无限创新可能。模型可以根据给定的主题或要求,自动生成具有逻辑性、连贯性和可读性的文本内容。这种内容生成的能力,不仅可以减轻人工创作的负担,还可以为传播内容提供新的创意和视角。通过大语言模型生成的内容,可以与已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料进行创新融合,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和文化产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发展。

大语言模型技术可以减少偏见和歧视信息,纠正虚假和误导性内容。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畅通,不但使人们更快、更便捷地接触到有价值的信息,各种虚假信息、负面舆论也泛滥不止,严重误导了公众的价值观。在研发大语言模型时可以通过文本分类、情感分析等手段,对训练数据进行清洗和过滤,删除带有明显偏见歧视信息的数据。还可以通过收集来自不同背景、不同立场的数据,引入更多元化的观点和信息,以便使模型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不同群体的观点和需求,从而保证传播内容的客观性和真实性,避免大众受虚假信息和误导性内容的负面影响,营造更加开放、包容、平等的文化交流环境,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

大语言模型能够为生成内容提供更加生动的注释,提高传播内容的可接受性。通过对文本中的关键词、术语或概念等进行解释和说明,大语言模型能够根据文本内容生成相关的图片、图表等视觉元素,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文本中的信息和数据。这种生动注释不仅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还能够增加文本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使得传播内容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此外,大语言模型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传播渠道和场景需求,对传播内容进行个性化的调整和优化,使之更加符合受众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和谐化传播。

引领互动潮流,创新传播体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语言特点和使用习惯与其他文化存在显著差异,为求深入理解中文的语境和表达方式,使得文本在生成时能够准确表达中文的复杂语义,符合中华文明的价值观和审美标准,需要通过对大量中文语料的训练和学习,以研发更加符合中文语境的大语言模型。在全球化和中华文化“走出去”背景下,适合中文语境的大语言模型能够通过产出高质量的内容,更精准地传达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塑造积极的国际形象,推动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和认同。

大语言模型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的教育模式创新。大语言模型拥有海量的数据库资源,具有实时互动和及时响应的特点,既可以根据不同学习者的特点为中文和中华文化的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又可以创新资源的使用方式和反馈模式,有助于学习者及时调整学习策略,还能增强学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比如,研发适合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多模态古典诗词大模型,集成音频、视频、文字、图片等多种信息形式,通过多感官刺激增强学习效果,帮助学习者更全面地理解和欣赏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这种中国古典诗词大模型还能够解决一对多的课堂教学难以解决的问题,学习者可以借助诗词大模型创作、修改诗词作品,并得到实时的反馈和评价,极大地增强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此外,大语言模型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关联,提供跨学科的学习资源和案例,如将历史、文学、哲学等学科的内容进行融合,帮助学习者更全面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发展脉络。

大语言模型能够提供实时互动交流,创造个性化的传播体验。大语言模型能够即时响应用户,与用户实时地、全天候地开展互动,根据用户的特征和个性化的需求,将丰富深奥的传统文化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用户。大语言模型高度的互动性和个体性,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不再是单向的、被动的信息输出,而是转变为双向的、积极的交流,受众不仅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中华文化符号的深层含义以及传统价值的现实意义,还能够在个性化的体验中激发文化创新的兴趣,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与其他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跨越语言壁垒,提升国际影响。大语言模型具备强大的跨语言处理能力。从横向上看,大语言模型可以将中文表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翻译成多种语言,从而消除语言障碍。根据统计,目前全球有超过7000种语言,大语言模型的跨语言处理能力能够覆盖其中的大部分,其翻译结果不仅准确生动,还符合目标语言的文化语境和社会习惯,即便是不具备中文基础的学习者,也能够通过大语言模型无障碍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极大地拓宽了中华文化传播的地理范围。从纵向上看,大语言模型可以将历史古籍翻译成现代语言,如国内开发的荀子系列大语言模型,建立在20亿字的《四库全书》古籍语料和20亿字的现代汉语语料基础上,不仅能提供高质量的古籍翻译服务,还能够与用户进行古今对话,根据用户的指令生成古籍式的回复,实现今人与古人的跨时空交流。

通过大语言模型的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化市场,而是能够不断提升自我竞争力,加快进入全球文化市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产品服务、思想和价值观将有机会在全球文化市场中与其他文化进行竞争和交流,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华文化在全球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还能够促进全球文化市场的多样性和繁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在共建“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球传播,可以让更多国家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和丰富内涵,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推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发展。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中,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相互成就,这有助于打破文化隔阂,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与互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们期待未来可以看到更多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创新应用,如智能助教、数字导游、文化体验等,这些应用将进一步拓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渠道和范围,提升中华文明的全球影响力和认同感。

(作者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 于世华报纸 张赛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