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荐书 | 周岭:品读舌尖上的红楼
中国作家网
2024-10-17 18:48:57

中国作家网与你共读

《红楼梦》作为传统社会文化的璀璨瑰宝,堪称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书中细腻描绘的菜肴、茶酒、饮食器具及烹饪技法,生动再现了古代上流社会的奢华风情。而想要深入领略《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不仅需细细品味文本,还要广泛涉猎史料,走访民间,融合历史学、民俗学、艺术史及古典文学的精髓。

周岭先生是著名的红学家,也是87版《红楼梦》电视剧的编剧。今日我们将为您推荐他《<红楼梦>中的饭局》一书,带您领略其中的奥妙与玄机。

——编者按

史湘云为什么在螃蟹宴上“出一回神”?

《红楼梦》里吃的故事,多数发生在大观园里。其中写得最生动、最精彩的桥段,除了“茄鲞”,就是“螃蟹宴”。这是发生在第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九回当中的故事。

87版《红楼梦》剧照

第三十七回,史湘云来了,没赶上“海棠诗社”,非常懊恼。这写诗,怎么能不带上我呢?于是她就说:“明日先罚我个东道,就让我先邀一社可使得?”当然,大家都说好。当天晚上,她住在蘅芜苑里,跟宝钗住在一起。她跟宝钗的私交最好,她也最敬佩这个宝姐姐。有什么烦难之事,她不能跟别人说,只能跟宝钗说。例如,她从小父母双亡,是跟着婶娘过日子。婶娘对她并不太宽厚, 每个月的月钱又少,干的活儿又多。虽然女红针黹,是每一个女孩子都要做的。但是,你看看大观园里谁正经做针线活儿?只有一个史湘云,在家里每天做活儿做到二更天,很苦。因为不是自己的亲爹娘,也说不出什么来。亏得这孩子“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这些事不大往心里去。但是,难受起来也得找个人说说。她只能跟宝钗说,所以宝钗最了解她。睡觉前,宝钗跟她商量起诗社的事儿,给她泼了点儿冷水。宝钗说:你要做东是不是?做东是要花钱的,如果钱不够了,你是朝这里要呢,还是回去跟你婶娘去要呢?这一下把湘云给问住了。是啊,自己每个月也就那几串子钱,是不够的呀。湘云这才明白过来,话说早了。这怎么办呢?看看宝钗怎么说:

这个我已经有个主意。我们当铺里有个伙计,他家田上出的很好的肥螃蟹,前儿送了几斤来。现在这里的人,从老太太起连上园里的人,有多一半都是爱吃螃蟹的。前日姨娘还说要请老太太在园里赏桂花吃螃蟹,因为有事还没有请呢。你如今且把诗社别提起,只管普通一请。等他们散了,咱们有多少诗作不得的。我和我哥哥说,要几篓极肥极大的螃蟹来,再往铺子里取上几坛好酒,再备上四五桌果碟,岂不又省事又大家热闹了。

87版《红楼梦》史湘云剧照

湘云听了,心中当然感服,极赞宝钗想得周到。宝钗接着说:

我是一片真心为你的话。你千万别多心,想着我小看了你,咱们两个就白好了。你若不多心,我就好叫他们办去的。

湘云赶忙表示不会多心:

好姐姐,你这样说,倒多心待我了。凭他怎么糊涂,连个好歹也不知,还成个人了?我若不把姐姐当作亲姐姐一样看, 上回那些家常话烦难事也不肯尽情告诉你了。

的确是这个情况,也就是史湘云,宝钗能出这个主意,要是换了林黛玉,是断断乎不能这么说的,因为人的性格不一样。如果是林黛玉听到这番话,一定会触动敏感的神经。什么?我请客,你替我出钱,这让我的脸往哪儿搁?林黛玉一定不干的。但史湘云没问题,宝钗知道她的性格,所以就替她做主了。

螃蟹宴有着落了。大家接到湘云的邀请,都很开心,尤其是老太太。湘云是史家的人,她请客,其实是给老太太脸上添光,老太太当然要来了。老太太说:咱们扰她去。一家大小,就全来了。

