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南宋末年的一首词,美到骨子里,最后三句成为世人口中的千古佳话
似水融情
2024-10-20 11:41:14

#创作挑战赛六期#

13世纪初,蒙古族逐渐在蒙古大草原上强势崛起,并于公元1206建立了蒙古帝国。

公元1234年,蒙古帝国发动了与南宋的战争。自此,北方的游牧民族与中原文化之间又开始发生了激烈的碰撞。

公元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改“大蒙古”国号为“元”,并进一步加速了对南宋的统一战争。公元1276年春,元军攻破了南宋首都临安。

1279年,崖山海战结束了以后,南宋便宣告灭亡。这让刚刚高中进士不久的蒋捷彻底地失去了报效家国的机会,成为了时代的弃儿。

虽然蒋捷有一身过人的才华,并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为“宋末四大家”,但如此有才华的他并不想失去气节,依附于元朝。

于是深怀亡国之痛的蒋捷不得不流浪天涯。天下初定,他又隐居于群山竹海之间,所以人称“竹山先生”,其气节为时人所敬重。

在他浪迹天涯的过程中,当他的船经过吴淞江时,他对家人的思念之痛以及去国怀乡之情达到了高潮,于是写下了一首《一剪梅·舟过吴江》。其词如下:

一剪梅·舟过吴江

宋•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在蒋捷这首《一剪梅·舟过吴江》中,上片主要描绘了蒋捷难以抑制的“春愁”,以及他那连绵不断的愁思。

开篇的“一片春愁待酒浇”一句,词人满怀春愁,随着过吴江的旅船飘飘摇摇。浓浓的春愁,使他产生了想要用酒把它浇灭的想法。

此处的“春愁”二字,说明了词人产生愁怨的时间发生在鸟语花香、春意正浓的春天。此时,一切都令人充满了憧憬,一切都令人愉悦欢欣。

但是,就是在这样令人愉悦欢欣的春天,却没有使词人能够产生半点喜悦之情,反而是满怀愁绪,郁郁寡欢,这又是为什么呢?

此时,蒙古人的铁蹄践踏着脚下的河山,而他所尽忠的南宋,早就已经灰飞烟灭。想到这一切,词人又能有什么好心情呢?只希望一场大醉解千愁。

正当他愁无酒解千愁的时候,他的船“江上舟摇”,不知不觉中便行驶到了吴江城内,看到了“楼上的帘招”,意即看到了江岸酒楼上随风摇曳的卖酒的帘子。

除了看到卖酒的酒楼之外,词人还看到了吴江两处非常著名的引人注目的地方——“秋娘渡与泰娘桥”。

这里的“秋娘渡”与“泰娘桥”两个地点,分别是以唐代的一个舞女和一个歌女的名字命名的一个渡口和一座桥。

秋娘”原是唐宪宗时镇海节度使李錡的舞女宠妾杜秋;而“泰娘”则是刘禹锡诗歌《泰娘歌》中的一个唐代歌女。

词人的词中出现了用歌女和舞女名字命名的地名,目的是为了表达他漂泊思归的心境,以及期盼早日返乡与心上人团聚的强烈愿望。

然而,词人去国怀乡之情虽然浓烈无比,他也更是归心似箭,可奈何家国破碎,山河飘摇,他只得在风雨中继续漂泊,哪怕是“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在此处,词人一连用了两个叠音词“飘飘”和“萧萧”,不但表达了词人漂泊过程中迅猛急骤的风狂雨横,而且还表达了他漂泊在外的艰难与困苦。

除此之外,词人还一连用了两个“”字,更加表达了风雨的频繁与迅猛,给他添加了无限的哀愁与懊恼,给他添加了无穷的离恨与思愁。

词的上阕,词人以写景为主,景中抒情,而到了词的下阕,词人以抒情为主,情中亦有景的描写。

开头的“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三句是说,我何日才能回到昔日我那温馨的家,洗尽衣服上的漂泊的尘土,在檀香环绕的房中演奏我那最爱的笙乐?

此处的“银字笙”是古人饰有银字的一种吹奏乐器;而“心字香”指的是一种具有驱散蚊虫以及消除疲劳等功能的心字形的檀香。

在这三句中,词人以一种反问的方式,想象自己在经历了奔波的万千磨难之后回到家里的温馨场景,显示了他对家与家人的急切思念。

而在这三句当中,不管是洗“客袍”、调笙箫也好,还是焚烧“心字香”也罢,想来都是词人日夜思念的那个闺中人来做。

不过从这三句来看,词人之所以产生了这样的想象,实在是他对家乡与家人的思念达到了一种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程度,才发生了这样的想象。

到了词的最后三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词人发出了流年易逝的感叹,你看:

“时光真的好无情,轻易就把人远远地抛在身后。你瞧,一转眼间,记得樱桃才红了没多久,芭蕉却都已经绿了,夏天的脚步早已来到了眼前!”

这三句,词人抛弃了“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式的陈旧表达方式,直接把“时光”拟人化,说她把人抛得远远的。既形象,又生动,把时光飞快流逝的特点写得令人难忘。

更为重要的是,词人还打破了传统,使用了樱桃的“”与芭蕉的“绿”两种颜色,反衬了时光的飞驰。

而且,这两种颜色“”和“绿”的后面还各加一个“”字,表达了颜色由浅红到深红、由浅绿到深绿的变化过程。

这样的表达方式,不但把抽象的时间变得具体化、形象化,还在视觉上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冲击力,正可谓是对“流光容易把人抛”的绝佳补充。

正是因为如此经典,所以最后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这三句才成为了流传千古的绝佳词句,被人们传唱千古。

而从全词来看,词人表达了他极度浓烈的春愁,这春愁包含了他难以忘却的家国之恨,包含了他难以割舍的乡愁,包含了对家人的思念。

这样的春愁,随着词的意境的层层递进而不断深化,以至于到了词的最后,词人的感情如火山一样爆发,最终写出了不可复制的经典词句。

此外,词人除了表达他浓烈的春愁外,他还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感叹。这种感叹,既包含了人生易老的叹息,又包含了被迫漂泊、客居异乡、归心似箭的急迫心情。

正是因为词人漂泊的种种辛酸,他的这首《一剪梅·舟过吴江》才写得字字传神,句句铿锵,朗朗上口,表现力强,既美醉了岁月,也美醉了人心。

尤其是最后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三句,真的是美到了骨子里,是同时期的很多词人一辈子也无法写出的绝美词句。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