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重磅!公务用车优选国产新能源,谁将成为得益者?
物流老板内参
2025-05-24 19:09:40

“公务用车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应当选用国产汽车,优先选用新能源汽车”。无疑是促进国产新能源车发展的一大利好,政策一出台就成市场焦点。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修订发布《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并明确提出,公务用车实行政府集中采购时,应优先选用国产汽车,并优先选用新能源汽车。这一政策不仅是落实“厉行节约”原则的具体举措,更是推动国产汽车产业升级、加速绿色低碳转型的战略信号。

近年来,国家多次出台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公务用车市场更是成为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重要领域。这一政策刺激了国产新能源汽车需求,倒逼充电基础设施完善,尤其园区充电市场迎来广阔前景。

01

公务用车新能源化

驱动充电需求的强劲引擎

公务用车的新能源化是大势所趋,这一政策导向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一方面,大量公务车辆向新能源转型直接催生出庞大的充电需求。

以中等规模政府机关为例,数十辆公务车集中更换为新能源车型后,每天充电频次和电量需求极为可观。这些车辆出行规律性强,多集中在工作日白天出行,傍晚或夜间返回单位停放,形成较为集中的充电时段,对充电设施布局密度、功率配置及运营管理提出明确要求,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稳定业务增长点。

同时,公务用车的示范效应显著。公务车辆大规模采用新能源并配套完善充电设施后,能带动社会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和接受度提升。越来越多社会车辆选择新能源车型,园区凭借车辆聚集度高、停留时间长等特点,成为重要充电场景,拓展了充电基础设施市场空间,促使充电设施企业加大在园区领域的投入与创新,形成良性循环,推动整个行业快速发展。

02

充电基础设施前景广阔

园区充电的潜力与价值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攀升,据预测,到2030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1.6亿辆,充电桩需求缺口约6300万台。园区作为城市功能重要载体,汇聚大量人流、车流和物流,在充电基础设施领域优势显著。

园区内部车辆活动范围固定,便于充电设施统一规划与布局。充电设施可依据车辆分布和流动规律,精准设置在停车场、办公楼宇地下车库、生产车间周边等合适位置,提高利用率和覆盖范围,减少用户寻找充电桩的时间成本。

办公园区车辆停放时间较长,为小直流充电模式应用创造理想条件。符合园区供电负荷特点,减少对电网冲击,避免高昂电网升级改造费用,提升充电设施项目经济效益和投资回报率

此外,园区管理者对配套设施品质和智能化水平要求较高,建设智能充电管理系统,能提升用户充电体验,与园区智慧管理系统深度融合,助力园区打造智能化、低碳化、高效化运营环境,增强园区竞争力和吸引力,实现互利共赢。

03

园区充电网解决方案

打造零碳园区典范

基于多年技术积累和市场经验,特来电深入研究园区充电特点和需求,推出了一套精准适配的园区充电网创新解决方案,该方案融合了光伏发电、储能、电车充放电、柔性配网、安全检测、智能运维及能源管理等先进技术,为园区楼宇、电动汽车提供稳定可靠的绿色能源供应,有效解决了园区在清洁能源利用、能碳管理、员工充电及节能降本等方面的难题。

特充放产品:赋能员工与电网双赢新生态

针对园区集中充电高峰和电网负荷压力,特来电针对园区研发的“特充放”小功率直流产品,采用智能有序充电管理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电网负荷、车辆电池状态等信息,自动调整充电桩输出功率和充电时间,确保车辆下班前完成充电,保障园区供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当车辆电量充裕,电网负荷高峰时,员工可通过 V2G 技术将车辆化身为移动储能电站,向电网反向放电赚取收益,催生员工与电网协同发展的良性生态。

智能微电网:实现能源管理智能化

在微电网构建方面,特来电推出“特微网”产品,即光伏、储能、充电、放电、电池检测一体化智能微电网系统。利用园区闲置空间安装分布式光伏系统,配置储能系统,储存光伏余电或在用电低谷时段低价购电,用电高峰时段或车辆充电需求大时释放电能,实现削峰填谷,降低园区用电成本。

同时,系统持续安全检测、智能运维全方位护航。实时监测发电设备、储能电池、充电设备运行状态,提前预警潜在故障,运用智能诊断技术迅速精准定位问题根源。相比传统运维模式,场站运维成本大幅削减60%,进一步提升园区运营效益。

如江苏苏州华昌能源产业园区的微电网项目,运用了氢能发电、光伏发电、储能、电车充放电、柔性配网、安全检测、智能运维及能源管理等技术,为园区楼宇、电动汽车提供稳定可靠的绿色能源供应,有效解决了工业园区清洁能源利用、能碳管理、员工充电及节能降本难题,为零碳园区高质量发展树立了新标杆。

未来,政策对新能源公务用车的倾斜,叠加社会消费需求增长,将推动充电基础设施进入高速发展期。

园区场景的深度开发、车网互动的规模化应用,以及县域市场的下沉布局,将共同塑造这一万亿级蓝海市场的新格局。企业需抓住政策窗口期,以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抢占先机,投资者则可重点关注充电运营、智能设备及能源管理领域的头部标的。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