螃蟹宴设在哪儿呢?肯定是在园子里了。园子里什么地方呢?当然是最好的赏桂花处。进园子过了假山不远,小山坡的上边就有两棵桂花树开得正好,对面隔着水就是藕香榭。这藕香榭在水中央,四面都有桥,或者通到岸上,或者通到半山。还有一条路,通向九曲桥,桥头不远处是芦雪广。后来,第四十九回烤鹿肉,离开芦雪广,就是过了九曲桥,过了藕香榭,就到了惜春住的蓼风轩。这藕香榭跟蓼风轩挨着,对面是沁芳桥。两边邻着两处,一处是怡红院,另一处是潇湘馆,都在藕香榭的附近。

藕香榭四面开窗,采光、透气、观景都非常好。地方也宽敞, 可以摆上三桌。第一桌是上桌,老太太带着宝玉、黛玉、宝钗,还有一位是薛姨妈。薛家是亲戚,一定要坐上桌。第二桌略靠东面下首,是王夫人和做东的史湘云,陪坐的有迎春、探春、惜春姐妹。这是两个主桌,每桌坐五个人。靠门口处设了一个小桌,这小桌就两人,一个是王熙凤,一个是李纨,俩媳妇。她们俩这一桌,形同虚设。为什么呢?这两人没时间坐下来吃,得张罗着,一会儿给这个剥螃蟹,一会儿给那个剥螃蟹。不单要招呼屋里的两个主桌,还要出去招呼外头。外头廊上两桌,坐的都是所谓的有脸的大丫头。像贾母的丫头鸳鸯,跟着王熙凤的平儿,以及琥珀、彩霞、彩云。山坡上另摆了一桌,袭人、紫鹃、司棋、待书、入画、莺儿、翠墨等一处共坐。山坡桂花树底下铺下两条花毡,那些负责答应的婆子及小丫头等也都坐了,只管随意吃喝,等使唤再来。

螃蟹上来了,吃着螃蟹喝着酒,大家都很开心。王熙凤里外张罗着,跟鸳鸯说:你该敬我一杯酒,为什么呢?我替你伺候着里头,你好在这儿慢慢吃啊,鸳鸯赶快倒了杯酒敬她。平儿极有眼色,忙剥了一壳的蟹黄给王熙凤。结果互相打趣的时候,一不小心把蟹黄抹在王熙凤的脸上了。里头坐着的老太太听见外头闹闹嚷嚷的,问什么事儿。鸳鸯要讨老太太的开心,就说,平儿她们主子奴才两个为争吃螃蟹打起来了,平儿抹了她主子一脸子的蟹黄子。这老太太开心极了!笑着说,你们都可怜可怜那个凤丫头,给她点儿小腿子肉,给她点儿脐子肉吃吧。大家都知道,螃蟹脐子是不能吃的,小腿子上是没有肉的。这就是贾母老太太的一个雅噱,所以大家都跟着笑成一片。

只有一个人的表现却一反常态,谁呢?史湘云。她什么表现呢?她做东,自然要前后张罗。王熙凤跟她说,你就坐下来,踏踏实实吃你的,我替你张罗。但她肯定坐不住,不能光让别人忙活,她还得起来。凡湘云出场,每次都是大笑、大闹,这是她的性格, 从来没有消停的时候。但是,这一次的表现,却是“出一回神,又让一回袭人等,又招呼山坡下的众人只管放量吃”。

写湘云“出一回神”,全书仅此一见。如许热闹场面,又是东道主,正应该尽欢的,却“出一回神”,为什么?

《红楼梦》中“无泛泛语”,表面上平淡的、似乎是漫不经心的一笔,常常正是作者用大心思的地方。“出一回神”这四个字,在读书的时候经常被忽略过去,实际上是写史湘云最重要的一笔。史湘云怎么了?

请注意这四个字,设身处地替湘云想一想。谁请大家来的?史湘云。谁做东?史湘云。谁花的钱?宝钗宝姐姐,不是史湘云。好了,拿着别人的钱,自己做脸,这心里边该是什么滋味呢?

虽然几篓子肥蟹,显得挺多。但是,开宴之时,众人一分,加上又给赵姨娘送去两只,后来还被王熙凤要走了十来只。正像后面周瑞家的跟平儿的一番对话。周瑞家的说:“若是上上下下只怕还不够。”平儿道:“哪里够,不过都是有名儿的吃两个。那些散众的,也有摸得着的,也有摸不着的。”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螃蟹实际上是不够吃的。史湘云知道不知道?当然知道了。拿着不够吃的东西,还要招呼山坡下的众人“只管放量吃”。这心里边又该是什么滋味呢?史湘云能不“出一回神”吗?

