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孩子“随母姓”,为何很难被大多数人接受?|我有一评
无碍君
2024-10-09 09:00:00
孩子一定要跟父亲姓吗?从法律层面来说,并没有法律规定孩子一定要跟爸爸姓。孩子跟爸爸姓是一种文化传承,或者说是一种约定成俗的惯例,而不是被法律明文规定的法律规定,如果家庭能够接受或夫妻二人商量好,孩子完全可以随母姓,这与随父姓一样受法律保护。

但实际上,大多数人普遍认为,孩子随母姓是对传统习俗的挑战。比如说,福建就有一对夫妻小王和小李,他(她)们婚前背着小王父母约定,准备生两个孩子,一个随父姓,一个随母姓。结果小李十月怀胎生了一对双胞胎,还都是男孩,这可把小王的爸爸妈妈给高兴坏了。小王的家庭条件比较富裕,爷爷奶奶早就给孙子准备好了房产,一人一套,准备给俩孙子办房产手续时意外发现,有一个所以居然不姓王,跟着妈妈姓李。于是,老两口一生气,原本的两套房子只给了自己姓的孙子,而随妈妈姓的孙子只得了一个红包。这下,小李不愿意了,质问公公婆婆为何不一视同仁,没料到,公公婆婆直接说,既然不跟我家姓,那就不是我家孙子,既然是你家姓,那就是外孙,那就让他姥姥姥爷管他吧!将来,我们百年后,只有这个“亲孙子”能够继承我们的财产!这下,小李慌了神,因为她知道自己父母家的条件和公公婆婆家根本没法比,要是这样,那两个孩子从一出生就待遇不一样,那吃了亏的孩子,将来岂不是要埋怨自己?

就因为一个改姓问题,一个原本和睦幸福的家,蒙上了阴影,双方围绕姓氏问题争吵不休,谁也不肯让步,让作为父亲的小王夹在父母和妻子自己岳父母中间难做人。而这样的事件,在较为富庶的江浙、福建一带,时有出现。

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观念的变化,也有一些家庭开始考虑让孩子随母姓。但大多数男性都很难接受自己的孩子不和自己姓,哪怕是离婚后孩子改姓都十分难以接受。

那么,让孩子“随母姓”,为什么很难被大多数人接受呢?
一是传统观念影响。在传统观念中,孩子一直是和爸爸姓的,一旦孩子随母亲姓,家族的姓氏传承就会打破,甚至会引发家族纷争。此外,孩子随母姓也可能让一些人在社会交往中感到困惑或不适,因为这与我们长期以来的传统观念相悖。老人会担心这样做有潜在的负面影响。 二是会感觉丢脸掉价。其实大多数老人或男性不能接受自己孩子随母姓的原因是因为,觉得这样“丢人”。自己的孙子却要和妈妈姓,在种“奇怪”的现象容易引起别人的异样的眼光,感觉不是自己家娶了媳妇,而是自家儿子成了女方的倒插门女婿,担心受人指指点点。 三是会影响家庭和谐。正如前面提到的小王父母的强硬态度,让孩子随母姓成了影响家庭和谐的导火索。尤其是在与老一辈人相处中,哪怕明确知道孩子是亲孙子,如果不跟自己家姓氏,心中免不了仍有疙瘩,始终难以接受。

再则,在世界各地,姓氏传承一直是家族血脉相传的重要标志,它不仅仅是一个符号,更承载着家族的历史和文化。比如说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仍旧保留着女子嫁入夫家要使用夫家的姓氏,这和我们过去古时的习俗完全一致,是因为男方娶媳妇,女性是嫁入男方家,直接入籍到男方的家族谱系内了。除非是男的“倒插门”,入赘到女方家当赘婿,男方就没有资格保留姓氏,生的孩子自然也就跟随妻家的姓氏了。

所以,在中国,姓氏是家族血脉相传的重要标志,它承载着家族的历史和文化。因此,传统上孩子随父姓被视为一种自然而然的选择。就年轻人来说,姓名或许只是一个符号,但在其父母看来,姓氏就是一种传承,只有随自己姓的孩子,才是继承家里香火的人。这就叫“根里亲”,是很难改变的事实。

不过,这个问题,古人似乎早就给我们提供了答案。俗话说“没有规律、不成方圆”,古人早就研究了这样“冠名权”的解决方案,那就是“娶”“嫁”和“入赘”,这样约定俗成的规矩经过了实践检验,非常成熟且实用。男方把女方娶进门,生的孩子即为男方的家庭成员,女方招上门女婿,男方“入赘”到女方家去,生的孩子自然加入女方的家族,这样既合理,又不违反公序良俗,多好?想当年,大诗人李太白不也是上门“赘婿”?

总之,孩子随母姓既是老生常谈的老事物,又是一个复杂而又敏感的新问题,它涉及到传统观念、价值观、家庭关系和血缘伦理等方方面面。在面对这个问题时,我们仍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性,充分尊重各方观点和需求,以寻求最佳解决方案。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无论选择哪种姓氏传承方式,最重要的是维护家庭的和谐与幸福,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我有一评#  #热点快评#  #顶端微评#  #热点微评#  #社会热点#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