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从鸟兽出发,探寻中华文化的来龙去脉 —《此间鸟兽:文物里的中华文明》上新
搜狐文化
2024-08-27 19:06:13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近年来,“博物馆热”持续升温,面对一票难求的局面,大家好不容易挤进去,却发现当面对琳琅满目的文物时,往往会产生一种陌生和茫然的距离感,甚至有人会发出“看了个寂寞”的感慨。这是因为,绝大部分的文物,只凭一个标签或是略显枯燥的专业性讲解,对于普通人而言,一来缺乏兴趣,二来也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去理解其背后的历史。

或许这便是《此间鸟兽:文物里的中华文明》对于普通读者而言最大的意义所在。这本书算得上是一部妙趣横生的“博物馆指南”,书中引用的国内外80余家博物馆的300余件文物上,无一例外都有动物形象,这16种妇孺皆知的动物是最能拉进文物与普通人的纽带。历史上,我们的祖先曾赋予它们丰富的角色和寓意,其中一些甚至流传至今。比如,小孩子熟悉的金乌负日、玉兔捣药的神话传说,“夜猫子进宅,好事不来”“天下乌鸦一般黑”的俗话俚语,还有节庆时的舞狮表演,以及前些年火热的盗墓题材小说中“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风水秘术……为什么那么多文物以动物为造型,或者带有动物图案,这些动物形象蕴含着哪些含义?

这本书会带你一起去拨开历史的迷雾,探寻文物上的动物背后的故事。你会发现,历史不仅仅是那些教科书上的重大事件,也是像你我一样古代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我们的祖先会因石器时代依靠猎鹿来维系部族繁衍,而将鹿视为数千年来太平盛世的象征;也会因龟的背甲、腹甲暗合天圆地方的世界观,借助神龟问询天命;还会将作为贡品从域外重新回到中原的犀牛、大象驯化出舞犀、舞象表演,并将源于西域的舞狮发展为象征大一统的“五方狮子乐”……可以说,在这些动物身上,完美诠释了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想象和非凡创造。这些文物上的动物,亲历了一代代华夏儿女认知自我和世界的过程,见证了他们建构文明和秩序的努力,并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塑造了我们的民族性格,影响着当下的社会生活。

下一次,当你带上这本《此间鸟兽:文物里的中华文明》再去逛博物馆,那些文物就不再是静默在展柜里的神秘存在,而是可以与你一起解密古人生活和文脉赓续的亲密伙伴。在这些文物中的鸟兽面前,中华文明的历史长卷将徐徐展开,古人过去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日常也将娓娓道来。讲好文物里的鸟兽故事,也是讲好文物里的中国故事。在这些精彩纷呈的故事中,你最终会找到那个经典的哲学问题——“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独属于华夏子孙的答案,继而从根本上获得一种文化认同和自信,而这也是博物馆中的文物最重要的价值所在。

本文经出版社授权发布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