所以,这个段落,表面上是写吃螃蟹,实际上是写人物。写了这么多人物,最后要烘托出来的,要重点描摹的,是一个史湘云。

由此又想到曹雪芹写人物的特殊笔法,不是一次写尽,而是有如画家“三染法”。东一笔西一笔,前一笔后一笔,主一笔辅一笔, 正一笔侧一笔,这样才能把一个人活画出来。设想,如果只写了史湘云没心少肺闹闹嚷嚷的样子,这个艺术形象是不是完整了呢?不是。她居然也有“出一回神”的时候。而且,这么重要的一笔,竟藏在不显山不露水处,须细细地读、反复地品,才能悟到个中三昧。所以,这一顿螃蟹真不是白吃的。好了,吃完螃蟹该作诗了,

这诗怎么作呢?下面接着聊。

馋煞人的螃蟹诗

螃蟹宴非常成功,上上下下老老小小,都很开心。正如宝钗所料,老太太、太太带着一众人等,散席之后出园回府,留在原地的宝玉和一众姐妹开始作诗。诗题是头一天晚上,宝钗和湘云拟好的。诸如忆菊、访菊、种菊、对菊、供菊、咏菊、画菊、问菊、簪菊、菊影、菊梦、残菊,等等,都簪在墙上。不限韵,但要“以菊花为宾,以人为主”。

清本红楼梦图螃蟹宴

大家各自认了诗题,点上一炷香,开始写诗。宝钗写了两首, 宝玉写了两首,黛玉写了三首,湘云写了三首,探春写了两首,总计十二首。诗成之后,放在一起品评。说到“以菊花为宾,以人为主”,不单是对局内写诗人的要求,更是对局外读诗人的提醒。这每一首诗,其实都带有谶语的性质。也就是说,各人写的诗,都关合写诗的人最后的命运和结局。这个以后再说,先评一评诗。

评下来,技压群芳的压卷之作,公推林黛玉。所以这一回的回目,是《林潇湘魁夺菊花诗》。林妹妹得了第一,宝玉特别高兴。他时时刻刻最关心的,就是他的林妹妹。本来,螃蟹也吃了,诗也作了,该散了。不承想,宝玉意犹未尽,提笔写了一首螃蟹诗。写完了以后还叫板,他说:“今日持螯赏桂,亦不可无诗。我已吟成,谁还敢作呢?”这一下,招得众人都围上来看。黛玉看完之后说:“这样的诗,要一百首也有。”接着提笔也写了一首。你叫板,人家比你还厉害。你看看,这些小儿女态,写得多好看啊!

这个头一起,收不住了,宝钗也提笔写了一首。湘云和探春因为才都写了“菊花诗”,可能如宝玉所说“才力已尽”,所以没再应战。大家纷纷围过来,品评写成的三首。先看看宝玉的第一首:

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却无肠。脐间积冷馋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

说实话,螃蟹诗能写到这个分儿上,已经算得上乘之作了。

87版《红楼梦》贾宝玉剧照

首句“持螯更喜桂阴凉”,点出时令。食蟹于桂花树下,已是秋景。“持螯”,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毕茂世(毕卓)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后世的诗人,持螯把酒的时候,都会想起这个典故。

第二句“泼醋擂姜兴欲狂”,吃螃蟹的细节出来了,有醋有姜。说到“泼醋擂姜”,真是古人的智慧。螃蟹性冷,所以用醋和姜来中和克制。同时,醋和姜还能激发蟹肉的鲜味,去除腥味。我曾得南方大厨的真传,姜醋汁更合口的配制方法,须加入大量的糖,一定要是红糖。调出来的姜醋汁略有些挂碗,用以食蟹美味至极。

第三句“饕餮王孙应有酒”,“饕餮”是古时候传说当中的一种贪吃的猛兽。因为贪吃,口大无身。这个形象很有意思,古时的食具和祭器上,多有装饰,名为“饕餮纹”。后世引申了一下,把贪吃的人称为“老饕”。苏东坡还专门写过一篇《老饕赋》,既是自嘲, 也是雅谑。宝玉自称“饕餮王孙”,这个豪爽劲儿,既有毕卓的任诞,亦得东坡的神韵。

第四句“横行公子却无肠”,对句的“横行公子”对上面出句的“饕餮王孙”。对得很工整,也很巧妙。“横行”者,螃蟹也。“公子”则是一个噱头。王孙“应有酒”,公子“却无肠”。宋代傅肱的《蟹谱》,引了《抱朴子》的一个说法:“山中无肠公子者,蟹也。”这就是宝玉用典的出处。

下一联也很好,写实而有转折。“脐间积冷”和“指上沾腥”,似乎是说食蟹的弊端。但“馋忘忌”和“洗尚香”,有动态,有画面,甚至有味道,这两个转折转得太好了。凡有食蟹经验的人,都有这种体会,只是难为宝玉是怎么想出来的这两句?

