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黄河之畔的璀璨明珠
朱光临
2024-10-14 10:24:36

黄河之畔的璀璨明

 ——记英国皇家协会突出贡献奖获得者赵廷存教授

                     朱光临

在黄河故道之畔,有一个美丽的沙村,她有一个阳光灿烂的名字——迎阳铺。在这个“吹尽黄沙始到金”的村庄里,走出了一位在国际学术界颇有影响的世界著名心脏病学专家——赵廷存教授。

   赵廷存,男,1964年6月25日出生,1992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和牛津大学博士后学位,是世界著名的心脏病学专家,美国心脏病学学科带头人,国际心脏研究会会员,美国心脏协会、国家科研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评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重大科研项目首席科学家,美国著名常青藤联盟布朗大学教授,博士后导师,研究室主任。

             童年之路经坎坷

   赵廷存家庭贫寒,历经艰难。 7岁时父亲病世,当时,母亲因患有严重的心脏病而长年卧床,兄妹6人中大姐只有13岁,最小的弟弟不到2岁,为给父亲做一个简陋的棺材,母亲也曾多次请求过村干部和亲友,但没有谁敢将钱物借给这个被认为就要破碎的家庭,为安葬他们的父亲,无奈之中摘掉土坯厨房上破旧的房门,加上案板(厨房中的切菜板)等家什为父亲做了口简陋的无法形容的棺材,就这样将他们的父亲草草安葬,这成了他心灵深处永远抹不掉的痛,也使他在幼小心灵里深深地烙下了“艰难困苦,人穷志不短”坚毅烙印,树立了“困难再大要靠自己克服,想干的事再难也要干成”的坚强理念;这样,母亲由年近70岁的姥姥照顾着,13岁和11岁的两个姐姐带着更小的弟弟妹妹们艰难的生活着,他的两个姐姐都是很要强的人,她们用小小的年龄、柔弱的身躯撑起这个贫困的,为让他能和其他人家的孩子一样去上学,她们和其他成年男人一样去干那些重体力活、脏活、累活,赵廷存在艰难的生活环境中学会了坚强,在贫穷的家庭里读懂了关爱。他们这个家庭自父亲去世后从没有接受过大队的一点点的补助和救济,也从不曾向别人借钱、借粮。在赵廷存幼小的心灵里很少象其他同龄伙伴一样能够感受快乐,他唯一的快乐就是有时候看到了母亲病情有一点点好转或脸上有了一丝笑容,因为他心里不知道母亲的病到底会怎么样,每到放学5里之外的沙窝拾柴、挖药材,背着柴篓回家时,最害怕的是从村里传出哭声,那样他会想到是不是病中的母亲出事了……”。

           

  奋发努力才华

  为减轻家里的负担,童年的赵廷存上学之前总是帮助家里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听到学校预备钟敲响后才匆匆忙忙学校。为了晚上能多学习、多看书,他和弟弟睡在生产队的牛屋内(饲养室),每天晚上在煤油灯下学到深夜,即使是村里在家门口放电影,他也从没看过一次,学习成绩始终在班里名列前茅。到了高中阶段,他始终保持着刻苦勤奋、积极向上的学习劲头,不少的老师、同学给予他更多的支持、帮助和鼓励,他一心只想着学习,有同学说他达到了痴迷忘我的程度在有一天的晚上睡觉时,做梦做了一道很复杂的数学方程题,一步步作下来之后还得出了答案,醒来后赶忙起床对这个方程式进行重新计算,结果和梦中所得的答案是一样的。他在学习上始终是废寝忘食、孜孜不倦。并且他的学习兴趣十分广泛,在高中时期他还饶有兴趣的自学了亲戚朱中山(当时在长沙大学就读,后与弟弟朱中岭先后留学日本)给他带来的大学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学等课程。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学习和工作期间,他虚心向当时在同一教研实验工作的国内著名的病理生理学专家伍贻经、时安云、苏静怡等教授请教,这些专家都给了他很大的支持和帮助。他在很多学术问题上提出许多创新性理念,在分析问题时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为证实自己所提出的新的理论和观点,赵廷存常常独自反复研究实验,认真思考,用实验成果进行论证,并深思熟虑每一过程的准确性,专家教授对他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时安云教授在研究生毕业座谈会上对他有高度评价,她说:“在我所培养的学生和所了解的研究生中,我可以肯定地说,赵廷存将来在国际科学科研上一定能独领风骚”。

                 科研成就傲五洲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赵廷存的辛勤努力也使得他在科研上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1991年他在国内首次创立了等容收缩心脏模型,填补了我国该项目的空白。1992年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并论证了Na/H交换在心脏保护机制,这一理论成果在世界临床治疗心脏缺血病方面开辟了新的渠道。同年5月获国际心脏研究会优秀青年专家奖,并被国际心脏研究会吸收为会员。1996年受英国皇家科学院、英国牛津大学联合邀请到英国牛津大学生物化学教研室做博士后(研究员)工作,从事心脏病学研究他又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研究上提出许多新的观点,并得到科学的论证英国牛津大学生物化学研究室主任克拉克(音)教授,对他给予高度评价:“赵廷存是一位不可多得的青年专家,在国际上,他的超常思维必将使他取得骄人成绩。”1997年,赵廷存教授获英国皇家学会突出贡献奖,被英国皇家学会吸收为会员,被英国牛津大学聘为客座教授(研究员)。在英国期间,他还担任全英牛津中国留学生会副秘书长。1998年,赵廷存教授到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工作,生物化学研究室负责人,从事分子生物学研究。后又工作于弗吉尼亚大学、匹滋堡大学等。2004年到美国著名常青藤联盟布朗大学任教,任布朗大学教授、博士后导师、研究室主任,多次以第一责任人承担美国心脏研究会独立资助重点项目2007年之后成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重大科研项目首席科学家,被确定为美国心脏病学学科带头人。2008年被美国心脏协会、国家科研基金评审委员会聘为委员评委,主审美国东北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生理工学院等著名大学的世界一流专家科研成果和项目,在对这些成果的审核中,他评审公正、分析准确甄别triage科学、论证有力地对每一项成果进行分析,对评审项目的最终结果评价举足轻重,对许多处于世界前沿但被评审组确定为“无竞争力”的科研项目提出更为科学、完善的修改建议,使得这些世界优秀科学家特别是华裔专家的科研项目最终获得大额基金的资助。工作中他不仅注重自身对科学研究的积极探索,还十分注重对优秀研究生的教育、培养和管理。2001年,赵廷存教授被吸收为美国天才学生顾问委员会委员。特别是近年来,赵教授在世界权威杂志《自然》(Nature)、《细胞》(Cell)、《循环》(Circultion)、《循环研究》(CircultionResearch)、《美国生理学报》及国内重点学术期刊《中国病理生理学杂志》、《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中华病理学杂志》、《中华心血管杂志》、《中国生理学报》等核心刊物发表创新性论文50余篇、研究成果60余项,其心脏病学、生物分子学和干细胞治疗心脏病等方面的成果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他所取得的一些科研成就,被美国权威机构看做是未来人类在治疗心脏病新技术论基础,将开创心脏病治疗新技术之先河,的确具有里程碑意义。

 

 

“鲲鹏展翅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我们深信:工作严谨、敬业献业的赵廷存教授,在他今后的研究科研领域,在其心血管病、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理论技术水平方面一定会取得更加骄人的成绩,永远走在医学科学领域最前列,在国际上永远居于超前领先地位。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