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预防乙肝病毒传播,这类人群不容忽视……
河南疾控
2024-07-26 15:08:37

新一年高考已经结束,开学季即将到来,新一批金榜题名的学子即将步入大学生活。

图源: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大学生以集体生活为主,社会活动活跃,是易被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什么是乙肝?

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BV)感染引起的,通常通过血液或者体液接触传播的传染病,主要引起肝脏的炎性反应。

乙肝病毒可在母亲生产过程中感染宝宝,即母婴传播;日常生活中共用剃须刀、修眉刀等也可引起乙肝病毒感染。  

图源:网络

乙肝病毒感染症状

乙肝病毒感染初期症状:常会发生发热,乏力,以及恶心、腹胀、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慢性乙肝症状:乙肝病毒持续感染超过6个月以上,肝脏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坏死和(或)肝纤维化,则定义为慢性乙肝。可能会出现黄疸,右上腹痛,出现蜘蛛痣等,慢性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转变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大学生感染乙肝病毒的

主要危险因素

1.集体生活

大学生以集体生活为主,大学宿舍、澡堂等是乙肝病毒密切接触的典型场所,共用牙刷、剃须刀、修眉刀等等都是其传播的风险因素。

图源:网络

2.存在乙肝疫苗免疫空白或保护性抗体不足人群

已有研究表明,中国大学生新生乙肝表面抗体(HBsAb)水平阳性率相对较低。即使完成了全程免疫,多项研究表明,HBsAb会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减低,甚至失去保护效果。

3.存在乙肝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

部分新生入学时可能已感染乙肝,甚至处于传染性较强的乙肝活动性阶段。

4.社会活动活跃

大学生社会活动活跃,可能会到路边小店纹眉、注射针剂等侵入式医疗美容、打耳洞、修足等,如卫生不达标都可能引起乙肝病毒感染。

图源:网络

5.性活跃

大学生正处于性活跃期,据2022-2023年一项关于我国大学生性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既往性行为发生率为 20. 1%,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同性性行为发生率高达3.1%,增加了乙肝病毒感染的风险。

6.乙肝相关防控知识知晓率相对较低

据乙肝相关知识调查显示,约1/4大学生不了解乙肝。

控制校园内乙肝病毒传播

重在预防

1.  加强乙肝防控知识储备

通过官方网站或正规渠道获取乙肝病毒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防治知识。

2.  全程接种疫苗,构建免疫屏障

目前,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

乙肝疫苗的标准接种程序为0-1-6月,即在接种第一剂次后的1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进行二、三剂次接种。通常检测HBsAb阴性,建议完成全程接种。如抗体滴度低于保护水平,建议加强接种。

3.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保证剃须刀、修眉刀、牙刷等个人卫生用品不外借,要做到勤消毒勤更换。

4.  到正规的医疗、美容等机构

尤其是洗牙、修眉等可能出现皮肤损伤的项目。

5.  早发现、早诊治,保持良好心态

如检测发现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应尽早诊治;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家庭成员、老师同学应对其予以理解和关爱。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也是每个家庭的希望,作为HBV感染的高危人群,在入学前充分了解乙肝科普知识、检测乙肝各项血清学指标、抗体水平不足时接种乙肝疫苗建立免疫屏障,相信每一位学子都能以健康的体魄,迎接美好灿烂的大学生活。

供稿 | 免疫规划所-吕宛玉 郭永豪 豆巧华(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非商业用途,仅用作公益科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 | 河南疾控小编

本文封面: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