尾联收束得余味无穷:螃蟹忙来忙去就是给人吃的,人忙来忙去就是为了口吃的,君不见“坡仙”之佳句乎?“坡仙”指的是苏东坡。苏东坡有两句诗:“自信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意即人一辈子“吃”为上,事业有甚重要?

再联想到宝玉其人,他有个雅号叫什么呢?“无事忙”。其实,这首诗也可以题作《无事忙诗》,乃是宝玉的胸臆,宝玉的自我写照。

再看黛玉的一首: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对斯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开篇就很好。首联直入蒸熟了的螃蟹,仍然不忘战斗姿态。虽然呈搏击状,但堆盘红色,引动的却只有人们的食欲了。

87版《红楼梦》林黛玉剧照

众所周知,螃蟹活着的时候,通体青色。其实蟹壳上有各种各样的色素,因为其中的青色素最强,遮盖了其他的色素。遇热之时,各种色素耐不住热,一一挥发殆尽,只有虾红素是不怕热的。所以蒸熟了或者煮熟了的螃蟹,颜色尽呈红色。凡甲壳类的虾蟹之属,莫不如此。

颔联递进一层,把硬壳剥开了看,更是诱人。仿佛嫩玉般的蟹肉和红脂般的蟹黄都映入了眼帘,此刻,怕是任何事情都不能够使人转移开视线了。“双双满”,这是吃蟹的最好时间,大钳子里满满的蟹肉。“螯封”的“封”字用得特别好,不是说蟹肉长在大钳子里头,而是说外边的壳把里边的蟹肉给封起来了。“块块香”,这个时候的蟹黄,饱满得几乎要从壳里凸出来了。

黛玉写完之后,显然自己并不满意,都给撕了。可见,黛玉是个真诗人,而且是个求完美的诗人。下面的四句,其实也非常好。但是,尊重她的意见吧,不多说了。咱们重点说说宝钗的那首压卷之作。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馀禾黍香。

首联两句不仅把节近重阳的时间点说了,还把筵开藕香榭、杯酒赏桂花的事儿说了。更重要的,把对无上美味的期待说了。“长安涎口”,用了杜甫《饮中八仙歌》的典故:“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车口流涎。”汝阳王李琎,是唐玄宗的侄子。他每次觐见天子之前,都要先饮酒三斗。已经带着醺醺酒意了,路上碰到装载酒曲的车,还是馋得口水直流。但是,此处的口水,却不是为美酒而流。

“盼重阳”三个字,已经隐隐地指向肥美的螃蟹了。这比宝玉的“泼醋擂姜”,黛玉的“螯封嫩玉”“壳凸红脂”,又高出了一个层次。她不能再重复那些具体的描写,必须另辟蹊径。于是,颔联一转:“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看到这里,众人不禁叫绝。大家为什么喝彩?因为诗贵在“层次”,一层“言在此”,一层“意在彼”。这种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既有审美的意蕴,又有“言志”的追求。

前一句,表面上写的是螃蟹,很形象,横着走,根本不管往前还是往后,往左还是往右,必须横行。经线纬线,其奈我何?横行就是蟹们的规矩,不许问对不对,只问你服不服。这是在说螃蟹吗?谁看了这一句,都会立即联想到一种类别的人,就是“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那一类。

后一句“皮里春秋”又是一个典故,出自 《晋书·褚裒传》:“曰:‘季野有皮里春秋。’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皮里:指内心。《春秋》相传是孔子修订的一部记载鲁国历史的书,书中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了隐含的褒贬评论而不直言。这是形容口头上不作评论,心中却有所褒贬。但“空黑黄”三个字,将前边的“皮里春秋”一笔抹倒。表面上仍是螃蟹,壳下有黑有黄。然而语带双关,说的还是“那类人”,分明已是不屑之意溢于言表了。

所以宝玉说:“写得痛快 ! 我的诗也该烧了。”

其实,下面的颈联和尾联,倒没有什么精彩可言了。但评价一首诗,只要有一句立意不凡,便为上品。古人留下无数诗篇,真正令后人反复玩味的,都是一些名句。所以大家看了宝钗的这首诗, 都说“这是食螃蟹绝唱”,就是这个原因了。所谓“绝唱”,就是指的颔联的两句。这就是宝钗,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区区一个螃蟹的题材,竟写出这么大个意思来。正如这些真正懂诗的公子小姐们的评价:“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对于“寓”的这个“大意”,不同的人当有不同的感受。对于一般没有身受“那类人”之苦的旁观者,自然会说:“讽刺世人太过了些”;待贾家败落、诸芳流散之时,旁观者变为“身受者”,他或她们再忆起这首诗,又会是什么样的心境呢?而“那类人”,倘若有点儿文化,读懂了宝钗的意思,应该也会如同“芒刺在背”吧?我们真的佩服这位表面上“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宝姐姐,竟能借着这首诗,把深藏着的针砭,无比准确地下到了“那类人”的死穴。

由此又想到时下的一些诗作,下品兹不论列。即使掌握了一些技巧,避免了出律出韵的低级错误,但多数仍属凑字凑句之作,难得见到一句两句可供传诵,更遑论“小题目寓大意思”了。当年乾隆皇帝曾经对科举考试只考文章表达过不同意见,他说,能写文章的人不一定能写诗,而能写出好诗的人一定能写出好文章。所以, 诗非小道,应该接续这个香火。其实,学写诗也是有捷径可走的。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跟着林黛玉学写诗》,就是希望给有志于此的朋友指一条简单的路径。说起来,何止黛玉,跟着宝钗学写诗,也是一条不错的路径。

中国历史上的格律诗,唐宋两朝各擅其长。简言之,唐诗重情趣,宋诗重理趣。同写一个题材,李白笔下的庐山: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苏东坡笔下的庐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前一首抒情到了极致,后一首说理直开茅塞。有如双峰对峙, 二水分流,未可论高下也。试看黛玉、宝钗二人的螃蟹诗,前者之诱惑,后者之洞彻,不正好是各得了情趣、理趣的精髓吗?

吃完螃蟹了,还有些螃蟹的余话,我们要说一说。刘姥姥又到荣国府来了,她听说后边园子里正在吃螃蟹,发了一通感慨,是什么感慨呢?咱们下面接着聊。

图书简介

作者: 周岭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4年7月

《红楼梦》状写“吃喝玩乐”之精彩,古今中外小说无出其右者。著名红学家周岭从《红楼梦》饮食文化说开去,透过虚实食单、南北食材、茶事析疑、饮具鉴真、酒与酒令等妙趣横生的单元,品读红楼滋味,重温中国传统文化醇厚丰富的细节。

原著中的一饮一馔,不为“炫吃”,是为了写人物、写故事、造气氛、讲道理;吃的用的有真有假,并非“疏漏”,而是蕴藏着独具匠心的艺术意图和哲理意图。

周岭

周岭,著名文化学者,红学家,剧作家。曾担任央视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编剧和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学者。剧作代表作有:广播剧《通灵宝玉》、电视剧《红楼梦》(合作)、歌剧《长恨歌》、音乐剧《金瓶梅》和《红楼梦》,著有《红楼梦大辞典·服饰》、《红楼梦中人》、《周岭解密曹雪芹》、《红楼梦》校注本(合著)等。

作者简介

相关阅读:

荐书 | 胡安焉《生活在低处》:为普通的事物感到惊讶

荐书 | 范墩子《小说便条》:吊月秋虫,或曰沉思

荐书 | 阎晶明:深刻的理解 深切的同情——鲁迅与陈独秀

荐书 | 马金莲:我是如何塑造当下乡土人物形象的

荐书 | 鬼子:有些话,你不花钱买,你还真的听不到

荐书 | 东君:美人姓董,先生姓杨

荐书|王跃文:大人们的坏脾气

荐书|张楚:县城的姿态

荐书|余秀华:一切的苦厄都成了配菜

荐书 | 汗漫:纸上还乡,何以可能?

荐书|何向阳《如初:何向阳四十年诗选》:那个骑在马上的你,已与纸上的你重逢

荐书 | 越轨笔致的魅力:文学为何让人着迷?——《醒来已是正午》《茉莉为远客》新书分享会在京举行

荐书|于葵《山河岁月:回望林徽因》:谨以此书致敬一位伟大的女子

荐书|R.S.托马斯《一只乌鸫在歌唱》:我长久注视着这片土地

荐书|黑柳彻子《续窗边的小豆豆》:用一生去绽放自己的花!

荐书|苏沧桑:立夏·蚕花记

荐书 | 行超《爱与尊严的时刻》:写作与凝视

荐书 | 绿茶《读书与藏书 : 27位文化名家的私人阅读史》:我对书房充满好奇

荐书 | 春游哥哥《黑暗里的星星》:成长的路纵然坎坷,我也可以闪闪发光

荐书 | 蒋在《飞往温哥华》:驾驶我的车

荐书 | 关仁山《白洋淀上》:来自历史的精神磁场

荐书 | 梁鸿鹰《对天真的结局 严阵以待》:愿常被诗性眷顾,在风里回想人间冷暖

荐书 | 雪归《风雨磐石》:越卑微,就越要努力

荐书 | 叶舟《凉州十八拍》:寻找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少年时代,寻找最古老的正直

荐书 | 张莉《霞光映照之地:2022年当代散文20家》:散文里的“有我”与“忘我”

荐书 | 李骏虎《文明叶脉》:虽开枝散叶,终究是中华一脉

荐书 | 林莉《跟着河流回家》:河流向前,记录雕刻下的时光

荐书 | 王朝军《意外想象》:追求新的属于我们的一次解放

荐书 | 魏微《烟霞里》:从读年谱,到我这代人的“编年史”

荐书 | 杨志军《雪山大地》:书写青藏高原牧民的变迁史

荐书 | 李凤群《月下》:见过的,未见的,未来可见的

荐书 | 曹成《清水赋》:潍河流域人民的传奇

荐书 | 北乔《尖叫的河》:共时空的旅程

荐书 | 蒋峰《江湖之远》:最初,是小说找到了我

荐书 | 吴子林《新世纪文艺理论前沿问题研究(2011—2021)》:“问题”是“思想”创造的起点

荐书 | 武歆《印象•阅读》:在深读和细读中去感言去评论

荐书 | 徐坤《神圣婚姻》:书写新时代纷繁巨变的生活

荐书 | 张丽军《乡土中国文化重建与新农民想象》:新时代中华新文化的传承与创造

荐书 | 胡弦《水调歌头》:需要另起一行的东西还有那么多

荐书 | 梁豪《鸭子飞了》:煮不熟的鸭子飞了

荐书 | 丁小炜《往来山海》:用本真的语言呈现生活

荐书 | 阿乙《未婚妻》:把意识流作为新路

荐书 | 文清丽《从军记》:致敬生命中的一切美好

荐书 | 黄德海《文字的无限游戏——2022中国随笔精选》:开放的写作尝试

荐书 | 王彦艳《尘世疆界——2022中国小小说精选》:小小说走到2022 年

荐书 | 陈涛《依云而上的人——2022中国短篇小说精选》:短篇小说的魅力

荐书 | 李建永《中国人的浪漫——2022中国杂文精选》:雷霆走精锐

荐书 | 李林荣《在生活中想象——2022中国散文精选》:好看的散文和耐读的散文

荐书 | 阎晶明《“太阳鸟”文学年选2022》:让文学闪烁出更加多彩的光泽

荐书 | 张葆海《大绸商》:时代呼唤诚信创业精神

荐书 | 张培忠《永远在路上》:在底层与非虚构

荐书 | 安琪《你无法模仿我的生活》:诗歌彻底渗入她的血液骨髓

荐书 | 李少君《燕南园的星空——北京大学女诗人诗选》:北大与诗歌维新

荐书 | 孟繁华《我们的思想、情感和艺术》

荐书 |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得主梁晓声《父父子子》:百年中国波澜阔,父父子子人世间

荐书 | 常芳《河图》:灯台与鹅笼

荐书 | 周俊儒《野缘》:与土地结缘

荐书 | 水运宪《戴花》:《戴花》的前世今生

荐书 | 石一枫《入魂枪》:一发入魂

荐书 | 旧海棠《秦媛媛的夏然然》:成人的童话

荐书 | 乔叶《宝水》:跑村和泡村

荐书 | 笛安《亲爱的蜂蜜》:汉语是我的故乡,写作时,我就回家了

荐书 | 马伯庸《大医·破晓篇》:是创作过程,也是学习过程

荐书 | 王安忆《五湖四海》:巨变的时代,不变的日常

荐书 | 林白《北流》:就这样置身其中

荐书 | 葛亮《燕食记》:食啲乜?

排版:肖   瑶

编辑:刘   雅

二审:张俊平

三审:王   杨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